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笔顺查询网 田字格笔顺笔画 字帖生成器
汉字笔顺查询网 » 汉字文化 » 汉字知识 » 蜇伏与蛰伏的区别及其各自含义

蜇伏与蛰伏的区别及其各自含义

关键词:蜇伏与蛰伏的区别及其各自含义 来源:汉字笔顺查询 浏览:1002次 时间:2019-04-29

蜇伏与蛰伏的区别是:蜇是错别字,没有蜇伏这个词。蛰伏的含义是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食不动。
一、蛰伏[ zhé fú ]
释义:
1.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食不动。
2.借指蛰居。
3.伏处,幽居。
出处:鲁迅 《书信集·致台静农》:“兄蛰伏古城,情状自能推度。”
例句:
1.于是在凛冽如寒风一般的事实的影响之下,她又回到蛰伏的状态之中。
2.蛰伏于五月的一场雨,十分钟,不足以一生回忆,却足以使所有年华老去。
3.蛰伏的亡灵士兵被狡猾地隐藏在狮鹫帝国的边境内。
4.蛰伏在岸,我凤轻尘不需要别人看得起我,我自己看重自己就行了。
二、蛰拼音zhé
部首:虫部,部外笔画:6画,总笔画:12画,五笔:RVYJ,仓颉:QILMI,郑码:DQSI
四角:55136,结构:上下,电码:5832,区位:5361,统一码:86F0
笔顺:一丨一ノフ丶丨フ一丨一丶
释义:
1.虫类伏藏洞穴不出。
2.喻潜藏而未披露。
三、伏拼音fú
简体部首:亻部,部外笔画:4画,总笔画:6画,五笔:WDY,仓颉:OIK,郑码:NGS
四角:23284,结构:左右,电码:0126,区位:2392,统一码:4F0F,笔顺:ノ丨一ノ丶丶
释义:
1.身体向前靠在物体上;趴:~案。~在桌子上。
2.低下去:起~。此起彼~。
3.隐藏:潜~。~击。昼~夜出。
4.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伏天:入~。初~。三~天。每~十天。
5.屈服;低头承认;被迫接受:~诛。
6.使屈服;降伏:降龙~虎。
7.姓。
8.伏特的简称。1安的电流通过电阻为1欧的导线时,导线两端的电压是1伏。
扩展资料近义词:冬眠
反义词:蠕动、雄飞、蠢动
一、冬眠[ dōng mián ]
释义:某些动物对于冬季不利生活条件的一种适应现象。
出处:金近 《春姑娘和雪爷爷》诗:“雪爷爷,您听听,冬眠的青蛙要起身。”
例句:
1.冬眠是许多动物抵御严寒的特有本领。
2.寒冷的冬天,青蛙冬眠了。
3.冷血动物有冬眠的习惯。
4.蛇藏在地洞里冬眠。
5.动物在冬眠期间,体内的新陈代谢进行得很慢。
二、蠕动[ rú dòng ]
释义:像蚯蚓爬行那样运动。消化道、输尿管等器官主要靠蠕动推进管内物质。
出处:郁达夫 《蜃楼》六:“湖塍上远远地在行走的几个早起的船家,只像是几点狭长的黑点,默默地在这一块纯白的背景上蠕动。”
例句:
1.小张经过那家酒楼时,咀唇蠕动,真如过屠门而大嚼。
2.解放军叔叔一个个匍匐前进,就像一条条绿色的青虫在地上蠕动。
3.远远看去,简直就是一个蠕动的毛茸茸的雪白的球。
4.它浮在小河上,像许多小虫在蠕动。
三、雄飞[ xióng fēi ]
释义:比喻奋发有为。
出处:李大钊 《太平洋舟中咏感》:“男儿尚雄飞,机失不可得。”
例句:
1.大丈夫当雄飞,安能雌伏?
2.一个饱经风霜而又明智的人,定能雄飞于明天的早晨。
3.这种“海外雄飞论”成为近代日本侵华政策的思想源流。
4.雄飞中心若只是占据了黄金三角的地理优势,那么还不能聚焦到如此多关注。

