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息 是多少时间?
一息就是一个呼吸的时间啊,呼气加上吸气,武侠小说通常不是都说十息搞定吗
一息指的是一呼一吸之间的时间,形容时间短促。
一息详细释义:
一、一呼一吸,比喻极短的时间。
引证:方光焘《疟疾》:“过了一息,她面上露着微笑,跑回房来。”
二、一口气息。
引证:巴金《衷心感谢他》:“他的确是带着年轻人的热情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到最后一息,战斗到最后一息的。”
三、一个子嗣。
引证:《晋书·良吏传·邓攸传》:“吾弟早亡,唯有一息,理不可绝。”
译文:我的弟弟早死,唯独一个子嗣,不能断绝了。
四、一丝。
闻一多《晴朝》:“再没有一息声音,和平布满了大自然。”
扩展资料
一息的相关成词:
一、淹淹一息
释义:形容呼吸微弱,濒于死亡。同“奄奄一息”。
出处: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五回:“马二先生大惊,急上楼进房内去看,已是淹淹一息,头也抬不起来。”
二、一息万变
释义: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形容变化很多很快。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而且军情一息万变,不是可以捱时捱刻的事。
大约15分钟一呼一吸为之息,诊脉时先要调匀呼吸,使呼吸自然均匀,用一呼一吸作为计算病人脉率至数的时间单位。一息是四至或五至,相当于70~80次/分。一息 一息,指一呼一吸。《法海遗珠》卷二:“调匀八十一息。”注间云:“一呼一吸,为一息。”
古人讲一息,首先一息是指一呼一吸,但不是随随便便的一息大概多久,不然每个人的呼吸时间不一样,怎么判断呢?就像我们现在的时间基础单位秒,是有客观依据的:
张伯端的《金丹四百字序》,其中有“大则一日结一万三千五百息之胎,小则十二时行八万四千里之气。”
《难经》中也有记载,人一昼夜有一万三千五百息。
换算下来就是一息为我们现在的6.4秒。
当然,现在人的呼吸当然是没有6.4秒的,但是在黄帝内经中有云: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
意思是上古时期人寿命都比较长,有一百多个春秋。
二者有什么关系呢?
古代有“气数”一说,指人一生的呼吸次数(气数)是一定的,气息越长,就活的越久。这一点在现代医学中也有体现,现代医学认为人心脏的跳动次数是一定的,跳完就寿命到了。
当然,至于上古时期的人是否都是百岁而体不衰,这个我们无从考证,后人仅用“一万三千五百”这个数字作为计时的客观依据之一。
所以对比黄帝内经中的上古之人而言,现代人呼吸短、心跳快、寿命长也是由于现代医学介入的原因。
但是这不影响“一息”的客观时长。
一息,指一呼一吸。
古代的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年有十二月,一月有五周,一周有六日,一日有十二时辰,一时辰有四刻,一刻有三盏茶,一盏茶有两柱香,一柱香有五分,一分有六弹指,一弹指有十刹那.一刹那就是一秒钟.
一息,大概是一秒
应该是3一4秒,不是一秒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