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醭笥臁 用拼音怎么读
zi bu si lian
淄
zī
<名>
古代齐国首都:临淄
中国水名 [Zi River]
今山东省内的淄河。源出莱芜县东北,流经临淄市东,过广饶县境,汇合小清河入海
山东省新泰县的羊流河
中国古州名 [Zi prefecture]。隋置,治所在今山东省淄博市
<形> 黑色。通“缁” [black]
不曰白乎?涅尔不淄。——《史记·孔子世家》
化白于泥淄。——《太玄·更》
在涅贵不淄。——崔瑗《座右铭》
淄博
Zībó
[Zibo] 中国山东省地级市。位于省中部。面积2914平方公里,人口223万。胜利油田所产石油的加工中心,山东最大的石油工业城市,还有煤炭、钢铁、电力以及传统的料器、陶瓷等工业
淄
zī
ㄗˉ
〔~河〕水名,在中国山东省。
古同“缁”,黑色。
醭 <名>
醋或酱油等表面上长的白色霉
醭bú 1.酒﹑酱﹑醋等因败坏而生的白霉。亦泛指一切东西受潮而表面出现霉斑。
笥竹笥 笥
sì
(1)
(形声。从竹,司声。本义:一种盛饭食或衣物的竹器)
(2)
同本义 [bamboo-plaited basket or suitcase]
笥,盛食器也。――《说文》
不见辒车,见有奉笥而与李氏语者。――《韩非子·内储说上》
晔为市吏,馈饵一笥,帝德之不忘。――《后汉书·酷吏传》
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庄子·秋水》
(3)
又如:笥箧(竹制的匣子)
(4)
铠甲一类的防护物 [armor]
材官驺发,矢道同的,则匈奴之革笥木荐弗能支也。――《汉书》
笥
sì
装;藏 [load]
今夫考居室必以闳门丰屋为美,笥衣裳必以文章遒泽为甲。――唐·刘禹锡《论书》
笥
sì ㄙˋ
盛饭或衣物的方形竹器。
郑码:MYAJ,U:7B25,GBK:F3D3
笔画数:11,部首:竹. 竹笥上的挂牌
笥是古代较为普遍使用的一种盛物器具,形状如同今日长方形小箱。凡鲜干食物、日常用品,乃至衣着巾饰等都可以盛放。笥多以竹篾、藤皮、苇皮编织,也兼用荆条。制作有精有粗,或髹漆或素面。讲究的笥,还用夹纻胎,外髹漆彩绘,内衬绫罗为里。一般人家都为粗篾编织,杂放什物。
湖南省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了四十八个竹笥,大小基本一致。长约50厘米,宽30厘米,高20厘米。这类竹笥轻便耐用,是较为常见的。出土的竹笥内,盛放丝织物的六个,食品三十七个,草药一个。在马王堆三号汉墓内出土十一个竹笥,全部盛放丝织物。
古人所用的竹、藤编织
的笥,一般笥外要用绳索捆紧,打结时,加上封检,并在绳上穿挂木牌,写明笥内盛放的物品内容。附图是马王堆汉墓出土时竹笥捆扎和封检、挂牌收藏情况。
送礼不必讲究礼物质量的好坏和多少,只要是一份诚挚的人情,差些,少些,都不能斤斤计较。《夜读拾得录(八十九)·寿礼送半条干鱼》一文中,鲁学士从笥里取出剩下的半条干鱼当做寿礼,到李东阳家去祝寿。这样的礼物,通常,人们是拿不出手的。但是,大大方方送去,高高兴兴收下。《笑史》记下这则明代的故事,还特别提到这半条干鱼是从笥中翻出来的,说明送的东西不是什么山珍海味,更突出知友之间都不在乎这些。应该说,这是笑话,却是令人在笑声中感受友谊真挚的欢趣。
汉字: 臁
拼音: lian
部首: 月
笔画: 17
五笔: eyuo
数字码 7601
臁〈名〉
小腿 [shank]。如:臁骨(小腿胫骨);臁肕(健壮的小腿);臁疮(一种生在腿部的皮肤病)
臁lián小腿的两侧:~疮。
繁体:臁
ZI PU SI LIAN
洁身清廉
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