蜇伏与蛰伏的区别是:蜇是错别字,没有蜇伏这个词。蛰伏的含义是动物冬眠,藏起来不吃不动。
蜇伏[ zhé fú ]
释义:本义指动物冬眠,藏起来不吃不动。也比喻人或者事物、事件隐藏不露面,比如蛰伏乡间。“蛰”有藏起来,静的意思。
出处:现代 鲁迅 《书信集·致台静农》:“兄蛰伏古城,情状自能推度。”
例句:蛰伏于五月的一场雨,十分钟,不足以一生回忆,却足以使所有年华老去。
扩展资料:
1、近义词:
冬眠[ dōng mián ]
基本释义:某些动物对于冬季不利生活条件的一种适应现象。
出处:金近 《春姑娘和雪爷爷》诗:“雪爷爷,您听听,冬眠的青蛙要起身。”
例句:冬眠是许多动物抵御严寒的特有本领。
2、反义词:
活动[ rú dòng ]
基本释义:
(1)[物体、人]运动。
(2)指钻营、说情、行贿。
(3)有一定目的的行动。
(4)动摇;不稳定。
(5)指参与、办理事物,如经济活动。
出处:近代 巴金 《家》二五:“他的活动,他的工作,他的志愿,他都不让家里的人知道。”
例句:现代 丁玲 《水》三:“慢慢的讲着一些以后的计划,大家心里都活动一些起来了。”

蜇伏与蛰伏的区别:蜇伏的蜇是错别字,正确应为蛰伏。
蛰伏
读音:(zhé fú)
释义:本义指动物冬眠,藏起来不吃不动。也比喻人或者事物、事件隐藏不露面,比如蛰伏乡间。
同义词:潜伏、隐蔽。
出处:
1、“我们蛰伏在战壕里,沉默而严肃地期待着一个命令。”——《吹号者》,作者:艾青。
2、“蚯蚓很安适地蛰伏着,这回经了翻动,他们只向泥土深处乱钻。”——《隔膜·苦菜》,作者:叶圣陶 。
3、“兄蛰伏古城,情状自能推度。”——《书信集·致台静农》,作者:鲁迅。

扩展资料:

一、作动词时
读音:zhē
释义:刺痛、刺伤。
出处:如来!我师徒受了万蜇千魔,自东土拜到此处,蒙如来吩咐传经。——《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明)。
二、作名词时
读音:zhé
释义:腔肠动物,即“水母”,俗称“海蜇” 。
海蜇体呈出像蘑菇状,分伞部和口腕两部分。伞部(即海蜇皮)超过半球形,直径300~600毫米,最大可长到1米。外伞部表面光滑,中胶层厚,晶莹剔透。伞缘感觉器8个,每1/8伞缘有缘瓣16~22个。据报道,2013年8月,渔民姜哲辰捕到一只450斤的海蜇,号称“海蜇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蜇伏

百度百科-蛰伏

中文名称:蛰伏 英文名称:torpor 定义:动物暂时失去运动能力、对外界刺激敏感性降低的状态,通常伴随着代谢率、体温和呼吸率的明显降低。 详细解释:
  1. 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食不动。
  《淮南子·天文训》:“百虫蛰伏,介鳞者蛰伏之类也,故属於阴。” 叶圣陶 《隔膜·苦菜》:“蚯蚓很安适地蛰伏着,这回经了翻动,他们只向泥土深处乱钻。”
  2. 伏处;幽居。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遁》:“蛰伏於盛夏,藏华於当春。” 清 方文 《云间五子诗·徐闇公孚远》:“ 闇公 青云器,蛰伏 东海 滨。” 鲁迅 《书信集·致台静农》:“兄蛰伏古城,情状自能推度。”
  3. 潜伏;隐蔽。
  老舍 《蜕》第八:“在伺侯病人的时候,她感到不能忍受的麻烦,可也体验到蛰伏在心间而没经施用过的人情与热烈。” 艾青 《吹号者》诗:“我们蛰伏在战壕里,沉默而严肃地期待着一个命令。”

==============================================

【辨析】“蛰伏”的“蛰”常误写为“蜇”,应注意。



  zhē

  <动>

  毒虫叮刺 [sting]

