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字笔顺
阳的笔顺是: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竖、横折、横、横。
阳组词有:斜阳、浔阳、骄阳、阴阳、欧阳、阳历、壮阳、阳性等。
一、斜阳 [ xié yáng ]
傍晚西斜的太阳。
唐·赵嘏《东望》诗:“斜阳映阁山当寺,微绿含风树满川。”
二、浔阳 [ xún yáng ]
江名。长江流经江西省九江市北的一段。
唐·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索索。”
三、骄阳 [ jiāo yáng ]
猛烈的阳光。
唐·李白《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诗:“骄阳何火赫,海水烁龙龟。”
四、壮阳 [ zhuàng yáng ]
1、强盛的阳气。古代阴阳五行说认为春、夏主阳,秋、冬主阴,阳气至夏季最盛。
宋·欧阳修《大热》诗之一:“壮阳当用事,大夏蒸炎歊。”
2、中医术语。犹言强肾。中医学认为:腹为阴,肾为阴中之阴,肾虚者应补阳,故称
三、骄阳 [ jiāo yáng ]
猛烈的阳光。
唐·李白《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诗:“骄阳何火赫,海水烁龙龟。”
四、壮阳 [ zhuàng yáng ]
1、强盛的阳气。古代阴阳五行说认为春、夏主阳,秋、冬主阴,阳气至夏季最盛。
宋·欧阳修《大热》诗之一:“壮阳当用事,大夏蒸炎歊。”
2、中医术语。犹言强肾。中医学认为:腹为阴,肾为阴中之阴,肾虚者应补阳,故称。
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竖、横折、横、横
阳,汉语常用字,一级字,读作yáng。最早见于甲骨文。会意字兼形声字。从阜(fù),昜(yáng)声。字义与山有关。
其本义为山南水北朝向日光的地方;一说本义是指高处见到光明的地方,或高处阳光照得到的地方;后引申为日光,日头;又引申为有光的,光亮的,明显的,外露的,可见的,凸出的;又引申为公开地,明显地等意思。“阳”也是中国姓氏之一。
文字源流:
“阳”,六书属会意兼形声字。甲骨文的“阳”字左边是“阜”(土山),有升高的意思;右边上部是“日”,下部是“T”,是祭神的石桌(有学者认为指树枝),表示太阳升到了祭桌(或树枝)的上方。
金文在“T”的左下方加“彡”,表示阳光,变为“昜”,会意太阳升起,阳光普照,“昜”兼表声(有学者认为右边是一盏明灯,明灯升高,光明至极)。
篆文承续金文字形。小篆线条化。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阜”写成“左耳旁”。楷书笔画化,“阜”变为“左耳刀儿”。简体楷书以“日”代正体楷书的“易”,成为通用的简化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