泐是什么意思
泐
拼音lè
注音ㄌㄜˋ
简体部首氵部
部外笔画4画
总笔画7画
繁体部首水部
部外笔画5画
总笔画8画
异体字𣲒
五笔86IBLN五笔98IBET仓颉 ENLS 郑码 VYYM 四角 34127 结构左右电码 3147 区位6778统一码 6CD0
笔顺 丶丶一フ丨フ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泐lè(ㄌㄜˋ)
1、石头被水冲激而成的纹理。
2、石头依其纹理而裂开。
3、凝合的样子。
4、同“勒”。
UNICODE
泐字UNICODE编码U+6CD0,10进制: 27856,UTF-32: 00006CD0,UTF-8: E6 B3 90。
泐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to write; to indite; veins in mineral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泐 lè
〈名〉
石头因风化遇水而形成的裂纹 [cracks marks of perforations on rocks caused by actions of waves]
泐,水石之理也。——《说文》
词性变化
◎ 泐 lè
〈动〉
(1) 裂开;解裂 [split of rocks according to their natural veins]
石有时以泐,水有时以凝,有时以泽,此天时也。——《周礼·考工记》
(2) 铭刻,用刻刀书写 [carve]。如:泐石
(3) 用钢笔或铅笔在纸上或其它材料上记录书写 [write]。如:手泐
康熙字典
泐【巳集上】【水部】康熙笔画:9画部外笔画:5画
康熙字典 泐
《唐韵》卢则切《集韵》《韵会》《正韵》历德切,𠀤音勒。《说文》水石之理也。《徐锴曰》言石因其脉理而解散也。《周礼·冬官考工记》石有时以泐。
又《广韵》凝合也。
又潭名。《唐·裴休题泐潭诗》泐潭形胜地,祖塔在云湄。
又《集韵》六直切,音力。义同。或作氻𣲒。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泐
泐【卷十一】【水部】
水石之理也。从水从阞。《周礼》曰:“石有时而泐。”卢则切〖注〗徐锴曰:言石因其脉理而解裂也。
说文解字注
说文解字注 泐
(泐)水之理也。各本水下有石字。今删。𨸏部曰。阞、地理也。从𨸏。木部曰。朸、木之理也。从木。然则泐训水之理、从水无疑矣。浅人不知水有理。又见下文引周礼说石。乃妄增一字。水理如地理、木理可寻。其字皆从力。力者、人身之理也。从水。阞声。形声包会意也。大徐无声字。卢则切。一部。周礼曰。石有时而泐。考工记文。石随其理而解散。石之理如水之理。故借用泐字。水理犹地理。故泐以阞会意、形声。
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下这个字,
泐这个字的读音为lè。
它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字。
泐它的笔顺为:
点、点、提、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横折钩、撇。
笔画为7画。
接下来我们了解泐的具体解释:
〈名〉
石头因风化遇水而形成的裂纹
泐,水石之理也。——《说文》
〈动〉
裂开;解裂
石有时以泐,水有时以凝,有时以泽,此天时也。——《周礼·考工记》
铭刻,用刻刀书写。如:泐石
用钢笔或铅笔在纸上或其它材料上记录书写。如:手泐。
它可以组词为
泐蚀
指篆刻。泐,通勒。清冯桂芬两京印录序今之仿汉印者,但取形模貌,为泐蚀。
泐失
犹泐灭。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大云寺弥勒重阁碑校记其末三行泐失甚多,今亦不复写出。参见泐灭。
泐嵃
江河岸边因水流冲激而形成的坑穴。文选郭璞江赋厓隒为之泐嵃,碕岭为之嵒崿。吕延济注厓隒,岸也。碕岭,小山也。泐嵃嵒崿皆坎穴
泐布
函述。泐,通勒。书写。清黄六鸿福惠全书禀启候杨提台泐布芜词,侑将芹献。
以上就是对这个字的具体理解,满意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