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将搴旗(zhǎn jiàng qiān qí)繁体:斬將搴旗
意思:搴:拔。斩杀敌人将领,拔掉敌方的旗帜。形容作战勇猛。也作“斩将夺旗”。
来源:《吴子·料敌》:“然则一军之中,必有虎贲之士,力轻抗鼎,足轻戎马,搴旗斩将,必有能者。”
例句:故壮士从军,~,前蒙矢石,不避汤火之灾难者,为重赏使也。
旗开得胜(qí kāi dé shèng)繁体:旗開得勝
意思:一展开军旗就打了胜仗。比喻事情一开始做就取得成功。
来源:《元曲选外编·无名氏〈射柳捶丸〉》:“托赖主人洪福;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例句:我队~,在场纺观众们都纷纷起立为球员鼓掌。
旗旆成阴(qí pèi chéng yīn)繁体:旗旆成陰
意思:绿叶成阴 lǜyè-chéngyīn 比喻女子出嫁后已生儿育女。
来源:《隋书·韦世康传》
别树一旗(bié shù yī qí)繁体:别樹一旗
意思:比喻与众不同,加成一家。
来源: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七:“唐义山、香山、牧之、昌黎,同学杜者;今年内其诗集,都有是别树一旗。”
卷旗息鼓(juǎn qí xī gǔ)繁体:捲旗息鼓
意思:犹偃旗息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来源:清·孙郁《绣帏灯·公讨》:“须等那不贤之妇亲口道允,我等才卷旗息鼓,暂宽一时。”
仆旗息鼓(pū qí xī gǔ)繁体:僕旗息鼓
意思:原指隐蔽行军,不暴露目标。现比喻无声无息地停止运动。
来源:《新唐书·南蛮传》
旗布星峙(qí bù xīng zhì)繁体:旗布星峙
意思:形容数量很多,分布很广。
卧旗息鼓(wò qí xī gǔ)意思: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旌旗蔽日(jīng qí bì rì)繁体:旌旗蔽日
意思:旌旗:旗帜的统称。旗帜遮住了日光。形容队伍壮观盛大。
来源: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一》:“于是楚王游于云梦,结驷千乘,旌旗蔽日。”
例句:国庆检阅,~,歌声遏云,那场面可气派啦!
辙乱旗靡(zhé luàn qí mǐ)繁体:轍亂旂靡
意思:辙:车轮压出来的痕迹。靡:倒。车辙错乱,旗子倒下。形容军队溃败。
来源:《左传·庄公十年》:“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例句:敌人在我军强大的功势面前~,闻风而逃。
鼓馁旗靡(gǔ něi qí mí)繁体:鼓餒旗靡
意思:鼓点无力,旗帜歪倒。形容军队士气不振。
来源:清·魏源《圣武记》卷一:“凡行阵参伍弥缝之际,略觉鼓馁旗靡处,得健锐兵数十屹立其间,则整而复进。”
黄旗紫盖(huáng qí zǐ gài)繁体:黄旗紫蓋
意思:黄旗紫盖状的云气。古人认为是出天子之祥瑞。
来源:《三国志·吴志·孙皓传》:“三年正月晦。”裴松之注引《江表传》:“黄旗紫病见于东南,终有天下者,荆、杨之君乎?”
搴旗取将(qiān qí qǔ jiàng)繁体:搴旗取將
意思:拔取敌旗,斩杀敌将。形容勇猛善战。
来源:《吴子·料敌》:“然则一军之中必有虎贲之士,力轻抗鼎,足轻戎马,搴旗取将,必有能者。”
偃旗卧鼓(yǎn qí wò gǔ)繁体:偃旗臥皷
意思:见“[[偃旗息鼓]]”。
来源:《梁书·王僧辩传》:“及贼前锋次江口,僧辩乃命众军,乘城固守,偃旗卧鼓,安若无人。”
扯旗放炮(chě qí fàng pào)繁体:撦旗放炮
意思:比喻公开张扬。
来源: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九章:“她扯旗放炮来考工厂,考不上怎样回下堡村蛤蟆滩呢?”
斩将夺旗(zhǎn jiàng duó qí)繁体:斬將奪旗
意思:同“[[斩将搴旗]]”。
来源:《群音类选·官腔类·八义记·拷问如姬》:“只消受得瘗粉埋香,索强似斩将夺旗。”
顺风扯旗(shùn fēng chě qí)繁体:順風扯旗
意思:意思是顺着风向扯起旗子,比喻因势乘便行事。
插旗拔寨(chā qí bá zhài)繁体:插旗拔寨
意思:攻破对方城池和攻下士兵营寨! “拔”就是攻下,取下的意思。
撦鼓夺旗(chě gǔ duó qí)繁体:撦鼓奪旗
意思:形容作战勇敢。
旗鼓相望(qí gǔ xiāng wàng)繁体:旗鼓相望
意思:指军队行列很长、战旗军鼓前后相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