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蝾螈”怎么读?
【词语】: 蝾螈
【拼音】: rónɡ yuán
【解释】: 蝾螈又称火蜥蜴,全世界大约有400多种,分属有尾目下的10个科。为两栖动物,形状像蜥蜴,头扁,表皮粗糙,背面黑色,腹面红黄色,四肢短,尾侧扁。生活在水中,卵生,幼体形状象蝌蚪,吃小动物。
蝾螈身体短小,有4条腿,皮肤潮湿,体长大约在10—15厘米,大都有明亮的色彩和显眼的模样,体形和蜥蜴相似,但体表没有鳞是很好的观赏动物。全世界大约有400多种,分属有尾目下的10个科,包括北螈、蝾螈、大隐鳃鲵。靠皮肤来吸收水分,因此需要潮湿的生活环境,大部分栖息在淡水和沼泽地区,主要是北半球的温带区域。到摄氏零度以下以后,会进入冬眠状态。
鲵
#ní
【释义】两栖动物,有大鲵和小鲵两种。大鲵叫的声音像婴儿啼哭,所以又叫“娃娃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关于这个字的更多的信息=================
鲵
<名>
(形声。从鱼,儿声。本义:两栖类动物,俗称“娃娃鱼”)
同本义
鲵,剌鱼也。――《说文》
鲵大者谓之鰕。――《尔雅·释鱼》。注:似鲇,四脚,前似弥猴,后似狗。声如小儿啼。大者长七八尺。”
又如:鲵鲐(鲵齿和鲐背);鲵鱼(娃娃鱼)
小鱼
鲵ní受保护的两栖动物。头扁平,眼小口大,四肢短,尾巴扁。有大~和小~两种,大~俗称"娃娃鱼"。生活在淡水中,禁止猎杀食用。
蟾蜍
:
chán
chú
1.亦作"蟾蠩"。亦作"蟾诸"。
2.两栖动物。俗称癞蛤蟆。形似蛙而大,背面多呈黑绿色,有大小疙瘩。耳后腺和皮肤腺分泌白色黏液,可入药。
3.《后汉书.天文志上》"言其时星辰之变"南朝梁刘昭注:"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以奔月……姮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蠩。"后用为月亮的代称。
4.形似蟾蜍的器物。(1)候风地动仪上的部件。《后汉书.张衡传》:"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衔之。"(2)古建筑的承溜装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洧水》:"旧引绥水南入茔域而为池沼,沼在丑地,皆蟾蜍吐水,石隍承溜。"(3)砚滴或砚台。《西京杂记》卷六:"唯玉蟾蜍一枚,大如拳,腹空,容五合水,光润如新,王取以盛书滴。"唐常衮《晩秋集贤院即事寄徐薛二侍郎》诗:"缀帘金翡翠,赐砚玉蟾蜍。"清赵翼《汪水云砚歌》:"想当搦管濡墨时,蟾蜍滴泪和墨砚淋漓。"(4)旧俗点缀端阳节景的五毒制品之一。清陈维崧《虞美人.端午闺词》词:"灵符飐上香云腻。绣虎钗头睡,守宫蜥蜴粉蟾蜍,还剩玄绡半捻裹蜘蛛。"
蝾螈
:
rónɡ
yuán
1.亦作"蝾蚖"。
2.两栖动物。状如蜥蜴,头扁,背黑色,腹红黄色,有黑斑,四肢短,尾侧扁,生活在水中。
蝾螈拼音:
[róng
yuán]
生活在潮湿阴暗的地方,包括有尾目(Cudata),[salamander]
小型两栖动物中之一种,身体为软和湿润的皮肤所覆盖,但无鳞片,外表类似蜥蜴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