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笔顺查询网 田字格笔顺笔画 字帖生成器
汉字笔顺查询网 » 汉字文化 » 汉字知识 » 酒篓的来历及用途

酒篓的来历及用途

关键词:酒篓的来历及用途 来源:汉字笔顺查询 浏览:10次 时间:2019-08-05

  酒篓是盛酒的最好的器具,用它盛酒不变味不跑味,永不变质。

  酒篓是用柳条编的,里面用发好的猪血粘毛头纸糊的,一共糊一十八层。篓口盖一种棉盖,外用新鲜的猪尿脬(pao)蒙上,尿脬干后会把篓口封的严丝合缝的。不长期贮存不用蒙猪尿脬。如:商户由烧锅运回散卖的酒不用封。有的人家买一两篓酒,存起来过一两年再喝,味道非常好,就得封。酒篓存酒,酒的品质会非常好。

  历史
  诸葛乔本诸葛瑾次子,建安九年(204年)生于曲阿(江苏丹阳市),与兄恪俱有名于时。后因诸葛亮已过不惑之年而无子,便过继给诸葛亮。建兴五年(227年)拜驸马都尉,随亮北伐至汉中。他和诸将子弟一道转运粮草,时值春夏,阴雨连绵,山路难行,他不忍严督士兵,误期,被贬放梓潼卧龙山思过读书,也参与练兵屯粮。想到千里外的养父,深感内疚,耳边仿佛响起了他的声音:“乔儿,不能以情领兵啊!”是的,不能感情用事,要依法依令。又想到士兵疲惫的身影和宿营时用温汤洗脚借酒消除疲劳的情景,不由眼睛一亮:我何不用山上清泉酿造美酒送往军前?——酒酿出来了,可是装酒的罐子容易破碎,如何是好?他苦思冥想,终于发明了竹篾编织的酒篓,不易破碎,既安全又轻便,士兵非常欢迎。当第一批美酒送到汉中,诸葛亮何等高兴,亲自作书勉励。

一、来历
相传在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养子诸葛乔发明了酒篓。诸葛乔是吴国诸葛瑾的次子,后被暂无子嗣的诸葛亮收为养子。
相传诸葛乔曾任蜀汉王朝国家军队的总后勤一职,经常率队奔赴前线犒劳三军。因为蜀道崎岖,栈道凶险,酒坛酒罐常常破碎,到了营寨损失近半。一日,诸葛乔发现包裹生肉的纸张,被猪肉浸染,干燥后很有韧性,不易渗水,又受到纸糊的雨伞刷上桐油可防雨的启发,终于发明了竹篾编织、猪血浸纸裱糊的酒篓,酒篓不易破碎,携带美酒可以爬山越岭,既轻巧又安全,很快为大众所接受。
二、用途
用于盛酒,里外经过防水处理,可以很好的保存酒的品质,便于运输和存储。

扩展资料:
1、酒篓的形状
有方底、大方肚、缩口;有方底、大圆肚,缩口;有圆底、大圆肚、缩口。形状按定制要求不同而不同,但缩口一般都是过去家里吃饭碗的大小,碗口12公分左右,碗往上一放正适合,碗口外露1—2公分。打开酒篓,倒一碗喝了,喝完随手往口上一放,既方便饮用又防止酒跑味。
2、酒篓的制作
据载,酒篓的制作原料为柳条、紫穗槐枝条、桑树枝条、竹篾条等。
首先用编筐的程序编成小口的篓子。
第二步,备血浆:用双手把猪血块搓成细末,过箩筛选加水成浆。再调好生石灰水:生石灰与水反应后也过箩筛选,将石灰水与血浆按一定比例掺和在一起,搅匀后进行发酵备用。
第三步,备纸。最好选用桑皮毛边纸,因为这种纸纤维长,韧性强。为了简便,也可用普通的毛头纸代替。
第四步,糊纸。用鬃刷在桑皮毛边纸上刷上发酵好的猪血,依次重叠粘贴在酒篓的内壁上,并把篓子口边糊结实,连酒篓外的上半部也糊上几层毛边纸。因为一层压一层,第一遍粘贴完后,就等于糊了六层纸,待干后,再照此方法继续粘糊第二遍和第三遍。等第三遍糊完后,总共糊了十八层纸。
彻底晾干后,自然形成了一个非常结实的内胆,这样,酒篓就做成了。

酒篓(酒篓)

用篾编的盛酒篓子。 小民 《乡情·风物·风味》:“〔酒店〕方砖地上摆着竹编的酒篓,里外经过防水处理,是为运酒用的。”

汉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