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这本书,成书于什么朝代?
《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年间出版的图书,是在明代梅膺祚的《字汇》、张自烈的《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作者为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皇帝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
其中共收字四万七千多个,一般字典上查不到的汉字,在它上面可以查到。
这部字典按部首排列,全书共分二百一十四个部首,这些部首又以笔画为序,分别归入用十二地支(注①)标分的十二集中,每集又分上中下三卷。
它释字的体例,是先注音,后释意,各意之下一般以古书为证。
△注音:用了三种注音法:〈1〉反切法。〈2〉直音法。〈3〉叶(音:
〈1〉反切法。是用两个汉字合注一个汉字的音。在多数情况下,古代的反切和现在的读音是一致的。但是因为古今语音的变化,有的反切已经切不出来现在的读音了。因此,除非遇到其他字典都查不到的生僻字,一般不要使用《康熙字典》的反切来确定字的读音。(注②)
〈2〉直音法。直音法是用同音字来注音。比如:"音"下注"因“,就是指所引各韵书中"音"都与"因"同音。(在此只是举一例子说明)。直音法不如反切法科学。比如,有时找不到同音字,有时注音的字比被注的字还要难认,这就失去了注音的作用。仍拿"音"作例,“音",同"喑",或同"愔",等等。都不好认,但是反向过来,
〈3〉叶音法。叶音法则是一种应该否定的注音法。它认为为了押韵可以临时改变读音,这完全是主观主义的产物。清初时顾炎武就已经批判了叶音法。
在释意方面,《康熙字典》所作的工作主要是罗列旧说,排列古注,分别义项,引何为证。
但是其中也有很多错误之处。原因无非是引证错误,或旧有的词义与现代不同甚至相反,甚或有因所用地方方言的差异所致。
所以说,在使用《康熙字典》时,一定要核对原文,切勿以讹传讹。也可以利用其他辞书、字典,象《辞海》、《辞源》等。在注音方面,这两部书同样采用清代的韵书《音韵阐微》的反切,其较之《康熙字典》已经有了较大的改进,与现代读音较为接近,切音的可靠性要大一些。释义方面,也比《康熙字典》条理清楚,方便查检,但是只能作为辅助使用,因为其中所收的汉字远远不及《康熙字典》。
注①:地支,是我国古代与天干一起用来相配,记载年月日时的次序,周而复始,循环使用。(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
注②切音法是古代所使用的注音方法,讲解起来非常枯燥乏味,(就象小孩子到了姥娘家一样…〈这个容以后解释〉)。清代小说《镜花缘》中有两个章节专门叙讲此事,有一老夫子与人论讲切音,讲的是连自己都乏味的讲不下去。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找来看一看的。
《康熙字典》这本书,成书于清朝康熙年间,出版于1716年,作者是张玉书、陈廷敬。
成书于清朝,而且这本书籍也是记录了很多内容的,同时也是清代特别有名的一本书。
清朝的康熙年间。这本书非常的好看,而且也非常高的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