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笔顺
竖钩 横 撇 竖弯钩
“比”的笔顺为:横、竖提、撇、竖弯钩。
释义:
1、比较;较量:比干劲。学先进,比先进。
2、能够相比:近邻比亲。坚比金石。演讲不比自言自语。
3、比画:连说带比。
4、对着;向着:别拿枪比着人,小心走火。
5、仿照:比着葫芦画瓢(比喻模仿着做事)。
6、比方;比喻:人们常把聪明的人比做诸葛亮。
7、两个同类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叫做它们的比,其中一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这里的小麦年产量和水稻年产量约为一比四。
8、表示比赛双方得分的对比:甲队以二比一胜乙队。
9、a)“一”加量词在“比”的前后重复,可以表示程度的累进:人民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富裕了。b)比较高下的时候用“比”,表示异同的时候一般用“跟”或“同”。
10、姓。
11、紧靠;挨着:比肩。鳞次栉比。
12、依附;勾结:朋比为奸。
13、近来:比来。
14、等到:比及。
扩展资料:
1、比赛[bǐ sài]
在体育、生产等活动中,比较本领、技术的高低。
2、对比[duì bǐ]
(两种事物)相对比较。
3、评比[píng bǐ]
通过比较,评定高低。
4、比如[bǐ rú]
举例时的发端语。
比的笔顺:横,竖提,撇,竖弯钩
部首:比
笔画:4
五笔:XXN
组词:对比、比方、比赛、评比、比如、相比、比较、攀比、比喻、比年
同音字:笔、彼、啚、俾、佊、夶、娝、柀、崥、粃
扩展资料:
比,汉语常用字 ,读作bǐ,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是夫妇并肩匹合,即《说文》:“比,密也”。引申为并列、亲近、挨近、相连接、勾结、等同、比较等义。
形容词
接近,亲近。
《周礼·夏官》:使小国事大国,大国比小国。
比近;比昵
密(与“稀”、“疏”相对)。
《诗·周颂·良耜》:其比如栉。比甲
和谐。 班固《汉书》:声比则应。
比喻,比方。比似;比兴
古文:夶、𣬅
1、比干:[ bǐ gàn ]
(1)、商代贵族,纣王叔父,官少师。 相传因屡谏纣王,被剖心而死
(2)、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楚辞.屈原.涉江》
2、比例:[ bǐ lì ]
(1)、数量之间的对比关系。
(2)、指一种事物在整体中所占的分量。
(3)、相同的例子。
3、比较:[ bǐ jiào ]
(1)、对比几种同类事物的异同、高下。
(2)、表示具有一定程度。
《广韵》:卑履切,《集韵》、《韵会》:补履切,《正韵》:补委切,并音匕。校也,𠀤也。《周礼·天官》:凡礼事,赞小宰,比官府之具。注:比,校次之,使知善恶足否也。《仪礼·大射仪》:遂比三耦。注:比,校也。《齐语》:比校民之有道者。
又类也,方也。《礼·学记》:比物丑类。疏:谓以同类之事相比方,则学乃易成。《韩诗外传》:高比,所以广德也。下比,所以挟行也。比于善,自进之阶。比于恶,自退之原。
又《诗》:有比体。《毛诗序》:诗有六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郑司农云:比者,比方于物,诸言如者,皆比词也。比之与兴,同附托外物,比显而兴隐。
又比例。《礼·王制》:必察小大之比以成之。郑注:已行故事曰比。比,例也。《后汉·陈忠传》:父宠在廷尉,上除汉法溢于甫刑者。未施行,宠免,后忠略依宠意,奏上二十三条,为决事比。注:比,例也。
横 竖钩 撇 右折钩
五笔就是XX+空格
横 折 撇 折
问题的关键是怎么用键盘打出笔划来啊
横.竖提,撇,竖弯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