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在文言文
1. 唯字在文言文古诗解释 (1) (形声。字从口,从隹(zhuī),隹亦声。"隹"指"(鸟头)尖锐"。"口"指应答声。"口"与"隹"联合起来表示"声调高八度的应答声"。本义:高声应答)
同本义 【yes】
唯,诺也。从口,隹声。--《说文》
唯者,应之速而无疑也。--《助字辨略》朱注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论语·里仁》
(1) 只有,只是 【only;alone】
唯圣人为能和。
唯北狄野心。--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2) 又如:唯心(佛教语,谓一切诸法(指万事万物),唯有内心。无心外之法。也称"唯识");唯谨(唯有谨慎)
(3) 以,因为 【because】
唯无德也。--《国语·晋语》
(4) 表示希望、祈使 【wish】
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史记》
(5) 表示听任、任随 【allow;let】常和"所"搭配
唯所纳之,无不如志。--《左传》
连词
虽然,纵使 【though】--表示让步关系
【公孙】弘、【张】汤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说也。--《史记》
[助]
(1) 表示肯定 【be】
如地如天,何私何亲;如月如日,唯君之节。--《管子》
(2) 用于句首,无实义
唯求则非邦。--《论语·先进》
2. “唯”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
“唯”在古文中的意思有很多,最常用的意思是只。
唯字的读音是wéi,简体部首: 口 ,部外笔画: 8 ,总笔画: 11
释义
◎ 义同“惟”:~物论。~心论。~物史观。~心史观。~理论。~名论。
◎ 答应的声音:~~(a.谦卑的应答声;b.鱼相随而行的样子,如“其鱼~~”)。~~诺诺。~~否否。
组词
唯成分论 wéichéngfènlùn
[the theory of the unique importance of class origin] 把出身、成分作为评定和使用人的唯一标准的错误观念
◎ 唯独 wéidú
(1) [only;alone]
(2) 具有在其他人中所不能找到的根本特点的
(3) 排除任何他人或他物的;再没有别的人或别的东西的
(4) 单单;只有
◎ 唯利是图 wéilì-shìtú
[self-seeking] 自私自利,只图有利,其他一切都置于一旁
◎ 唯妙唯肖 wéimiào-wéixiào
[remarkably true to life;be absolutely lifelike;hit off] 形容描绘或仿造得简直和真的一模一样。亦作“惟妙惟肖”
◎ 唯唯否否 wéiwéi-fǒufǒu
[be obsequious] 形容一味顺从附和,不敢表示不同的意见
◎ 唯唯诺诺 wéiwéi-nuònuò
[be a yes-man] 表示同意的应答声
◎ 唯我独尊 wéiwǒ-dúzūn
[extremely conceited;assume airs of self importance;stand upon one's pantofles] 本系佛教推崇释迦牟尼的话,后来称人之自高自大
造句
1、这件事大家都同意,唯独你不赞成。
2、全班同学都在认真听讲,唯独他在开小差。
3、他心里想的是群众的疾苦,唯独没有他自己。
4、几个兄弟中,唯独他游手好闲,才会落得今日一事无成。
5、这个消息众所周知,唯独你还被蒙在鼓里。
3. 文言文中的"唯是"是什么意思 “唯……是……”没有具体的含义,只是文言文中的一种宾语前置格式。
如:唯你是问,”是“把宾语”你“前置了,意思是”只问你“、”只追问你的责任“、”只问责于你“。
又如《左传·襄公十四年》: ”唯余马首是瞻!“(意思:只看我马头所向而行动。瞻:看)
再如《孙子·地形篇》: ”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意思:因此,作将帅的带兵前进不追求名利,后退不逃避罪责,只为了保护老百姓。)
扩展资料:
副词“唯”,限制动作行为的范围,助词“是”标志宾语前置。可译为“只……”。
唯, 读 wéi,是形声字。本义为恭敬的应答声,表示应允,如“唯唯诺诺”。
唯,假借为范围副词, 读 wéi,用来限定事物或动作的范围,相当于“只”“只有”。.如“唯独”、“唯恐”、“唯利是图”、“唯命是从”、“唯命是听”、“唯我独尊”、“唯一”、“唯有”等。
