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是啥意思
戒
【戒(sila)】 Jie 亦称增上(卓越)戒学,指戒律。即防止行为、语言、思想三方面的过失。由于大小乘的不同,其戒律也有所不同。另外对出家的僧侣和在家的居士也有所区别。例如小乘有五戒、八戒、二百五十戒等;大乘有三聚净戒、十重四十八轻戒等。小乘五戒为: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八戒为:在五戒外另加卧高广大床、花鬘璎珞、歌舞戏乐。二百五十戒:即二百五十项应戒的言行细目,合并为五项时,称五篇门。大乘三聚净戒为: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十重禁戒为: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说过罪、自赞毁他、悭、瞋、谤三宝。四十八轻戒为:不敬师长、不举教忏、背正向邪、不瞻病苦等四十八项具体戒条。
戒 拼音:jiè
部首:戈,部外笔画:3,总笔画:7
五笔86&98:AAK 仓颉:IT
笔顺编号:1132534 四角号码:53400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6212
基本字义
● 戒
jièㄐㄧㄝˋ
◎ 防备:~心。~备。~严。~骄~躁。
◎ 革除不良嗜好:~除。~烟。
◎ 佛教律条,泛指禁止做的事:~刀。~尺。斋~。
◎ 准备:~途。~装。
◎ 古同“界”,界限。
汉英互译
◎ 戒
abstain from
English
◎ warn, caution, admonish
甲骨文的“戒”字中间是一把长戈,左右两侧是两只手,合起来像两只手紧握长戈,以防来敌。金文和小篆把两只手移到“戈”下。《说文》曰:“戒,警也。从?,持戈,以戒不虞。”“戒”的本义是“防备”、戒备。由“戒备”引申为“警戒”。这个意义后作“诫”。由“警戒”引申为“告诉”、“预告”。由“告诉”引申为“晓谕”、“命令”。由“警戒”又引申为“戒除”、“禁戒”。由“戒除”引申为“斋戒”。由“戒除”又引申指“佛教的戒律”。由“戒备”又引申为“准备”、“具备”。因“防备”含有“谨慎从事”意,所以又引申为“谨慎”。现借指“戒指”。(据四川辞书出版社王朝忠《汉字形义演释字典》)
在佛教中,“戒 ”为梵语s/i^la,巴利语为si^la。音译尸罗。意指行为、习惯、性格、道德、虔敬。为三学之一,六波罗蜜之一,十波罗蜜之一。广义而言,凡善恶习惯皆可称之为戒,如好习惯称善戒(又作善律仪),坏习惯称恶戒(又作恶律仪),然一般限指净戒(具有清净意义之戒)、善戒,特指为出家及在家信徒制定之戒规,有防非止恶之功用。
据菩提资粮论卷一所载,尸罗共有习近、本性、清凉、安稳、安静、寂灭、端严、净洁、头首、赞叹等十义。其中,自‘清凉’以下为净戒之再转释。戒为实践佛道之基础,故与定学、慧学共称三学。又为五分法身之一,称戒身、戒品、戒蕴(身、品、蕴三者系表示复数)。同时,大乘佛教举之为六波罗蜜、十波罗蜜之一,而称为戒波罗蜜(又作持戒波罗蜜)。
戒,原系佛陀住世时,举外道所作之非行来教诫佛教徒者。适用于出家、在家二众,并非如律之随犯随制,故于犯戒时不伴以处罚之规定,而是由自发之努力为其特征。据此,则戒与律本应有所区分,但后人往往将此二者混用。一般谓戒为三藏中之律藏所说者,以戒为律之一部分,而以律为诠说戒之典籍。
戒 拼音:jiè
部首:戈,部外笔画:3,总笔画:7
五笔86&98:AAK 仓颉:IT
笔顺编号:1132534 四角号码:53400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6212
基本字义
● 戒
jièㄐㄧㄝˋ
◎ 防备:~心。~备。~严。~骄~躁。
◎ 革除不良嗜好:~除。~烟。
◎ 佛教律条,泛指禁止做的事:~刀。~尺。斋~。
◎ 准备:~途。~装。
◎ 古同“界”,界限。
汉英互译
◎ 戒
abstain from
English
◎ warn, caution, admonish
◎ 防备:~心。~备。~严。~骄~躁。
◎ 革除不良嗜好:~除。~烟。
◎ 佛教律条,泛指禁止做的事:~刀。~尺。斋~。
◎ 准备:~途。~装。
◎ 古同“界”,界限。
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