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笠”的读音是什么?
“笠”的读音是lì。形声。字从竹,从立,立亦声。“立”指“站立”、“独立”。“竹”指“竹编”。“竹”与“立”联合起来表示“竹编的雨帽,可以使农夫在田野中站立住”。本义:竹编雨帽(用竹箬或棕皮等编制而成)。
总笔画:11。五笔86&98:TUF。仓颉:HYT。笔顺编号:31431441431。四角号码:88108。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7B20。
扩展资料
1、笠子,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lì zǐ ,释义为箬笠。
2、斗笠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dǒu lì,指一种遮挡阳光和蔽雨的编结帽,是夹油纸或竹叶,棕丝等编织而成,同时也是儿童文学作家王宜振的一首诗歌作品。
3、竹笠(zhú lì)是竹丝或竹篾编成的笠帽。
4、皮笠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pí lì,是指古代革制的笠形帽。
5、村笠:借指戴着斗笠的农人。 清·唐孙华 《春日漫成》诗:“平桥浅水通村笠,草市斜阳颭酒旗。”
笠字的读音是:lì。
1、部首:竹
2、笔画:5画
3、释义:笠指竹编雨帽。用竹篾或棕皮编制的遮阳挡雨的帽子。
4、古籍解释: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笠,簦无柄也。从竹,立声。 (翻译:笠,无柄的簦,竹帽。字形采用“竹”作边旁,“立”是声旁。)
5、组词:斗笠、皮笠、台笠、竖笠、行笠、村笠、荷笠、笠翁、笠子、瓢笠、执笠、短笠、毡笠、车笠、蓑笠、箬笠、松笠、耘笠、簑笠、菹笠、却笠
扩展资料
相关词汇
1、斗笠(dǒu lì):指一种遮挡阳光和蔽雨的编结帽。
何士光《将进酒》:“ 还有两个年纪轻轻的后生,把斗笠和蓑衣在檐下放好。”
2、蓑笠(suō lì):蓑衣与笠帽。
南朝·范晔编《后汉书·蔡邕传下》:“故当其有事也,则蓑笠并载。”(翻译:所以当他们有事情时,就将蓑衣与笠帽一起戴上。)
3、瓢笠(piáo lì): 借指行踪。
明·屠隆《彩毫记·汾阳报恩》:“瓢笠到处,必有逢迎。”(翻译:行走到各个地方,都会有人来迎接。)
4、却笠(què lì):形容山崖险峻,偃覆如簦笠。
清·徐昂发《铁岭关》诗:“兵家矜却笠,地势雄守隘。”(翻译:军队自夸山崖险峻,利用强有力地把守关隘。)
5、松笠(sōng lì):指松树。
唐·元稹《开元观闲居酬吴士矩侍御三十韵》:“松笠新偏翠,山峯远更尖。”(翻译:松树翠绿,山峰远远看过去十分尖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笠
[lì]
(读音):[lì]
(部首):竹
(释义):用竹篾或棕皮编制的遮阳挡雨的帽子;竹篾编成的笠形覆盖物。
(组词):
斗笠:一种遮挡阳光和蔽雨的编结帽,是夹油纸或竹叶,棕丝等编织而成,同时也是儿童文学作家王宜振的一首诗歌作品。
台笠:蓑衣和笠帽。
竖笠:吴 地俗讳,以伞为竖笠。
短笠:小的笠帽。
笠毂:古代撑在兵车上的笠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