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笔顺查询网 田字格笔顺笔画 字帖生成器
汉字笔顺查询网 » 汉字文化 » 汉字知识 » 古代秋字的别称

古代秋字的别称

关键词:古代秋字的别称 来源:汉字笔顺查询 浏览:209次 时间:2019-03-21

参考如下:
1、秋日、秋节。
秋日多悲怀,感慨以长叹。(东汉·刘桢《赠五官中郎将诗之三》)
译文:面对萧瑟之秋,常常满怀悲戚,不禁有所感触而叹息。
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西汉·班捷妤《怨歌行》)
译文:团扇呵,常常担心秋来的季节,那时凉风会代替夏天的炎热。

2、西陆。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唐·骆宾王《在狱咏蝉》)
译文:深秋季节,西墙外寒蝉不停地鸣唱,蝉声把我这囚徒的愁绪带到远方。

3、素秋、素律、素节。秋属金而色白,秋天又称素秋、素律。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唐·杜甫《秋兴》)
译文:谙练一种时空的分身术,瞿塘峡、曲江头,距离被心灵无限地缩短。
素律初回驭,商飙暗触襟。(前蜀·韦庄《三用韵》)
译文:初秋时节,秋风渐满怀。
我来夏云初,素节今已届。(北宋·欧阳修《水谷夜行寄子美圣俞》)
译文:当我来时,正值夏初,如今归去,已到秋季。

4、清秋、高秋、霜天、霜日。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北宋·柳永《雨霖铃》)
译文: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总是为离别而伤感,更何况是在这冷清、凄凉的秋天!
高秋八九月,白露变为霜。(东汉·宋子侯《董娇饶》)
译文:等到八九月的深秋季节,下霜了,花儿终会凋谢。
雾浓香鸭,冰凝泪烛,霜天难晓。(北宋·时彦《青门饮·寄宠人》)
译文:鸭形的熏炉里香雾浓郁缭绕,蜡烛淌泪像冰水凝晶,秋夜总难破晓。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南宋·张孝祥《浣溪沙》)
译文:秋日天空明净,远水蘸着长空,军营里红旗飘扬,不时传来马鞭声阵阵。

5、金天、金秋、金素。古代五行之说,秋属金,故称金天、金秋或金素。
寥寥金天廓,婉婉绿红潜。(唐·李白《秋浦感主人归燕寄内》)
译文:秋天寥廓,红谢绿潜,万物蛰藏。
述职期阑暑,理棹变金素。(南北朝·谢灵运《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
译文:进京述职的时候炎夏将尽,乘船返回时已是秋天。

6、九秋。秋季约为90天,共分九旬,故秋天有九秋之称。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唐·白居易《望月有感》)
译文:顾影自怜好象离群的旅雁,行踪不定酷似无根的秋蓬。

7、商秋、素商。古以五音(宫商角徵羽)配合四时,商为秋。商音凄厉,与秋天肃杀之气相应,故名商秋。
若为借得山头石,每到商秋坐看潮。(南宋·詹体仁《游南台闽粤王庙》)
译文:若能为我借来山头的大石,每到秋天就可坐着观看海潮了。
渐觉一叶惊秋,残蝉噪晚,素商时序。(北宋·柳永《竹马子·登孤垒荒凉》)
译文:渐渐感到一片飘零的落叶,送来了秋寒,几只鸣叫的秋蝉呜噪着,天晚的悲楚,开始了寒秋时节的新景。

8、旻、九旻。
秋岸澄夕阴,火旻团朝露。(南北朝·谢灵运《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
译文:傍晚的江水一片澄净,秋天清晨的露水异常圆润。
重阳佳辰,九旻暮月。(唐·韩鄂《岁华纪丽·重阳》)
译文:重阳佳节,正当秋季的末月。

9、爽节。天高气爽的季节。
乱山青翠郡城东,爽节凭高一望通。(唐·张固《重阳宴东观山亭和从事卢顺之》)
译文:城东凌乱的山峰一片翠绿,在秋天时节登高望远,直视无碍。

10、白藏:按五色学,秋色为白,秋又是收获贮藏季节,故秋又称白藏。
春为青阳,夏为朱明,秋为白藏,冬为玄英。(战国·尸佼《尸子·仁意》)
译文:春又称青阳,夏又称朱明,秋又称白藏,冬又称玄英。

11、秋令、秋年、秋序、秋绪。秋绪,犹秋序。
季冬行秋令,则白露早降,介虫为妖,四鄙入保。(西汉·刘安等人《淮南子·时则训》)
译文:如果季冬实施秋季的政令,那么白霜就会提早降落,甲壳类的虫就会兴妖作怪,四方百姓涌入都城以求避灾谋生。
冰开春日,兰败秋年。(南北朝·王融《在家男女恶门诗》)
译文:春天寒冰融化,秋季兰花凋谢。
夜半山气冷,始知秋序深。(北宋·沈辽《古兴十六首·其十一》)
译文:夜深山间清冷,才知已然深秋。

