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鸫”字怎么读?
“鸫”
【读音】:dōng
【读音】:dōng
【释义】:1. 鸟类的一科,嘴细长而侧扁,翅膀长,善于飞翔,叫得很好听。
2.鸫科的许多种中小型雀形鸟 [thrush],包括许多种极优秀的鸣禽,专食蠕虫或昆虫的幼体或食水
【动物鸫】:鸫科(Turdidae)鸣禽,约300种。或视为东半球鸟类鶲科(Muscicapidae)的一个亚科。一般认为鸫与东半球的莺科(Sylviidae)和鶲科近缘。鸫科有几个属是它们的中间等级。鸫科有时分成石即鸟亚科(Saxicolinae)和鸫亚科(Turdinae)。喙细长,跗蹠具靴鳞(下腿前面覆以单片长鳞,而非多片短鳞)。幼鸟的初羽常有点斑,每年换羽一次。石即鸟类(如西蓝鸲〔Sialia mexicanus〕)较小,腿细,喙薄,喙基须少,羽色鲜豔。鸫体长1330公分(5ㄢ2吋)。羽色不鲜豔,但许多种的素色羽衣有鲜明的黄、红或蓝色块斑。鸫为世界性分布,但东半球(尤其非洲)种类最多。北方种是强健的候鸟。鸫占据树上和地上一大片栖所,食昆虫和果实,少数吃蜗牛和蚯蚓。筑敞口的杯形巢(少数石即鸟占洞为巢),产36个灰白(常呈淡蓝)色卵。
鸫是比椋鸟稍大一些的鸣禽,为著名的食虫鸟类,它们虽也吃一些浆果和植物种子,但主要以昆虫为食。在迁徙及越冬季节,常集成大群在林间活动,尤其喜欢在草丛中穿行觅食枯枝落叶层内所隐藏的害虫,人们根据这种生活习性,称之为“穿草鸡”或“窜儿鸡”。成群的鸫类对消灭田间害虫地老虎、玉米螟幼虫等有突出的贡献。有人饲养一只14日龄的雏鸟,发现它全天竟吃掉68条蛆,其重量比它的体重还要重41%。由于鸫的肉味鲜美,在非繁殖期又有集群的习性,常成为狩猎对象,应该加以限制。我国常见的鸫类有红尾鸫和乌鸫等。
红尾鸫(Turdusnaumanni)又称斑鸫,它的体背颜色以棕褐为主;下体白色,在胸部有褐色斑纹围成一圈;眼上有清晰的白色眉纹。起飞时,尾羽展开时棕红色。它在苏联西伯利亚东部等地繁殖,春秋季节迁徙时几乎遍布于我国各地,并在辽宁省以南的广大地区越冬。通常在越冬的鸟群中有的个体颜色更显黑褐,有的个体颜色略呈棕褐,是红尾鸫中的两个亚种,其中发黑褐色的又叫乌斑鸫。食物以昆虫为主,包括蝗虫、金针虫、地老虎、玉米螟幼虫等农林害虫。红尾鸫的巢置于不太高的树杈上,主要以嫩枝编成碗状巢,混有草茎及苔藓等物,在巢壁中常用大量泥土来加固。每窝产4-5枚卵,卵淡蓝色、杂以红褐色细斑,平均大小为27.8×20.6毫米。
乌鸫(Turdusmerula)又称黑鸫,是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和新疆、青海、西藏等地繁殖的一种鸫,它的通体乌黑,很象小乌鸦,但嘴为鲜黄色,特征十分明显。乌鸫栖息于森林、草地或园圃间,在地面奔走啄食,叫声宏亮尖锐,音似“吉-吉-吉-吉-”,因而在南方民间常称此鸟为乌鹡。它的食物中有50-82%为昆虫,以蝇蛆、蝼蛄、蝗虫、及多种鳞翅目幼虫为主。巢的形状、大小和结构都与红尾鸫相似,每窝产5枚淡浅色卵,上面满布粗细不等的淡灰紫和栗褐色斑纹。卵的大小为30×21.5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