  苦咸酸辛,虽蜇吻裂鼻,缩舍涩齿,而咸有笃好之者。——唐·柳宗元《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

  又如:蜇杀(毒虫叮咬致死);蝎子蜇人;蜇螫(毒蛇咬)

  刺痛;刺伤 [stab]

  乡豪取而尝之,蜇于口,惨于腹。——《列子》

  又如:切洋葱蜇眼睛;蜇鼻(刺激鼻子而感到微痛)

  折磨;毒害;苦楚 [rack;torment;torture;suffering]

  如来!我师徒受了万蜇千魔,自东土拜到此处,蒙如来吩咐传经。——《西游记》

“蜇”字有两个读音:
1. 动词zhē指刺痛、刺伤
蜂,蝎子等用毒刺叮咬人 [sting]
苦咸酸辛,虽蜇吻裂鼻,缩舍涩齿,而咸有笃好之者。——唐·柳宗元《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
又如:蜇杀(毒虫叮咬致死);蝎子蜇人;蜇螫(毒蛇咬)
2. 名词zhé指腔肠动物,即“水母”,俗称“海蜇” 。
腔肠动物。即“水母”。俗称“海蜇” [jellyfish]。身体作半球形,上面有伞状部分,俗称“海蜇皮”。下面有口腔八条,俗称“海蜇头”。可食。如:海蜇;蜇花(指海蜇腹下的众多的脚)
“蛰”字只有一个读音“zhé”,指动物冬眠,藏起来不吃不动。
组词“蛰地”、“蛰藏”、“蛰户”、“蛰居”、“蛰伏”、“惊蛰”等
因此正确的写法是“蛰伏”,不要错写成“蜇伏”。本义指动物冬眠,藏起来不吃不动。也比喻人或者事物、事件隐藏不露面,比如蛰伏乡间。


  zhé
  <动>
  (形声。从虫,执声。本义:动物冬眠,藏起来不食不动)
  同本义 [hibernate]
  蛰,藏也。——《说文》
  蛰,静也。——《尔雅》
  蛰虫始振。——《吕氏春秋·孟春》
  龙蛇之蛰,以存身也。——《易·系辞下》。虞注:“蛰,潜藏也。”
  又如:蛰地(谓潜藏在地下)
  虫类伏藏洞穴不出 [seclude]
  掌攻蛰兽。——《周礼·穴氏》
  又如:蛰户(动物藏伏的洞穴)
  喻潜藏而未披露 [conceal]
  久蛰之人心。——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蛰藏
  zhécáng
  [torpor] 蛰居,潜藏
  蛰藏于洞窟之中
  蛰虫
  zhéchóng
  [dormant insect] 藏在泥土中冬眠的虫子
  蛰伏
  zhéfú
  [torpor]∶动物冬眠
  [live in seclusion]∶指人蛰居
  蛰伏家中
  蛰居
  zhéjū
  [live in seclusion] 长期隐居在某个地方,不出头露面
  蛰居山村
  五笔86&98:RVYJ 仓颉:QILMI 
  笔顺编号:121354251214 四角号码:55136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86F0

  蛰 惊蛰:二十四节气之一,在3月5,6或7日。



  zhē

  <动>

  毒虫叮刺 [sting]

  苦咸酸辛,虽蜇吻裂鼻,缩舍涩齿,而咸有笃好之者。——唐·柳宗元《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

  又如:蜇杀(毒虫叮咬致死);蝎子蜇人;蜇螫(毒蛇咬)

  刺痛;刺伤 [stab]

  乡豪取而尝之,蜇于口,惨于腹。——《列子》

  又如:切洋葱蜇眼睛;蜇鼻(刺激鼻子而感到微痛)

  折磨;毒害;苦楚 [rack;torment;torture;suffering]

  如来!我师徒受了万蜇千魔,自东土拜到此处,蒙如来吩咐传经。——《西游记》

  另见zhé

  蜇

  zhé

  <名>

  腔肠动物。即“水母”。俗称“海蜇” [jellyfish]。身体作半球形,上面有伞状部分,俗称“海蜇皮”。下面有口腔八条,俗称“海蜇头”。可食。如:海蜇;蜇花(指海蜇腹下的众多的脚)

汉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