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中 咸 是什么意思
咸一般是皆,都的意思。
下面是汉语大词典中的解释
1.皆;都。《易·乾》:“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史记·淮阴侯列传》:“於诸侯之约,大王当王 关中 , 关中 民咸知之。”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一》:“朝臣咸忧惧,莫知所为。” 清 龚自珍 《暮春以事诣 圆明园 》诗之一:“元气古来积,羣灵咸是依。”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一看 丸善 所陈书,咸非故有。”
2.同;共。《诗·鲁颂·閟宫》:“敦 商 之旅,克咸厥功。” 郑玄 笺:“咸,同也……能同其功於先祖也。” 孔颖达 疏:“谓先祖欲成王业, 武王 卒能成之,是合同其功。”
3.和睦;同心。《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昔 周公 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 周 。” 杜预 注:“咸,同也。”《诗·小雅·〈常棣〉序》:“闵 管 蔡 之失道,故作《常棣》焉” 毛 传:“ 周公 吊二叔之不咸,而使兄弟之恩疏。” 孔颖达 疏:“咸,和也。言 周公 闵伤此 管 蔡 二叔之不和睦而流言作乱,用兵诛之,致令兄弟之恩疏。”《世说新语·赏誉》“遂致疑隙” 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 王韶之 《晋安帝纪》:“初, 忱 ( 王忱 )与族子 恭 ( 王恭 )少相善,齐声见称。及并登朝,俱为主相所待,内外始有不咸之论。”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老苏族谱记》:“盖 苏 ( 苏洵 )与其妻党 程氏 大不咸。”
4.普遍;全面。《国语·鲁语上》:“小赐不咸。” 韦昭 注:“咸,徧也。”《庄子·知北游》:“周、徧、咸,三者异名同实,其指一也。” 唐 韩愈 《送陆歙州诗序》:“ 陆君 之道行乎朝廷,则天下望其赐;刺一州,则专而不能咸。” 明 归有光 《圣人之心公天下》:“天下之心,至是而始不得其公,专而不咸,隘而不宏。”
5.毕;终结。 汉 扬雄 《法言·重黎》:“或问:六国并其已久矣,一病一瘳,迄 始皇 三载而咸,时、激、地、保,人事乎?” 于省吾 《双剑誃诸子新证·法言新证》:“咸谓毕也……言至 始皇 三载而毕也。”
6.六十四卦之一。艮下,兑上。《易·咸》:“咸,亨,利贞,取女吉。”
7.感应。《易·咸》:“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荀子·大略》:“咸,感也,以高下下,以男下女,柔上而刚下。”
8.通“ 函 ”。匣,盒子。《周礼·秋官·伊耆氏》:“伊耆氏掌国之大祭祀,共其杖咸。” 郑玄 注:“咸读为函。老臣虽杖於朝,事鬼神尚敬,去之,有司以此函藏之,既事乃授之。”
9.通“ 函 ”。见“ 咸夏 ”。
10.“ 咸 ”的简化字。
咸2 〔jiān ㄐㄧㄢ〕
〔《集韵》居咸切,平咸,见。〕
通“ 缄1 ”。
束棺木的绳索。《礼记·丧服大记》:“君封以衡,大夫士以咸。” 郑玄 注:“咸读为缄。”参见“ 咸2绳 ”。
咸3 〔jiǎn ㄐㄧㄢˇ〕
〔《集韵》古斩切,上豏,见。〕
1.通“ 减 ”。剪除;灭绝。参见“ 咸3黜 ”。2.姓。《汉书·酷吏传·咸宣》:“ 咸宣 , 杨 人也。” 颜师古 注:“咸读减省之减。”《史记·酷吏列传》作“ 减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