唯,又假借为语气助词,表示肯定、强调,也可起调整音节的作用。如“唯其”、“人心唯危”,也写作“惟其”、“人心惟危”。惟妙惟肖,最初写作“维妙维肖”。“维妙维肖”的“维”,是语气助词,用法与“唯其”的“唯”近同。
4. 唯 古文怎么解释 这个具体要看例句的。常用的有:
1.形声。 读zhuī。急声回答声。
2.唯诺(应答;连 声应诺而不表异议)
3.副词。只有,只是。如:
唯北狄野心。——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唯余其一。——吴均《与朱元思书》
唯巨石岿然。——《吕氏春秋·慎行论》
4.以,因为。如:
唯无德也。——《国语·晋语》
冀之既病,则亦唯君故。——《左传》
5.表示希望、祈使。如:
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史记》
6.表示听任、任随。如:
唯所纳之,无不如志。——《左传》
7.连词。虽然,纵使 。如:
弘、汤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说也。——《史记》
8.助词,表示肯定 。如:
如地如天,何私何亲;如月如日,唯君之节。——《管子》
9.助词,用于句首,无实义。
唯求则非邦。——《论语·先进》
唯天子,受命于天。——《礼记·表记》
今乃立六国后,唯无复立者。——《汉书》
唯进修是急。——清· 刘开《问说》
唯师心自用。
唯道之所成。
参考百度词典。
5. "惟"和"唯"有什么区别 与“唯 ”“惟”相关的异形词语
唯, 读 wéi,是形声字。《说文·口部》“唯,诺也。从口,隹声。”本义为恭敬的应答声,表示应允,如“唯唯诺诺”。惟, 读 wéi,也是形声字。《说文》:“惟,凡思也。从心,佳声。”本义为“思考”,如“思维”本写作“思惟”。唯、惟,假借为副词、助词,都与各自的本义无关。
唯,假借为范围副词, 读 wéi, 用来限定事物或动作的范围,相当于“只”“只有”。如“唯独”“唯恐”“唯利是图”“唯命是从”“唯命是听”“唯我独尊” “唯一”“唯有”等。此义也可用“惟”,以上词语中的“唯”均可用“惟”。例如:“这篇一发表,我的剪存材料,可以废去不少,唯有一篇,不忍听其湮没……”(《鲁迅全集》第 4 卷,第 504 页)“我们的劳苦大众历来只被最剧烈的压迫和榨取,连识字教育的布施也得不到,惟有默默地身受着宰割和灭亡。”(《鲁迅全集》第 4卷,第 221 页) 但是,在此义上,与“唯物”“唯心”相关的词语只能用“唯”,如“唯物论”“唯心主义”“唯心史观”“唯物辩证法”等。这是因为它们作为表示哲学概念并曾高度政治化的强势词语,长期高频度使用,其词形、语形早已在社会语用中定型。
唯、惟,又假借为语气助词,表示肯定、强调,也可起调整音节的作用。如“唯其”“人心唯危”,也写作“惟其”“人心惟危”。惟妙惟肖,最初写作“维妙维肖”。“维妙维肖”的“维”,是语气助词,用法与“唯其”的“唯”近同。例如,清代冯镇峦《读杂说》:“《聊斋》中间用字法,不过一二字,偶露句中,遂已绝妙,形容维妙维肖,仿佛《水经注》造语。”维妙维肖,后来也写作“惟妙惟肖”“唯妙唯肖”,这是因为“维”“惟”“唯”在语气助词这一用法上往往可通用。
6. 文言文中的“惟”和“唯”怎么区别 唯:<;象>;形声。本义:急声回答声
<;副>;只有,只是
以,因为
<;连>;虽然,纵使
<;助>;表示肯定
用于句首,无实义
惟:<;动>;形声。本义:思考;思念
<;副>;只有,只是
表示动作、行为的重复,相当于“又”
相当于“犹”、“还”
用在句首,表希望、祈使
<;连>;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与”、“和”
表示顺承关系,相当于“则”
表示让步关系,相当于“即使”、“虽然”
<;介>;由于,以
惟独:就单单的意思
唯独:
具有在其他人中所不能找到的根本特点的
排除任何他人或他物的;再没有别的人或别的东西的
唯独他到达了
单单;只有
古汉语虚词词典中:
唯,可用作副词、连词、助词。先秦时已有用例,后一直沿用于文言中。现代汉语书面语也使用。
惟,可用作副词、连词、助词。先秦已普遍使用,后一直沿用于文言中。
《说文》中对两个字的本意解释:(可以看最前面的词霸上找的内容.)
“唯,诺也。”
“惟,凡思也。”
在字的本意上,二者是有差别的“唯”表一种应答,“惟”表示思考。
像“唯唯诺诺”就不能用“惟”。而且作为副词时“惟”没有表示“应答”的意思。
而“惟妙惟肖”就不能用“唯”
“唯”并不能完全取代“惟”,只是,在现代汉语中,用到只能使用“惟”的情况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