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笔顺查询网 田字格笔顺笔画 字帖生成器
汉字笔顺查询网 » 汉字文化 » 汉字知识 » “嘎”字的意思

“嘎”字的意思

关键词:“嘎”字的意思 来源:汉字笔顺查询 浏览:72次 时间:2008-05-26

“嘎”是怒族的古老舞种之一,流传在位于怒江峡谷中的福贡县匹河怒族乡。“嘎”在怒语中有“往下跺”的意思。舞蹈时,整个身体和动作力度往下,伴以膝关节的颤动,构成为动作的基本韵律。

跳嘎时没有音乐伴奏。

嘎的代表性节目有:祭猎神时跳的《香巴嘎》;为病人驱鬼逐邪时跳的《宇会嘎》;结婚迎亲时跳的《奎翮嘎》;举行婚礼时跳的《腊叉嘎》以及年节喜庆时跳的《霞夏嘎》等。

《香巴嘎》意为祭猎神,现已濒临失传。据已故老人腊赳(卒于1992年)说:《香巴嘎》是在猎获到羚羊等较大的野兽时进行的祭祀舞。民国时期还跳,后渐停止活动,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猎物渐减少,而寨中的居民不断增加。一旦跳《香巴嘎入舞蹈的跺脚响声会引来众多的寨民,形成物少人多的局面,因此该舞也就逐渐不跳了。二是该舞只有在技术猎神时才能跳,其它场合禁跳,流传范围原就不广。现在除上年纪的老人幼时跳过或见过外,已无人会跳。可见特定环境的制约是该舞失传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反映了怒族从原始共有思想逐步萌生了私有观念的历史发展过程。跳《香巴嘎》舞时,要将猎取到的兽头砍下悬挂在房屋门正对的那面墙上,然后,由在场中人最受人尊敬者,走向悬挂的兽头,敬献上酒、鸡蛋和怒族妇女用的珠帽,项链、胸贝、耳环、手镯、挂包和最漂亮的麻布毯子。因为,在怒族的民间传说中,猎神是女性,象妇女一样喜爱穿戴打扮,祭献妇女用品可以取悦猎神,日后能多多赐予猎物。当献祭品仪式完毕后,众狩猎者和他们的家人,包括妇女便一起面对祭品跳《香巴嘎》。跳完后,才能将猎物分砍开来,全村寨每人一份,人人都有。

《香巴嘎》舞步较为简单,但从其前俯叩头的姿态看,与祭猎神的内容是极相符的。

《宇会嘎》为驱鬼的舞蹈。据怒族巫师波由讲:从前有一个人劳作回家后病例了。据他说,在回家的路上见到过一个似人非人、似猴非猴的怪物,唧唧喳喳地叫着跳着舞。家人便请来巫师为他卜卦,巫师卜卦后,认为病人是碰上“鬼跳舞”邪气上身而得的病。这种鬼是非正常死亡者的亡魂。于是巫师找来了有倒勾刺的茅草,披在身上。这样,恶鬼来抓时就会割破手而不敢再来抓,更不敢上身。然后,他手持长刀起舞,四下驱赶附在病人身上的鬼和躲在家中的鬼。过后,病人逐渐好转。从此以后,当有人生了被认为是邪气上身的病时,都要请巫师来做驱邪活动和跳驱鬼舞。在这种情况下,只由巫师一个人跳,手中长刀无固定动作,随舞步在空中舞动,时而扛于肩头,时而提刀而舞,场地在病人室内。

另一种情况是遇上有非正常死亡者时,要在屋外停棺处和墓地跳。因为怒族认为不正常死亡者的邪气极盛,尸体和棺木不准抬入室内。跳时,也要请巫师持刀边跳边驱鬼。同时,在场的青壮年男子也要披上有倒勾刺的茅草,手拉手围着棺木和巫师一起跳《宇会嘎》。

该舞跳时只能由巫师和青壮年跳,妇女儿童不能跳,习俗认为妇女、儿童顶不住邪气,会招致邪气上身甚至死亡。

《奎翮嘎》和《腊叉嘎》都是在举行婚礼时跳的舞蹈,不同的是《奎翮嘎》是在男方到女方家迎亲时跳,《腊叉嘎》则在男方家中正式举行婚礼时跳。《腊叉嘎》也称“夷雄叫奎嘎”,“夷雄”即“竹筒”,“叫奎”是跺的意思,“夷雄叫奎嘎”意为“跺竹筒”。迎亲之日,是怒族婚礼中最为热闹的场面。按怒族的习俗,举行婚礼的当天,要由男方派人到女家迎娶新娘。当迎亲的队伍到达女家时,女方的亲朋便把门关上不准迎亲的人进入。这时,便要先进行对歌,由男女双方请来的歌手对唱。歌词大意为:

女方:尊贵的客人,你们来做什么?

