古代的“豆”是什么意思啊?
关键词:古代的“豆”是什么意思啊? 来源:汉字笔顺查询 浏览:43次 时间:2013-11-08
①古代盛食物的器具。形状像带高座的盘。
②豆类植物:黄~、绿~。
③形状像豆粒的东西:花生~、土~。
④姓。
名词
(象形。甲骨文字形,形似高脚盘,或有盖。汉字部首之一,从“豆”的字或与食器有关。或与豆类有关。本义: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皿)
同本义。形似高足盘,或有盖。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盛行于商周时,多陶制,也有青铜制或木制涂漆的。后世也作礼器
豆,古食肉器也。――《说文》
昂盛于豆。――《诗·大雅·生民》
于豆于登。
笾豆大房。――《诗·鲁颂·閟宫》
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笾,瓦豆谓之登。――《尔雅》
食一豆肉,中人之食也。――《周礼·考工记》
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明·刘
豆蔻年华”一词源于唐代诗人杜牧的《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他用早春二月枝头含苞待放的豆蔻花来比拟体态轻盈、芳龄十三的少女,这一千古妙喻一直流传至今。后世使用“豆蔻年华”一语形容少女,虽然不拘泥于杜牧所说的“十三余”这个具体年岁,但也有个大致的限度。
用“豆蔻年华”来描述“平均年龄”“22岁”的警花,毕竟“嫩”了点。芳龄“十三余”,就现在的学制计算,只是初中一年级学生的岁数,而平均22岁,已经是大学毕业的年纪了。两者之间,无论在生理上,心理上都有不少差距。平均1.69米的个头,大多不会有“娉娉袅袅”的身姿。选拔警花毕竟不是选拔模特。
古代盛食物的器具。形状像带高座的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