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是哪个朝代的
李白简介 李白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 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书怀》、《书情赠蔡舍人雄》等诗篇中,对此都有绘声绘色的展露。李白自少年时代就喜好任侠,写下了不少游侠的诗,《侠客行》是此类诗的代表作。在长安3年经历的政治生活,对李白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的现实,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胸中淤积了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愤懑。愤怒出好诗,于是,便写下了《行路难》、《古风》、《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一系列仰怀古人,壮思欲飞;自悲身世,愁怀难遣的著名诗篇。李白大半生过着流浪生活,游历了全国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借以表达出他那种酷爱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怀。在这一类诗作中,奇险的山川与他那叛逆的不羁的性格得到了完美的契合。这种诗在李白的诗歌作品中占有不小的数量,被世世代代所传诵,其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最杰出的代表作。诗人以淋漓挥洒、心花怒放的诗笔,尽情地无拘无束地舒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了精神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让苦闷、郁悒的心灵在梦中得到了真正的解放。而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句,更把诗人的一身傲骨展露无遗,成为后人考察李白伟大人格的重要依据。 李白作为一个热爱祖国、关怀人民、不忘现实的伟大诗人,也十分关心战争这一重要问题。对保卫边疆的将士予以热情的歌颂(如《塞下曲》),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则给予无情的鞭挞(如《战城南》、《丁都护歌》等)。李白还写了不少乐府诗,描写劳动者的艰辛生活,表达对他们的关心与同情(如《长干行》、《子夜吴歌》等)。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 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比如,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样一些诗句都是极富感染力的。 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诗句时,读者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绝的愁绪所感染。李白的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李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他的语言正如他的两句诗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明朗、活泼、隽永。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 一、出蜀以前(701-725年) 李白出身豪商,自幼生長在今四川江油縣附近, 舊彰明縣青蓮鄉。出峽前遊過成都和峨眉。下面所選 的《訪戴天山道士不遇》表明他思想上很早已有道家 的烙印。 二、循江東遊到離開安陸(725-735年) 李白二十五歲出蜀,目的就是訪道、求友和遊覽 山水。他在《上安州裴長史書》中說:「以為士生則 桑弧蓬矢,射夫四方,故知大丈夫必有方之志,乃仗 去國,辭親遠遊」,是很有抱負的。他離開長江三峽 東下,經荊門、江夏、到潯陽登廬山;訪金陵,遊揚 州,浪跡吳、會之間;再回舟上,由江夏泝漢水,過 襄樊,走臨汝,其間曾與孟浩然相遇;又從臨汝到安 陸(公元727年),娶故相許圉師孫女,開始“酒隱安 陸,蹉跎十年”的生活。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秋 ,曾應友人元之演之邀,同遊太原祠。次年春天返安 陸不久,就移家東魯。 下面所選《江夏行》,抒寫他對平民如商人婦的 同情;而《淮南臥病書懷寄南中趙蕤》可以找出他的 縱橫家思想根源。 三、移家東魯到離南陵入長安(736-742年) 李白從安陸移居山東,在任城安家。又隱居徂徠 山,與孔巢父等五人時時酣飲,號稱竹谿六逸。其間 曾回漢、襄一次,並且北遊東都、南陽,返東魯不久 ,又南下吳越,遇到道士吳筠。天寶元年(公元742年 )在南陵奉召入長安。 下面所選《五月東魯行答汶上翁》,可見他有信 心從正道入仕;《南陵別兒童入京》更活現了奉召入 京時的高與若狂,也反映了他對功名富貴的熱衷 四、在長安(742-744年) 李白隨同道士吳筠到長安,又因玉真公主、賀知 章等人的推薦,經唐玄宗親自召見,任為翰林供奉, 以“布衣侍丹墀”,而沒有正式的官職。他以經世王 佐之才自命,玄宗則以文學侍從看待,常常被召喚去 做一些所謂“應制”之作。對這樣的遭遇,看來他並 不滿意,再加縱酒狂放,目中無人,就難免開罪於一些小 人,如高力士等,終於蒙讒出京。春風得意,不啻曇花一 現。可惜長安是國家的政治中心,他在這裡開了眼界,增 長了見聞,對當時日趨朽沒落的朝政有了感性認識,他搜 羅了大量的詩歌素材,豐富和充實了作品的內容。下面所 選《古風第二十四首》─《大車揚飛塵》明目張膽地譏刺 時政;《天馬歌》是以馬自喻,悲歎未遇知人的明主。而 《望終南山寄紫閣隱者》表明長安的十丈紅塵,沒能使他 放棄對神仙的嚮往 五、離開長安到長流夜郎(745-757年) 李白離開長安以後,漫遊南北,他從梁宋、齊魯而幽 燕,又多次來往會稽、金陵、宜城之間。值得大書特書的 是在此初期,他和杜甫結下了不朽的友誼,兩人又一起和 高適,李邑等詩人和大書法家登山臨水,詩酒往還。安祿 山亂起,他正在宣城,此後輾轉溧陽、剡中,天寶十五載 (公元756年)避居廬山屏風,碰上永王璘過潯陽,相邀參加 幕府。次年,至德二載(公元757年)永王違抗肅宗的詔命東 巡,兵敗丹陽,他受到牽累,下潯陽獄,定罪長流夜郎 以五十七歲的垂暮之年,拋別妻子,獨冒洞庭三峽的險惡 風濤,登上生死莫卜的漫長道路。這一階段,李白的生活 經驗最豐富,傳世詩歌也最多。下面所選的《將進酒》及 《宣城見杜鵑花》反映了他對國事的關心,朝政的不滿, 兩次進取功名失敗的懊惱,以及對家人、好友、山水、神 仙的瞥戀 六、巫山遇赦到病逝當塗(758-762年) 李白長流夜郎,行至巫山,遇赦東還,在江夏、巴陵、 衡陽、零陵一帶稍事盤桓,就回到潯陽。以後又重遊金陵 ,來往宣城,歷陽等地。臨卒前一年,李光弼東鎮臨准, 抗拒史朝義,他聞訊請纓,還想為國效力,不幸中途因病 折回,於寶應元年(公元762年)在當塗令李陽冰任所逝世, 享年六十二歲。這一階段李白漸入淒涼老病的晚境,然而 他的詩情酒興,還是不減當年。下面所選的《江夏別宋之悌》 反映了暮年李白對國家無奈之情。 (右圖為李白手跡) 縱觀李白一生和傳世之作,可知他的思想主流是道家 兼縱橫家,也摻雜了儒家的影響。他景慕傅說、呂尚、范蠡 、魯連、張良、謝安等所謂“安邦定國”的大人物,也企羡 專諸、侯嬴、荊軻等刺客、遊俠者流。他頗有一濟蒼生的宏 願而未能牛刀小試,固然是客觀的社會條件限制了他,也是 他自己主觀的性格感情限制了他。他熱愛袓國人民,痛恨 邪惡奸偽的性格是不用懷疑的。
答案为:唐朝 李白(701—762年),生日701年2月8日,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唐朝 李白(701—762年),生日701年2月8日,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李白,唐朝,号称诗仙.
我告诉你,李白是唐代的。
唐朝诗人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