男方:尊敬的主人,我们来要小猪;

女方:尊贵的客人,我家没有猪儿;

男方:尊敬的主人,村头阿婆说有;

女方:尊贵的客人,那是阿婆乱讲;

男方:尊敬的主人,阿婆虽老不乱讲;

女方:尊贵的客人,我家小猪怕冷;

男方:尊敬的主人,放心猪舍已盖好;

女方:尊贵的客人,我家小猪瘦小;

男方:尊敬的主人,她会很快养胖;

女方:尊贵的客人,我家只有她了;

男方:尊敬的主人,来年下崽你来抱;

女方:尊贵的客人,那就进来带走;

男方:尊敬的主人,谢谢罗感谢罗。

这时房门才打开,女方的亲朋手捧酒杯站在门口向前来迎亲的每一个敬酒三杯后,请客人进屋。迎亲的人们就开始在屋内跳《奎翮嘎》。新娘和新郎便坐在新娘的父母身边,聆听长辈的教诲。跳完迎亲舞即表明新娘已成为新郎的人,可由迎亲的队伍迎娶上路了。

于是女方送亲的队伍就背上嫁妆,与男方的迎亲队伍一起离开女家。新娘则由一个同龄女子陪伴,以红色薄布蒙面走向新的家。途中,女方陪送新娘的队伍和男方迎亲的队伍要再次同跳《奎翮嘎》。在舞蹈进行中,常会出现双方亲友男女双双喝“同心酒”的情形,这表示双方已结成了亲朋,互相尊重,永不分离,为舞蹈增添了情趣。

到了男家后,来庆贺婚礼的人们中,年长者多围坐在火塘边吟唱着怒族古老的民歌,男女青年则拉手围困,围绕着屋里的中柱边歌边舞《腊叉嘎》,当舞至高潮时,亲朋们将竹筒投入舞场中央,人们就会边跳边争着去跺踩竹筒。竹筒被跺烂或跺碎,则表示婚礼隆重,反之认为女方对这门婚事不满意。另外,人们认为婚礼中跺踩竹筒是吉祥的事物,是对新人的祝福,因此人们都争着去跺踩竹筒,意为共同分享吉祥和幸福。跳过《腊叉嘎》即表示人们承认了这对男女新建立的配偶关系。

《霞夏嘎》意为侧身跺的舞蹈,属自娱性集体舞。也是年轻人在年节喜庆时较喜欢跳的一种舞蹈。跳时男女围困,可顺、逆时针方向进行。



病名。系指啼极无声的病证。即嘶哑。



基本字义
1.
〔~~〕象声词,形容鸭子,大雁等的叫声。
2.
象声词,形容短促而响亮的声音:汽车~的一声刹住了。



基本字义
1.
同“尜”。


基本字义
1.
乖僻,脾气不好。
2.
调(tiáo
)皮。

你怕是有点嘎
应该是说你乖僻或调皮。

拼音:gǎ|ga3,gā|ga1
部首:口
笔顺:竖折横横撇竖折横横横横折撇捺
基本解释




ㄍㄚˉ

〔嘎嘎〕象声词,形容鸭子,大雁等的叫声。

象声词,形容短促而响亮的声音:汽车嘎的一声刹住了。




ㄍㄚˇ

乖僻,脾气不好。

调(tiáo
)皮。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1)
(形声。从口,戛(
jiá)声。象声词)
形容短促而响亮的声音
[screech]。如:嘎支;嘎嘎笑声;鸭叫声;嘎杂子(蛮不讲理的人)
(2)
另见
gá;gǎ
词性变化



〈动〉
(1)
卡。夹在中间
[check]
似鳔胶粘住口角,似鱼刺嘎了喉咙。——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又如:鱼刺嘎了喉咙
(2)
另见
gā;gá

ga

表示开心时候发出的笑声的一种

嘎gā
嘎 gā
(形声。从口,戛(jiá)声。象声词) 形容短促而响亮的声音。如:嘎支;嘎嘎笑声;鸭叫声;嘎杂子(蛮不讲理的人)
另见gá;gǎ
常用词组
嘎吱 - 嘎啦 - 嘎嘎 - 嘎噔 - 嘎巴 - 嘎巴 - 嘎然
常用词组
吱吱嘎嘎

嘎 gǎ
卡。夹在中间 / 似鳔胶粘住口角,似鱼刺嘎了喉咙。——元·纪君祥《赵氏孤儿》。又如:鱼刺嘎了喉咙
另见gā;gá
常用词组
嘎七马八
嘎(嘠)gǎ
嘎 gǎ
儿童聪明乖巧而调皮的。常含有喜爱的意味。如:又淘又嘎又皮的小孩
脾气坏,乖僻。也写作“玍”。如:嘎小子;嘎子;嘎家伙
常用词组
嘎七马八
更多
叽叽嘎嘎 - 唧唧嘎嘎 - 嘎渣儿

汉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