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笔顺查询网 田字格笔顺笔画 字帖生成器
汉字笔顺查询网 » 汉字文化 » 汉字知识 » 佛教上的“业”是什么意思?

佛教上的“业”是什么意思?

关键词:佛教上的“业”是什么意思? 来源:汉字笔顺查询 浏览:72次 时间:2012-09-27

【业】
梵语karman,巴利语kamma。音译作羯磨。为造作之义。意谓行为、所作、行动、作用、意志等身心活动,或单由意志所引生之身心生活。若与因果关系结合,则指由过去行为延续下来所形成之力量。此外,‘业’亦含有行为上善恶苦乐等因果报应思想,及前世、今世、来世等轮回思想。本为印度自古以来所流行之思想,佛教即采用此一观念,作为人类朝向未来努力之根据;其于佛学中之含意与界说分述如下:
一般而言,业分身、语、意等三业,小乘说一切有部更进一步解释为:内心欲行某事之意志称为意业;以身体之行动与言语表现其意志者,即是身业、语业(口业)。此外,业又可分为二种,思业指意志之活动,思已业指思业中已付诸行动者;于此,思业同于意业,思已业同于身、语二业。对三业作用之本体(业体、业性),一切有部等诸部派认为意业属于心法(意志),而身、语业属于色法(物质);大乘佛教与经量部则主张所有诸业尽属于心之活动。若论佛教之基本立场,理应采取后者无疑。

通俗的讲:“业”是组成因果关系的原素。业力是指个人过去、现在或将来的行为所引发的结果的集合,业力的结果会主导现在及将来的境遇,所以,个人的生命经境遇以及与他人的遭遇均是受自己的宿世行为影响。因此,个人有为自己生命负责的可能性以及责任。而业力也是主导轮回的因,所以业力不单是现世的结果,还会生生不息地延伸至来世。

【业的分类】  
身业----由身体行为所做的业;

口业----由语言行为所做的业;

意业----念头;身、口之所造业都是随着念头而造是业,念善则造善业,念恶则造恶业。

【十恶业】恶业有所谓十恶业,分别是三身恶业、四口恶业和三意恶业。身三恶业:是杀生、偷盗、 ,此三业皆是生死轮回的根本;四口恶业:是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此四业不但是生死轮回之根本,而且是一切天灾人祸的根本;意三恶业:是贪嗔痴三毒,此三毒是无量无边之烦恼根源和三恶道的直接业源,是致人身体疾病的根本原因和水灾、火灾、风灾的直接原因,如水灾的业因是贪欲,火灾的业因是嗔恚,风灾的业因是愚痴。另有大恶业,就是“五逆”: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

【善业、恶业、无记业】业又根据动机或道德意志分为:善业、恶业、无记业。 善业有“有漏善”和“无漏善”。无记业则是不善不恶,但又分二种:“有覆无记”与“无覆无记”。不善不恶但能遮住本性的,叫“有覆无记”;分不出善恶,但不会遮盖本性的,则叫“无覆无记”。

