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怎么读?
“桡”是一个多音字,分别读作:[ ráo ]和[ náo ]。
一、拼音:[ ráo ],声母是r,韵母是ao。
释义:前臂靠大指一侧的骨头。
二、拼音:[ náo ],声母是n,韵母是ao。
释义:
1、古同“挠”,削弱。
2、古同“挠”,打扰。
笔画:
扩展资料:
相关组词:
一、桡骨 [ ráo gǔ ]
释义:前臂靠拇指一侧的长骨,与尺骨并排,上端与尺骨、肱骨相接,下端与腕骨相接。
二、败桡 [ bài ráo ]
释义:失败;挫折。
三、画桡 [ huà ráo ]
释义:有画饰的船桨。
四、倚桡 [ yǐ ráo ]
释义:
1、靠着船桨。指泛舟。
2、把船桨搁置一边。谓停止航行。
五、桡人 [ ráo rén ]
释义:谓使人受冤。
桡的读音:ráo,声母r,韵母ao,音调阳平。
基本信息:
拼音:ráo,四角码:45912
部首:木,总笔画:10,部首外:6
98五笔:satq,86五笔:satq,郑码:fhgr
基本解释:
1、〔桡骨〕前臂靠大指一侧的骨头。
2、桨,楫。
扩展资料:
相关组词:
1、桡骨[ráo gǔ]
前臂靠拇指一侧的长骨,与尺骨并排,上端与尺骨、肱骨相接,下端与腕骨相接。
2、败桡[bài ráo]
失败;挫折。
3、画桡[huà ráo]
有画饰的船桨。
4、倚桡[yǐ ráo]
靠着船桨。指泛舟。
5、不桡[bù ráo]
亦作“不挠”。不弯曲。形容刚正不屈。
读音:ráo,náo
释义:
[ ráo ] 1.〔~骨〕前臂靠大指一侧的骨头。 2.桨,楫。
[ náo ] 1.古同“挠”,削弱。 2.古同“挠”,打扰。
详细释义:
桡
〈动〉
曲木;木头弯曲;泛指弯曲
桡,曲木。从木,荛声。——《说文》
栋桡。——《易·大过》
竿木桡。——《列子·汤问》
桡之以视其鸿杀之称也。——《考工记·矢人》
又如:桡木(曲木。使木弯曲);桡曲(弯曲曲木)
扰动;搅乱。如:桡教(桡乱);桡乱(扰乱,搅乱)
屈服
重死持义而不桡,是士君子之勇也。——《荀子》
又如:桡辞(屈服的言词)
屈弱,削弱
上已桡功臣。——《史记·萧相国世家》
汉王恐忧,与郦食其谋桡楚权。——《史记·留侯世家》
又如:桡败(挫败);桡折(摧折)
〈形〉柔弱长艳
柔桡嫚嫚,妩媚纤弱。——司马相如《上林赋》
〈名〉
船桨
夫七尺之桡而制船之左右者,以木为资。——《淮南子·主术》
舟人依命,将船放到亭边,停桡稳缆。——《警世通言》
楫谓之桡。——《方言·九》
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楚辞·湘君》。王逸注:“桡,船小楫也。”
又如:桡楫(船桨);桡贩子(受雇为人划桨的船工)
指小船。如:桡客(船家);桡姬(船家女)
相关词语:
1.剥桡:bāo ráo 释义及出处:衰亡。《后汉书·儒林传论》:“暨乎剥桡自极,人神数尽,然后群英乘其运,世德终其祚。” 李贤 注:“《易·大过》:‘卦曰:栋桡凶。’桡,折也。极,终也。言 汉 祚自终,人神之数尽。”
阿桡
2.桡散:ráo sàn 释义及出处:挠乱。《易·说卦》“桡万物者,莫疾乎风” 唐 孔颖达 疏:“鼓动万物者莫疾乎《震》,《震》象雷也;桡散万物者莫疾乎《巽》,《巽》象风也。”
3.柔桡:rou(2声)rao(2声)释义及出处:柔弱的样子。成公妥《啸赋》:“或冉弱而~~。”
4.桡弱:ráo ruò 释义及出处:衰败;衰落。《新唐书·文艺传上·杜甫》:“﹝ 杜甫 ﹞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5.逗桡:dòu náo 释义及出处:亦作“ 逗挠 ”。谓因怯阵而避敌。《史记·韩长孺列传》:“於是下 恢 ( 王恢 )廷尉。廷尉当 恢 逗桡,当斩。” 司马贞 索隐:“案: 邵 ( 应劭 )云‘逗,曲行而避敌,音豆’。又音住,住谓留止也。桡,屈弱也,女孝反。一云桡,顾望也。” 南朝 梁 任昉 《奏弹曹景宗》:“臣闻将军死绥,咫步无却;顾望避敌,逗桡有刑。” 唐 李商隐 《失题》诗:“逗挠官军乱,优容败将频。”《旧五代史·僭伪传·刘守光》:“ 汴 将 氏叔琮 逆战, 燕 军逗挠,退保 瓦桥 。” 清 吴伟业 《临江参军》诗:“逗挠失事机,倏忽不相及。”
6.画桡:huà ráo 释义及出处:有画饰的船桨。 唐 方干《采莲》诗:“指剥春葱腕似雪,画桡轻拨蒲根月。” 宋 贺铸《清平乐》词之二:“几时一叶兰舟,画桡鸦轧东流。” 明 徐祯卿《青门歌送吴郎》:“千里 淮 流双画桡, 广陵 驿前逢暮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