12、三秋。古时秋季三月分为孟秋、仲秋和季秋,合称三秋,代指秋天。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唐·王勃《滕王阁序》)
译文:时当九月,秋高气爽。

13、泰秋。秋时安泰吉祥,谓之泰秋。
泰秋,国谷去参之一,君下令谓郡、县、属大夫里邑皆籍粟入若干。(春秋·《管子·山至数》)
译文:到了秋天,粮价下降三分之一,国君便下令通告郡县属大夫管辖的里邑都来向政府交售粮食。

14、凄序、萧辰。
叶黄凄序变。(南北朝·庚信《和颖川公秋夜》)
译文:树叶黄了,秋气更浓了。
千念集暮节,万籁悲萧辰。(唐·岑参《暮秋山行》)
译文:深秋时节,各种念头纷至沓来,万物发出悲吟。

15、九和。古代以九为金的成数(成数,泛指比率),秋属金且气和,所以称秋季为“九和”。
九和时节,君服白色,味辛味,听商音。(春秋·管仲《管子·幼官》)
译文:秋季,君主穿白色衣服,吃亲辣味食品,听商调音乐。

16、 金商、商序、商素、商节。
槐柳萧疏溽暑收,金商频伏火西流。(唐·唐彦谦《秋霁夜吟寄友人》)
译文:槐树和柳树枝叶稀疏,渐渐地秋天来了。
商节已穷秋,晓色还如夏。(明·李畅《有感》)
译文:已至深秋,拂晓时的天色仍如夏天一样。
算等闲,过了薰风,又还商素。(南宋·陈亮《贺新郎·同刘元实唐兴正陪叶丞相饮》)
译文:最寻常不过的,过了和暖的夏天,又到了秋天。
明日届商序,惄焉凄在怀。(清·峻德《立秋前一日有怀大钵子》)
译文:明天便入秋了,满怀忧郁凄伤。

17、劲秋。指肃杀的寒秋,因秋风劲吹,故名。
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西晋·陆机《文赋》)
译文:临肃秋因草木凋零而伤悲,处芳春由杨柳依依而欢欣。

三秋:古时人们将秋季的七八九月份分别称为孟秋、仲秋、季秋,合称“三秋”,代指秋天。“三秋”有时亦指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如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之句。
九秋:整个秋季共分为九旬,故古人有时也用“九秋”来代称秋天。如晋代诗人张协的《七命》诗曰:“唏三春之溢露,溯九秋之鸣飙。”
金秋或金天:按五行(水火木金土)推演,秋属金,故称“金秋”或“金天”。如唐代诗人王维的《奉和圣制天长节赐宰臣歌应制》一诗中就有这样的句子:“金天净兮丽三光,彤庭曙兮延八荒”,而唐初另一位诗人陈子昂亦有诗曰:“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
金素:南朝梁代文学家萧统编撰的《昭明文选》辑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永明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诗:“术职期阑署,理棹变金素”。李善注:“金素,秋也。秋为金而色白,故曰金素也。”
素秋或素节:古人认为,秋天的颜色为五色(青赤白黑黄)中的“白”,故称。有时指重阳节,有时则泛指秋天。宋朝大文学家欧阳修有诗云:“我来夏云初,素节今已届”(《水谷夜行寄苏子美》)。
素商:按古代“五行”之说,秋天色尚白,又属“五音”之中“商”的音阶,故秋天又称素商。元朝马祖常《秋夜》诗曰:“素商凄清扬威风,草根之秋有鸣蛩。”
商秋:因晚秋寒风凄厉,故以五音(宫商角徵羽)中的“商”音相应,故名。晋代潘尼《安石榴赋》中有句云:“商秋授气,收毕敛实。”
劲秋:指肃杀的寒秋,因秋风劲吹,故名。晋代陆机《文赋》中有句曰:“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泰秋:泰,物丰,谓其时安泰吉祥。《管子·出国轧》有这样的记载:“泰秋,民令之所止,令之所发。”
西陆:古代指太阳运行到西方七宿的区域,本为二十八宿中昂宿之别称,后亦代称秋天。如晋代司马彪《读汉书》一文中就有“日行西陆之秋”之句,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在狱咏蝉》诗中亦曰:“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白藏:按五色学说,秋色为白,秋又为收获储藏季节,故称。如《尔雅·释天》曰:“秋为白藏,冬为玄英。”
爽节:秋季天高气爽,故有此称。南朝齐诗人谢目兆《奉和随王殿下诗十六首·之一》中就有“高秋夜方静,神居肃且深……渊情协爽节,咏言兴德音”的句子,有时亦代指重阳节,如唐代李适《重阳日中外同欢,以诗言志,因示群官》一诗中有句曰:“爽节在重九,物华新雨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