达摩祖师云:人能造业,业不能造人;人若造业,业与人俱生;人若不造业,业与人俱灭。是知业由人造,人由业生。人若不造业,即业无由生人也。

佛教使用的“业”是梵文कर्मन्(karman,羯磨)的意译,今译为“行为”(英译act, action, performance, business)。“造业”也就是做一定的行为。
“业”按伦理属性分,可分为“善业”、“恶业”和“无记业”(非善非恶)。所以说“业”就是“坏事”,那是不对的。坏事应该叫“恶业”。
业按作用方式分,还可分为身业、口业与意业等。
——————————————————
〔业〕
指有情之行为。梵语karman,音译羯磨,为‘造作’、‘行为’之义。此‘业’之思想,原是印度独特的思想,在印度人中相当普及,并以之为招致轮回转生之一种动力。佛教沿用此语,谓以此‘业’为因,能招感苦乐染净之果。而得众生与器界之报;若于迷界而言,由烦恼起业,由业招感苦果,现出迷界之依正二报。佛教认为一切万法无不基于因果之法,不仅众生之种种苦乐果报,其依报——世界之净秽等,亦悉由业所感。
业之种别甚多,大别之,不出身业、语业、意业三种。此身语等业又可依表、无表之标准加以区分。能表示自心之善等以令他人知晓之业,称为表业;不能表示自心之业,称为无表业。依《俱舍论》卷十三所载,表业、无表业俱以色性为体,故身语二业各有之。意业非色,不能表示,故不称为表;无表故亦无无表。依此说,业总有五门,即身表业、语表业、身无表业、语无表业、意业。然若依《成实论》卷七所说,意业亦有无表。另外,《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三(末)载,大乘亦有人谓意有表、无表二种。又,《成实论》卷八分别作业、无作业、非作非无作业,谓业有此三种,其中非作非无作即是意业。
此外,诸经论中将业分别为思业、思已业二种。‘思业’是所谓心所之思,即意业;‘思已业’又称思所起业,谓思之所作,即身语二业。此中,说一切有部说身语二业系以色声为体,故思已业即为色业,然而经量部及大乘谓三业皆以思为体,故思惟思(即‘审虑思’、‘决定思’二思)为思业,作事思(即动发胜思)为思已业。
此外,又可约三性,而将业分为善业、恶业、无记业三种。或约界之上下及感果之可爱、非可爱,分为福业、非福业、不动业。或约苦、乐、舍三受,分为顺乐受业、顺苦受业、顺不苦不乐业三种;又,此三受业各有定、不定之异,故可再分为决定业、不定业二种;又,决定业中由于受报之时限不同,故可分为顺现法受业、顺次生受业、顺后次受业三种,此三种与不定业合并为四业;又有将不定业分为时分不定异熟定、时分不定异熟不定二种,合并前三种决定业而称五业;又可将三种决定业各分‘时分异熟定’与‘时分异熟不定’二种,加上前述二种不定业,总计为八业。此外,又有多种分类法,文繁不具。
关于业之感果,亦有多说。综言之,断道之有漏业具有五果,即异熟果、等流果、离系果、士用果、增上果。断道之无漏业唯有四果,即除去异熟果。其余非断道之有漏善及不善业亦有四果,即除去离系果。其余非断道之无漏及无记业唯有三果,即除去异熟与离系二果。一一诸业准之可分别其果。
此外,业为感果之因,故称业因;牵引业之力,称为业力;业之作用,称为业用;系缚有情,令不自在,称为业缚、业系或业绳;其所感之果报,称为业果或业报。

佛教术语。音译羯磨,意指造作、作、行动。这一概念是佛陀从传统印度宗教中继续下来的,但佛陀更强调作业者的动机及其修持行为对业的支配作用。从分类上说,有身业(行动)、语业(语言)和意业(动机、意志)三业;从是否以现象表现于外,可以分表业(可见者)与无表业(不可见者);从生果的性质言,可以分黑黑业(引恶报者)、白白业(引善报者)、黑白业(所报善恶相杂)、不黑不白业(摆脱善恶黑白之无漏业,宗教修习行为)四业。业的理论是佛教宗教学说的基本内容之一,联系到佛教对人生,对社会现象,以至对宇宙发生的基本解说。佛教主张无我,如何说明没有自我主体情况下,造业者与受报者的关系是由来已久,并争执不下的问题。

业是造作,佛在经上把它区分为三种,身、语、意叫三业。我们身体的动作是身业,包括的范围非常广,肢体动作是业,我们肢体不动作的时候,还在造业,造的什么业?我们呼吸没有停,我们脉搏跳动没有停,睡着了它还不停,还在造作;我们每一个器官,内脏器官,它在那里运作也没有停止,甚至于每一个细胞的新陈代谢都没有休止,这些作为统统都是业、身业,不只是这个经上常常讲的,那是讲大的、严重的,杀盗淫妄。
业就是你的累世所作所为存储于阿赖耶识,然后形成一股力量推动你轮回。

造业的意思是:1、佛教语;2、创立基业。"造业"在随州话、枣庄话、客家话、徐州话、安徽太和县方言里也有,但是意思与汉川话和武汉话中的意思有很大的不同,做褒义词的时候指的是一个人作出一些不寻常的令人发笑的行为或者就是单纯的搞笑的行为,而作为贬义词的时候则是指一个人做出了有违常理甚至是有违道德的事情的行为。佛语,造业通造孽,后世有更多的意思了,一般指制造业障,比如现世有人打孩子,旁观者就说:这孩子几造业,不要打了。打孩子的人在制造业障(冤孽)。如果是坏人受到惩罚则是说这个坏人前世作恶多端,现世报还前世的孽障。也有地方把造业释义为某人做了愚蠢,搞笑的事,用来嘲讽他的无知,愚蠢。

业分善业和恶业两种,简单讲就是做的好事,发的善心,都是善业,做的恶事,发的恶心,都是恶业,业与果相对应,要想有善果,就必须种善业。业其实同因果的因。

业是一种推动力,他是推动世界运转的一种力,其运转规律符合因果定律。

佛教的理论是:因果循环,六道轮回。善报叫福报,恶报就是业障。

业就是账本。

《百业经》是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的一部作品。其中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 、猎人等人物,讲述了善恶之因必感善恶之果的因果关系。

用白话讲就是记忆所造成的心理力量。

造业
造叶
造孽

——任你选

自己的所作所为,好的叫善业,不好的叫恶业。

修行的过程

汉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