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字,是什么来历
<名>security;safety;[电]ampere;peace;
(1) (会意。从“宀”,和从“女”合起来的意思是有了房子里有家眷,就表示这要在这里扎根居住了。妇孺,妇孺泛指老少。本义:安定 安稳)
安,定也。――《尔雅》
“安”字的古文形体
共给之为安。――《庄子·天地》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谏太宗十思疏》
居安思危。――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一年》
(袁)可立筹划镇定之,民得安堵。――中国台北 梁秉锟《莱阳县志》卷25P2
2.安静,平静。
安,静也。从女在宀下。——东汉·许慎《说文》
好和不争曰安。――唐·令狐德棻《周书·谥法》
心皆安下切上。――《仪礼·少牢礼》
谢庄遂安。――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安逸,安适
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易·系辞下》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
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宋·苏轼《超然台记》
4.安稳,稳定。如:平~ 。 ~定团结。
风雨不动安如山。――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宋·苏轼《超然台记》
<动>set at ease;calm;rest content;be satisfied
1.使……安。如~民。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种树郭橐驼传》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谏太宗十思疏》
2.安睡
然后得一夕安寝。――北宋·苏洵《六国论》
又如:安寝,安抵(平安地抵达),心神不安,坐立不安,安枕(安安稳稳)
3..安慰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容身
京中安不得身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5.安居
民咸安焉,以为有道。——唐·柳宗元《游黄溪记》
6.存着,怀着:~心赖账。
7.治理:治~。~天下。
<代>[书] (用作疑问代词, 同“哪里, 怎么; 谁, 何, 如何”) [where;how ]
1.哪里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前赤壁赋》
2.怎么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梦游天姥吟留别》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
庶人安得共之 《黄州快哉亭记》
安步当车:慢慢地步行,就当是坐车。
安如泰山:稳固。
安放:使物件处于一定的位置。
安置:安家乐业
安定:安全和稳定
安能:(表示疑问)
安是会意字,从女在冖(miáo)下。古人穴居野外,经常受到野兽和恶劣气候的威胁。后来有了房屋(冖)居住,自然就安全多了。(二)北京的天安门驰名海内外,它的北边是地安门、东边是东安门、西边是西安门,都有一个安字。它们起名于清代,寓意为“安邦治国,国泰民安”。天安门始建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叫承天门,清顺治八年(1651年)重建,改为今名——天安门。
“安”字在古、今汉语中多用来表示“安定平稳”之义,字义变化不大。
从上列甲骨文形体也反映出了这个意思。甲骨文字形的上面是个房屋,下面是个“女”字,表示女子住在房子里闲散无事的意思。他是个会意字。我们的先人在远古的时候是穴居野处,经常受到野兽或恶劣气候的威胁,尤其是女人,后来人们发明了修造房屋,才平稳安定下来。所以“安”的本义就是“安居”、“安宁”。定居生活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金文、小篆、楷体的形体结构基本一致,几千年来没有大的变化。
“安”的本义是“安居”、“安定”,如《尔雅·释诂下》说:“安,定也。”《荀子·王霸》中说“国安则民无忧”,意思是说国家安定了,百姓就会无忧无虑。再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说“风雨不动安如山”,这里的“安”字时“安稳”、“安定”之义。有时也用作使动用法,如“安民告示”,就是使民心安定的告示,由“安稳”又引申出“习惯于”之义,如《汉书·艺文志》里说“安于所习”就是说习惯于他所熟习的。后来由“安稳”又引申出“安放”、“安置”之义,后来又由“安放”引申出“安装”之义。如“安电灯”。但有时“安”字还当疑问代词用,如《史记·陈涉世家》里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意思是说小小的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大志呢?又如“皮之不存,毛将安傅(附)?”当“安”字作疑问代词讲时,它与“安”的本义毫无关系,这是个假借字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