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声灭迹(xiāo shēng miè jì)繁体:消聲滅跡
意思:见“[[消声匿迹]]”。
来源:《艺文类聚》卷三六引北周庚信《五月披裘负薪画赞》:“禽巢欲远,鱼穴惟深,消声灭迹,何必山林!”
例句: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是,飞镖刚刚掉在地上,零点一秒钟就~了。
浪迹天涯(làng jì tiān yá)繁体:浪跡天涯
意思:浪迹:到处漂泊,没有固定的住所。到处流浪,足迹遍布天下。
来源:唐·卢氏《逸史》:“李生告归曰:‘某不能甘此寒苦;且浪迹江湖。’”宋·王楙《野客丛书》:“(李白)为同列者所谤;诏令归山;遂浪迹天下。”
例句:人在年轻的时候应该~,用心身去领略异国的风土人情,去倾听子夜的钟乐。
人迹罕至(rén jì hǎn zhì)繁体:人跡罕至
意思:迹:足迹。罕:少。很少有人到的地方。指荒凉偏僻的地方。
来源:汉·荀悦《汉纪·孝武纪二》:“而夷狄殊俗之国;辽绝异党之地;舟车不通;人迹罕至。”
例句:勘探队员在~的戈壁滩上找石油。
龟文鸟迹(guī wén niǎo jì)繁体:龜文鳥迹
意思:指古代的象形文字。
来源:唐·张彦远《法书要录》第七卷:“颉首四目,通于神明,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 众美,合而为字,是曰古文。”
按迹循踪(àn jì xún zōng)繁体:按迹循踪
意思:意思是指依循一定的线索和踪迹寻求真相。出自《红楼梦》。
骈肩迭迹(pián jiān dié jì)繁体:駢肩迭迹
意思:参见:[[骈肩叠迹]],[[骈肩叠迹]]
锈迹斑斑(xiù jì bān bān)繁体:銹迹斑斑
意思:血与泪俱在实证物。
例句:马路上的护栏~,经过工人的再次油漆,已经焕然一新了。
杜门絶迹(dù mén jué jì)意思:谓隐居不出。
犬迹狐踪(quǎn jì hú zōng)繁体:犬跡狐踪
意思:喻低弱的身手。
蜘丝马迹(zhī sī mǎ jì)繁体:蜘絲馬跡
意思:犹言蛛丝马迹。比喻事情发生后留下的线索和痕迹。”
风萍浪迹(fēng píng làng jì)繁体:風萍浪迹
意思:比喻飘泊无定。
恶迹昭著(è jì zhāo zhù)繁体:惡跡炤著
意思:昭著:显著,明显。恶劣的事迹十分明显,人所共见。形容罪行严重。
来源:宋·郑刚中《北山文集·答潼川路于提刑》:“但先列罪人之词,而继之以今来勘状,则恶迹昭著。”
遁身远迹(dùn shēn yuǎn jì)繁体:遯身遠跡
意思:意思是避世隐居。
来源:宋·叶適《赵孺人墓铭》:“已而久不合,退居山穷水绝处,慕王霸、梁鸿夫妇,赓《麦秀》、《五噫》之歌,将遁身远迹以自娱佚。”
处静息迹(chǔ jìng xī jì)繁体:處静息迹
意思:息:止息;迹:行迹,脚印;处:处所。要想不见行迹,只有自己静止不动。引申为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来源:战国·宋·庄周《庄子·渔父》:“不知处阴以休影,处静以息迹,愚亦甚矣。”
避影敛迹(bì yǐng liǎn jì)繁体:避影斂跡
意思:谓隐蔽起来,不露形迹。
来源:宋·叶适《刘建翁墓志铭》:“已而敷畅折衷,隐情遁节,如镱见象,奸民未尝不避影敛迹也。”
韬声匿迹(tāo shēng nì jì)繁体:韜聲匿跡
意思:隐匿音信踪迹。谓不被人所见闻。
马迹蛛丝(mǎ jì zhū sī)繁体:馬迹蛛絲
意思:意思是马蹄的痕迹,蜘蛛的细丝,比喻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
来源:清·魏子安《花月痕》第五回:“明中之暗,正中之侧,侧中之正,草蛇灰线,马迹蛛丝。”
浪迹江湖(làng jì jiāng hú)繁体:浪跡江湖
意思:指到处流浪,行踪不定,足迹遍及四方。
来源: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百十三:“某不能甘于寒苦,且浪迹江湖。”
例句:古代许多行侠游客,~,四海为家。
略迹原心(lüè jì yuán xīn)繁体:畧跡原心
意思:撇开表面的事实,而从其用心上加以原谅。
来源:明·张煌言《答赵安抚书》:“英君察相,尚能略其迹而原其心;感其诚而哀其遇。”
潜身远迹(qián shēn yuǎn jì)繁体:潜身遠迹
意思:藏身隐居,避免祸害。
来源:汉·贾逵《上书请宥刘恺》:“窃见居巢侯刘般嗣子恺,素行孝友,谦让洁清,让封弟宪,潜身远迹,有司不原乐善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