琬的拼音
琬的拼音
[wǎn]
部首:王
笔画:12
五笔:gpqb
繁体:琬
解释:〈文〉美玉。
“琬”,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wǎn,最早见于秦代小篆中,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琬”的基本含义为没有棱角的圭,如琬圭、琬琰。
康熙字典
《唐韵》《正韵》於阮切《韵会》委远切,音宛。《说文》圭有琬者。《徐曰》琬谓宛然窊也,琬之言婉也,窊然象柔婉也。《广韵》圭也。《周礼·春官·典瑞》琬圭以治德,以结好。《注》琬圭无锋芒。
又《冬官玉人》琬圭九寸。《注》琬,犹圆也。《前汉·司马相如传》鼂采琬琰。《注》琬琰,美玉名。
又人名。《史记·司马相如传》垂绥琬琰。《注》郭璞曰:汲冢周书,桀伐岷山,得女二人,曰琬曰琰。桀爱二女,斲其名于苕华之上,苕是琬,华是琰也。
又《广韵》乌贯切,音惋。义同。
说文解字注
(琬)圭有琬者。此当作圭首宛宛者。转写譌脱也。琬宛曡韵。先郑云。琬圭无锋。故以治德结好。後郑云。琬犹圜也。王使之瑞节也。戴先生曰。凡圭剡上寸半。直剡之。倨句中矩。
拼音 wǎn
释义
〈名〉
1、一种上端浑圆而无棱角的圭
玉琬徒见传,交友义渐疏。——南朝· 鲍照《拟古八首》
2、美玉 。
如:琬琰(琬圭与琰圭。常比喻晶莹美好的事物);琬象(美玉与象牙)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一】【玉部】琬
圭有琬者。从玉宛声。於阮切。
说文解字注
(琬)圭有琬者。此当作圭首宛宛者。转写譌脱也。琬宛曡韵。先郑云。琬圭无锋芒,故以治德结好。後郑云。琬犹圜也。王使之瑞节也。戴先生曰。凡圭剡上寸半。直剡之。倨句中矩。琬圭穹隆而起。宛然上见。玉裁谓圜剡之、故曰圭首宛宛者。
与丘上有丘为宛丘同义。尔雅又云。宛中、宛丘、此与毛传四方高中央下曰宛丘。释名丘宛宛如偃器正同。谓窊其中宛宛然也。二义相反。俱得云宛。尔雅兼采异说。郭说宛中失之。从王。宛声。於阮切。十四部。
康熙字典
【午集上】【玉字部】琬·康熙笔画:13;部外笔画:8
《唐韵》《正韵》於阮切《韵会》委远切,𠀤音宛。《说文》圭有琬者。《徐曰》琬谓宛然窊也,琬之言婉也,窊然象柔婉也。《广韵》圭也。《周礼·春官·典瑞》琬圭以治德,以结好。《注》琬圭无锋芒。
又《冬官玉人》琬圭九寸。《注》琬,犹圆也。《前汉·司马相如传》鼂采琬琰。《注》琬琰,美玉名。
又人名。《史记·司马相如传》垂绥琬琰。《注》郭璞曰:汲冢周书,桀伐岷山,得女二人,曰琬曰琰。桀爱二女,斲其名于苕华之上,苕是琬,华是琰也。
又《广韵》乌贯切,音惋。义同。
碗的拼音是wǎn
碗的介绍:碗的起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泥质陶制的碗,其形状与当今无多大区别,即口大底小,碗口宽而碗底窄,下有碗足。高度一般为口沿直径的二分之一,多为圆形,极少为方形。不断变化的只有质料,工艺水平和装饰手段。考古学家推测,古人对碗的使用,可能是最初放在地上挖出的坑之内的。在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最早的瓷碗是原始的青瓷制品
制碗的材料有陶瓷、木材、玉石、玻璃、琉璃、金属等;制作精美的古董碗常常是收藏家的最爱。碗一般用途是盛装食物。中国人大多喜爱用碗作为饮食工具,而西方人更倾向于使用盘子。碗,可以取谐音“挽”字,意为挽留之意,可作为一种伴手礼,象征寓意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