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一、名词 1. (会意。意为用绳子把木头束起。 于省吾认为是绳索。本义:大绳子)
2. 同本义。后泛指各种绳索。
索,草有茎叶可作绳索。——东汉·许慎《说文》
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司马迁《报任安书》
鹿裘带索,鼓琴而歌。——《列士·天瑞》
追讨南度河,使军吏田晏、夏育慕先登,悬索相引。复战于罗亭,大破之。——《后汉书·段颍传》
昼尔于茅,宵而索綯。——《诗·豳风·七月》
3. 又如:索苇(用苇作成的绳索);索头(绳头);索桥(用绳索连结两岸的桥)。
4. 人的发辫 。如:索葛(头发);索虏(发辫)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作名词:大绳子;绳索。
2、作动词:绞合;搓。
3、作动词:寻求。
4、作动词:寻找。
5、作动词:索要;索取。
6、作形容词:孤独。
7、作形容词:尽。
8、作副词:须;得;能。
扩展资料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求索[qiú suǒ]
寻求探索。
2、索价[suǒ jià]
要价。
3、索索[suǒ suǒ]
形容轻微的声音。
4、走索[zǒu suǒ]
走绳。
5、摸索[mō suǒ]
试探着(行进)。
《智伯索地》 智伯索地于魏桓子,魏桓子弗予。任章曰:“何故不予?”桓子曰:“无故请地,故弗予。”任章曰:“无故索地,邻国必恐。彼重欲无厌,天下必惧。君予之地,智伯必骄而轻敌,邻邦必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国,则智伯之命不长矣。《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予之。’君不如予之以骄智伯。且君何释以天下图智氏,而独以吾国为智氏质②乎?”君曰:“善。”乃与之万户之邑,智伯大悦。因索地于赵,弗与,因围晋阳,韩、魏反之外,赵氏应之内,智氏自亡。
(节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参考译文】
智伯索地
智伯向魏桓子索要土地,魏桓子不给。任章说:“为什么不给他?”
桓子说:“没有理由就来要土地,所以不给。”任章说:“没有理由就来索要土地,邻国肯定恐慌。他的贪得无厌的欲望无法满足,天底下其他的国家必定恐惧害怕。大王您给他土地,智伯必定骄傲轻敌,邻国必定害怕而与我国亲近联合,用联军来对抗轻敌的国家,那么智伯的性命不长了。《周书》说:‘想要打败他,必须暂且先辅助他;想要夺取他,必须暂且先给予他。’大王您不如给智伯土地使他骄傲。而且大王您为什么要放弃借助天下力量来共同对付智伯的机会,而仅使我国成为智伯攻击的目标呢?”魏桓子说:“好。”于是就给智伯一个万人的大邑,智伯很高兴。于是向赵索要土地,赵不给,因此兵围晋阳,韩魏在晋阳城外反戈一击,赵在城内接应,智伯自取灭亡。
【含义】
1.一个人贪得无厌,由贪欲得逞,而至骄奢淫逸,最终必将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2.我们做事要考虑到事情的前因后果,要周到详细,须考虑到事情的利和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