笠这个字念什么?
笠,读作lì。
指竹编雨帽。用竹篾或棕皮编制的遮阳挡雨的帽子。出自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一回:“庄王急教避箭,左右各将大笠前遮。”白话文:“庄王急忙叫避箭,左右各将领用大笠上前遮蔽。”
部首是竹部,笔顺是撇、横、点、撇、横、点、点、横、点、撇、横,共11画。相关组词有斗笠、台笠、簦笠、皮笠、氍笠、笠子、椶笠、竖笠、瓢笠、裨笠等。
扩展资料:
相关词语解析:
一、斗笠
1、拼音:dǒu lì
2、释义:指一种遮挡阳光和蔽雨的编结帽,是夹油纸或竹叶,棕丝等编织而成。
3、出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白话文: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二、台笠
1、拼音:tái lì
2、释义:蓑衣和笠帽。
3、出处:宋 梅尧臣《和孙端叟寺丞农具·台笠》:“力田冒风雨,缉箨为台笠。”
白话文:“冒着风雨耕田,只是用蓑衣和笠帽遮蔽。”
三、簦笠
1、拼音:dēng lì
2、释义:雨具。
四、皮笠
1、拼音:pí lì
2、释义:古代革制的笠形帽。
3、出处:《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三年》:“是战也,士卒有不致力者。 太祖皇帝 阳为督战,以剑斫其皮笠。明日,徧阅其皮笠,有剑迹者数十人,皆斩之。”
白话文:“这是战争啊,士兵有不卖力的人。太祖皇帝假装督战,用剑砍他的皮斗笠。第二天,普遍检查皮斗笠,有剑痕者,都杀了。”
五、笠子
1、拼音:lì zǐ
2、释义:箬笠。
3、出处:唐 李白 《戏赠杜甫》诗:“ 饭颗山头逢杜甫 ,头戴笠子日卓午。”
白话文:“吃完饭后在山头遇到杜甫,头戴箬笠日卓中午。”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笠
百度百科-斗笠
百度百科-台笠
百度百科-簦笠
百度百科-皮笠
百度百科-笠子
【笠】
lì
【名】
(形声。从竹,立声。本义:笠帽,用竹箬或棕皮等编制而成)
同本义,也叫“斗笠”
笠,簦无柄也。——《说文》
簦谓之笠。——《广雅》
何蓑何笠。——《诗·小雅·无羊》
台笠缁撮。——《诗·小雅·都人士》
这个字读li,直接去掉偏旁看下面那个立,只要是形声字,去掉偏旁读下面那个字就行了。
笠 lì1.用竹篾或棕皮编制的遮阳挡雨的帽子:斗(dǒu )~。竹~。草~。2.竹篾编成的笠形覆盖物:~盖。~覆。
笠,读li,四声,斗笠,也叫斗篷,就是戴在头上遮雨的器具。
Li 第四声
li,立,斗笠
读[lì] ,日本不是有个岛叫小笠原群岛吗?
《渔歌子》唐代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瑞丽绿原衣,斜风细雨不须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