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中的“陶”与“瓷”有区别吗?若有有什么区别?
人们总是把瓷与陶相提并论而称之为“陶瓷”,这种提法反映了陶和瓷都是火与土的艺术。由于陶器发明在前,瓷器发明在后,所以瓷器的发明,很多方面受到了陶器生产的影响。如人们对火的性能的掌握和对粘土特点的充分认识等。但陶与瓷无论就物理性能,还是就化学成分而言,都有本质的不同。
陶器和瓷器的主要区别表现在:
(1)陶器的胎料是普通的粘土,瓷器的胎料则是瓷土,即高岭土(因最早发现于江西景德镇东乡高岭村而行名);
(2)陶胎含铁量一般在3%以上,瓷胎含铁量一般在3%以下;
(3)陶器的烧成漫度一般在900℃左右,瓷器则需要1300℃的高温才能烧成;
(4)陶器多不施釉或施低温釉,瓷器则多施釉;
(5)陶器胎质粗疏,断面吸水率高。瓷器经过高温焙烧,胎质坚固致密,断面基本不吸水,敲击时会发出铿锵的金属声响。
除以上所举,陶与瓷的不同之处还表现在:陶器的发明并不是某一个国家或某一地区的先民的专门发明,它为人类所共有。只要具备了足够的条件,任何一个农业部落、人群都有可能制作出陶器。而瓷器则不同,它是我国独特的创造发明,尔后通过海路和陆路大量输出到海外,才使制瓷技术在世界范围得到遍及。因此,瓷器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一、原料不同
陶:陶的原料为黏土或陶土。
瓷:瓷的原料为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
二、烧制温度不同
陶:陶的烧制温度为950-1165°C。
瓷:瓷的烧制温度为1280-1400℃。
三、透明度不同陶器的坯体即使比较薄也不具备半透明的特点。例如龙山文化的黑陶,薄如蛋壳,却并不透明。瓷器的胎体无论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点。
四、釉料不同陶器有不挂釉和挂釉的两种,挂釉的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成温度时即可熔融。瓷器的釉料有两种,既可在高温下与胎体一次烧成,也可在高温素烧胎上再挂低温釉,第二次低温烧成。
以上几个方面中,最主要的条件是原材料和烧成温度,其他几个条件,都与这两条密切相关。因此,制陶工匠一旦掌握了烧成温度的技术,并认识到高岭土与一般黏土的区别,便具备了发明瓷器的条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瓷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陶器
用陶土烧制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烧制的器皿叫瓷器.陶瓷则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总称.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经过配料, 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
引自(szadong_123 - 高级经理 七级 )
主要区别在于吸水率。吸水率小于0.5%为瓷,大于10%为陶,介于两者之间的为半瓷。我们常见的各种抛光砖、无釉锦砖、大部分卫生洁具是瓷质的,吸水率E≤0.5%;仿古砖、小地砖、水晶砖、耐磨砖、哑光砖等是炻质砖,即半瓷砖,吸水率0.5%<E≤10%;瓷片、陶管饰面瓦、琉璃制品等一般都是陶质的,吸水率E>10%.吸水率是陶瓷制品中的气孔吸附水分的多少占制品的百分比。
另外,陶器的胎料是普通的粘土,瓷器的胎料是瓷土(高岭土)。陶器的烧成温度约在900度左右,瓷器则需要1200度左右才能烧成。陶器不施釉或施低温釉,瓷器则多施釉。陶器胎质粗松,断面吸水率高,瓷器经过高温焙烧,胎体坚固致密,断面基本不吸水,敲之会发出清脆的金属声响。
造陶往往是就地取材,有什么土就用什么土,但制瓷要精选的土,尤其是采用景德镇人发现的高岭土。高岭土对于提高瓷的光洁性、致密性、白度、硬度等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瓷对陶的提升,更在于“美”上,瓷由于烧纸的温度高,因此在致密性、光洁性、硬度、反渗水性等方面都要大大地优于陶。正是因为瓷的这些特性,才能在瓷上描画出精美团和丰富的色彩来。
回答者:大海的歌123321 - 举人 五级 1-13 15:16
陶器和瓷器有明显的差距,陶器的出现要早于瓷器,他们使用的烧灼方式不一样,使用的土质也是不一样的,一般就被人看到的瓷器的密度和硬度都比陶器要高,而且其价格是制作规格都比后者高。瓷器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他不仅是中国古人高超技艺和文化品位的体现,也是一部充满了浓厚的民族特色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