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泽而渔(jié zé ér yú)繁体:竭澤而漁
意思:排尽湖水或池水捉鱼。比喻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应该考虑长远,不能~。
来源:《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例句:封建统治阶级残酷榨取,~,其后果必然是农民起义。
渔翁得利(yú wēng dé lì)繁体:漁翁得利
意思:在双方争执不下的时候,从中得到好处。同“渔人得利”。
例句:鹬蚌相争,~。
坐收渔利(zuò shōu yú lì)繁体:坐収漁利
意思:比喻利用别人之间的矛盾而获取利益。
来源: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他日可以在里头看景生情;得些渔人之利。”
例句:做人处事,不能只想着~、坐享其成的美事。
渔人之利(yú rén zhī lì)繁体:漁人之利
意思:比喻双方争持不下,而使第三者获利。
来源:《战国策·燕策二》记载: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面都不相让。渔翁来了,把两个都捉住了。
例句:楚弓楚得,我们公司内部各厂可以竞争创造效益,但不能让外人坐收~。
渔阳参挝(yú yáng cān wō)繁体:漁陽參撾
意思:鼓曲名。亦称'渔阳掺挝'。
渔经猎史(yú jīng liè shǐ)繁体:漁經獵史
意思:博览群书,学问渊博。
来源: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百十二:“进士王叡,渔经猎史之士也。”
从中渔利(cóng zhōng yú lì)繁体:従中漁利
意思:渔:劳取。渔利:乘机谋取不正当的权益。人当中捞取好处。
来源:穆欣《南线巡回·广州——南中国的门户》:“广州解放后,地下庄就展开了人民币的投机‘炒卖’。他们制造黑市……乘机从中渔利。”
例句:这帮投机分子故意抬高物价,就是为了把市场搅乱,好~,趁火打劫。
涸泽而渔,焚林而猎(hé zé ér yú,fén lín ér liè)繁体:焚林而獵
意思:比喻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
来源:《文子·上仁》:“先王之法,……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
渔翁之利(yú wēng zhī lì)繁体:漁翁之利
意思:比喻双方争持不下,而使第三者获利。
来源: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一回:“甲午为日本侵我东三省,俄、德出为调停,借收渔翁之利,大局又为之一变。”
例句:他准备隔岸观火,让双方恶斗下去,好坐收~。
渔阳鼙鼓(yú yáng pí gǔ)繁体:漁陽鼙皷
意思:指公元755年安禄山于渔阳举兵叛唐事。鼙鼓,骑兵用的小鼓。后亦用为外族侵略之典。
来源:唐·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例句:~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专属渔区(zhuān shǔ yú qū)繁体:專屬漁區
意思:亦称“捕鱼专属水域”或“渔业养护区”,是沿海国家为行使专属捕鱼权或养护渔业资源在邻接领海以外的公海区域内而划定的,最大宽度从测量领海的基线量起不超过200海里。
鹬蚌持争,渔翁得利(yù bàng chí zhēng,yú wēng dé lì)繁体:鷸蚌持争,漁翁得利
意思: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来源:《战国策·燕策二》记载: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面都不相让。渔翁来了,把两个都捉住了。
渔夺侵牟(yú duó qīn móu)繁体:漁奪侵牟
意思:指掠夺、榨取百姓财物。
来源:《汉书·景帝纪》:“吏以货赂为市,渔夺百姓,侵牟万民。”
焚林而田,竭泽而渔(fén lín ér tián,jié zé ér yú)繁体:焚林而田
意思:比喻只顾眼前的利益,无止境地索取而不留余地。
来源:汉·刘安《淮南子·本经训》:“钻燧取火,构木为台,焚林而田,竭泽而渔。”
授人以渔(shòu rén yǐ yú)繁体:授人以漁
意思:指比起给人鱼吃,更重要的是告诉人如何捕鱼。
来源:《淮南子·说林训》
耕稼陶渔(gēng jià táo yú)繁体:耕稼陶漁
意思:耕地、种田、制瓦、打鱼。指古时的各种生产劳动。
樵村渔浦(qiáo cūn yú pǔ)繁体:樵村漁浦
意思:山村水乡。泛指乡村。
鹬蚌相持,渔人得利(yù bàng xiāng chí,yú rén dé lì)繁体:鷸蚌相持,漁人得利
意思:《战国策•燕策二》:“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后遂以“鹬蚌相持,渔人得利”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来源:〖出处〗《战国策·燕策二》记载: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面都不相让。渔翁来了,把两个都捉住了。
例句:这真叫做‘~’。若是倪善继存心忠厚,兄弟和睦,肯将家私平等分析,这千两黄金,弟兄大家该五百两,怎到得滕大尹之手? ★《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
渔人得利(yú rén dé lì)繁体:漁人得利
意思:《战国策•燕策二》:“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后因以“渔人得利”比喻双方相争,却让第三者坐收其利。亦作:[[渔翁得利]]
来源: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六:“他日可以在里头看景生情;得些渔人之利。”
例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鹬蚌相争,~的故事,我们应该牢记在心。
东猎西渔(dōng liè xī yú)繁体:東獵西漁
意思:谓处处涉猎而不专精。
来源:唐·孙樵《骂僮志》:“凡为读书,东猎西渔,粗知首尾,则为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