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肢,外肢,内肢的意思
您好!
原肢(原节) protopodite 系甲壳纲之双叉型附肢的第一肢节(底节)和第二肢节(基节)之合称。其末端着生内枝和外枝,具关节很多种类。此2肢节愈合成1节。
外肢:在节肢动物类群里,从其分节式节肢的第一肢节(即底节),向身体外侧方伸出的突起,为外突起之一例。很多种类其上有发达的鳃。
内肢:甲壳纲之双叉型附肢上,自原肢节(底节+基节)发生的内外2个分枝。其内侧的(朝身体正中线方向)称内肢。非双叉型附肢(昆虫的足)与这种内肢相当。原型的内肢由坐肢节、股肢节、腕节、端肢节和指节共5节组成。
对虾是十足目对虾总科对虾科的1属。全世界共有28种,美洲大西洋岸有7种,太平洋岸6种,印度-西太平洋共14种,太平洋及地中海1种,西非1种。中国有10种,栖于热带、亚热带浅海。对虾属个体大,通称大虾。雌性成长个体体长一般16~22厘米,重约50~80克,最大的可达30厘米,重250克;雄性较小,体长13~18厘米,重30~50克。中国北方常成对出售,故称对虾。根据生态习性,对虾可分定居型(如日本对虾、宽沟对虾、欧洲对虾等)和洄游型(如中国对虾、墨吉对虾、长毛对虾),前一类栖于沿岸浅海,白昼常潜入沙底内,不作大范围的移动;后一类栖于河口沿岸混浊海域,常作大范围的移动和洄游。对虾主要以底栖无脊椎动物为食,如多毛类、小型甲壳类和双壳类软体动物等,有时也捕浮游动物。对虾属中最特殊的一种是中国对虾,它分布于亚热带海域的边缘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有长距离洄游习性,在低于10℃和高于30℃的温度条件下,尚能生存。产卵场所在河口附近及沿岸的低盐度海区。在黄渤海5月前后繁殖产卵,受精卵孵化成为无节幼虫,体呈卵圆形,不分节,仅有3对附肢,与成虾毫无相似之处,经6次蜕皮,变为蚤状幼体;再蜕皮3次变为糠虾幼体,再经3次蜕皮变为仔虾,形态构造与成体相似,体长不过5毫米,行游浮生活,再经几次蜕皮才下沉到海底生活。仔虾常大量密集于河口低盐水域和潮间带,它们能进入河口内生活,到体长30毫米以后返回浅海,幼虾生长迅速,到10月底即可成长交配,雄性将精荚塞入雌性交接器内,经过冬季约5个多月,到第2年5月繁殖产卵时受精发育。对虾是暖水性种,不能适应过低水温,经过长距离越冬洄游到黄海南部较深水域越冬,秋末集结洄游前大量成群,形成有利的捕捞条件和渔汛期。世界对虾年产量30~40万吨,在海洋渔业中占重要地位。目前全世界养虾生产发展很快,中国对虾养殖产量在1986年达8万多吨。斑节对虾1986年仅台湾养殖产量已超过4万吨。
希望我的答案您能够满意!谢谢!
低等甲壳 的附肢多呈 片 (foliaceous),相似於环节动物的疣足,与
体区无关节而是直接相 ,分为内 (endopodite内肢)及外 (exopodite外肢),基部的
突起形成 副 (epipodite),具有鳃的功能.但是高等甲壳动物附肢,随体节 减少,
均与躯干部以关节相 ,附肢本身亦分节,与躯干相关节的部分,称为原肢节
(protopodite),由原肢节再生出内肢与外肢,虾,蟹的游泳足就是如此.多 附肢特别
是胸部附肢原肢节可分为 节,与体躯相关节的称为底节(coxopodite),下一节为基节
(basipodite).基节再分出内肢与外肢,内肢再分为5节,分别是座节(ischiopodite),
长节(meropodite),腕节(carpopodite),掌节(propodite)及指节(dactylopodite).
在原肢节尚可长出旁肢,称副肢.在原肢节的内外边缘,可长出突起,称外小
(exdite)及内小 (endite).有些种 外小 变成鳃,靠近口部附肢的内小 变成颚.
您好!以下是您所提到的原肢,外肢和内肢三者的意思。
原肢:
又叫原节系甲壳纲之双叉型附肢的第一肢节(底节)和第二肢节(基节)之合称。其末端着生内枝和外枝,具关节很多种类。此2肢节愈合成1节。
外肢:
在节肢动物类群里,从其分节式节肢的第一肢节(即底节),向身体外侧方伸出的突起,为外突起之一例。很多种类其上有发达的鳃。
内肢:
甲壳纲之双叉型附肢上,自原肢节(底节+基节)发生的内外2个分枝。其内侧的(朝身体正中线方向)称内肢。非双叉型附肢(昆虫的足)与这种内肢相当。原型的内肢由坐肢节、股肢节、腕节、端肢节和指节共5节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