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中一盾是什么意思
关键词:古汉语中一盾是什么意思 来源:汉字笔顺查询 浏览:93次 时间:2011-03-21
《效律》竹简,1975年12月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睡虎地秦墓竹简之一,共61简,位于墓主腹部,简长27厘米,宽0.6 厘米。标题写在第一支简的背面。规定了对核验县和都官物资账目作了详细规定,律中对兵器、铠甲、皮革等军备物资的管理尤为严格,也对度量衡的制式、误差作了明确规定。
原文: 官啬夫、冗吏皆共赏(偿)不备之货而入赢。 衡石不正,十六两以上,赀官啬夫一甲;不盈十六两到八两,赀一盾。甬(桶)不正,二升以上,赀一甲;不盈二升到一升,赀一盾。
啬夫: 古代官吏名 乡官。秦制,乡置啬夫,职掌听讼、收取赋税,汉 晋 及 南朝 宋 因之。《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啬夫职听讼,收赋税。”
赀是法律要求罪人向官府交纳财物或提供劳役以达到惩罚的目的。官吏因失职等过失而常常被判以赀盾、赀甲的处分,对于平民则常常判以赀徭之罚。
译文:官府的啬夫和众吏应都共同赔偿不足数的财货,而上缴多余的财货。衡石(重量)不准确,误差在十六两以上,罚该官府啬夫一甲;不满十六两而在八两以上,罚一盾。桶(容积)不准确,误差在二升以上,罚一甲;不满二升而一升以上,罚一盾。
这里的甲,盾就是军队用的盔甲和盾牌
不晓。顶贴同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