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和佛有什么区别?
佛,是“佛陀”的简称,也有译作佛驮、浮陀、浮图、浮屠的,在梵文中,其意为“觉者”、“知者”、“觉”。“觉”又有三层含义。自觉、觉他(使众生觉悟)和觉行圆满,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佛教认为,凡夫俗子,上述三项都缺,毫无觉悟可言;声闻(闻听佛陀言教而觉悟者)和缘觉者(因前世修行的因缘或观十二因缘之理自行觉悟者),缺后二项;只有佛陀才俱备上述三项。小乘讲的“佛”,一般是对释迦牟尼的尊称;大乘除指释迦牟尼外,还泛指一切觉行圆满者,宣称三世十方,到处有佛,多得象恒河沙子,不可计算。比如:管过去的有七佛、燃灯佛;管未来的有弥勒佛;管东方的有药师佛;管西方的有阿弥陀佛等。从佛身说,又有法身佛、报身佛和应身佛等。
菩萨,是“菩提萨”的略称。在梵文中,意为“觉有情”,“道众生”、“道心众生”,指成就众生,有天上觉悟的慈悲者。按大乘佛教修行并于将来可以成就佛果位的修行者,亦称菩萨。其修行只有“自觉”和“觉他”二品位,缺“觉行圆满”,成就次于佛。佛典上常提到的菩萨有:弥勒、文殊、普贤、观世音、大势至等。对大乘僧侣或居士,有时也可以尊称为菩萨,如印度大乘佛教学者龙树、世亲等,也被称作菩萨。
佛是经历了从众生-->罗汉-->菩萨-->佛的过程,最圆满。
菩萨和佛是觉悟程度高低的差别。菩萨是因位正在修行的圣者。佛是果位已经圆满的圣者。
一切行菩萨道,修行佛法的众生,在成佛之前都可以称作菩萨。通过修行,觉证如来本性,得究竟无上菩提,就是佛了。
佛已经完全断除了见思、尘沙和无明这三大烦恼,证得了圆满的法身。而菩萨虽然也断除了见思、尘沙烦恼,但是无明烦恼共分为四十二品,最低的法身菩萨乃是初住菩萨,仅断除了一品无明,最高的等觉菩萨还剩最后一品生相无明未破。
拓展资料:
一、菩萨
菩萨有多种分类,除依悟解之浅深而有不同之菩萨阶位外,菩萨地持经卷八菩萨功德品亦举出菩萨有十种,即:种性(梵gotra -stha )、入(梵avati^rn!a )、未净(梵a -s/uddha^s/aya )、净(梵s/uddha^s/aya )、未熟(梵a -paripakva )、熟(梵paripakva )、未定(梵a -niyati-patita )、定(梵niyati -patita )、一生(梵eka -ja^ti-pratibaddha )、最后身(梵carama -bhavika )。
二、佛
佛有三身,分别是:毗卢遮那佛、卢舍那佛和释迦牟尼佛。
1、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即大日如来),为即是中道之理体也,佛以法为身,故称法身,法身处于常寂光净土。
2、报身佛:卢舍那佛,义曰:光明遍照,又作“净满”。报身佛是表示证得了绝对真理获得佛果而显示了佛的智慧的佛身。是行六度万行功德而显佛之实智也。对于初地以上菩萨应现之报身,报身处于实报庄严土。
3、应身佛:释迦牟尼佛,是表示随缘教化,度脱世间众生而现的佛身,特指释迦牟尼的生身。
菩萨——百度百科
如来佛——百度百科
佛和等觉菩萨的区别:
佛圆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无住处涅槃、有余涅槃、无余涅槃。
等觉菩萨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有余涅槃、无余涅槃。
佛彻断烦恼障和所知障现行、随眠,永断分段生死和不可思议变异生死。
等觉菩萨还有最后一分烦恼障和所知障细微随眠未断,虽然已断分段生死,尚有微细变异生死。
佛的第八识无垢识能与五遍行、五别境、善十一这二十二个心所法相应。
等觉菩萨的第八识异熟识只与五遍行心心所相应。
佛的八个识都能与五别境之慧心所相应,而得四种广大无边的智慧。
等觉菩萨只能使第六识与第七识与慧心所相应,其智慧远远劣于成佛所得之妙观察智和平等性智慧。
佛圆证法身、报身、应化身,菩萨不能得如佛一样连种子都清净无染的法身,但是可以得无量意生身。
佛的前五识、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统统都是现量了别。
等觉菩萨的前五识是现量、第六识通现量、比量、非量,第七识为非量、第八识为现量。
佛的八个识统统能缘过去、现在、未来境。
等觉菩萨的前五识只能缘现在境,第六识缘过去、现在、未来境、第七识唯缘现在本质境及影像,行相非世境转。
佛的第六识具足五心,其余七个识具足四心,没有寻求心。
等觉菩萨的前五识具足二、三、四或者五心,第六识具足五心,第七识具足决定、等流、染净三心,第八识具足率尔、决定、等流三心。
其中,以佛的八识能与五别境等二十一个心所法相应为最重要。这是佛与菩萨的最大区别之一。
以上略说等觉菩萨和佛之间的差别,广说无边。
佛与菩萨有什么区别呢?
【儿桃导读】:看过西游记,以及对佛文化比较感兴趣的伙伴们,都知道有罗汉、菩萨、佛。但是这三者是怎么区别的呢?他们之间修行会有什么不一样的要求呢?今天我们一起看看?有句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原来因为每个人性格和看红尘的眼界不一样,就是不同的修行结果。
一、罗汉全称阿罗汉,即自觉者,在大乘佛教中罗汉是低于佛,菩萨。小乘佛教中罗汉则是修行所能达到的最高果位。佛教认为,获得罗汉这一果位即断尽一切烦恼,应受天人的供应,不再生死轮回。看了南怀瑾先生的书:罗汉觉悟但无情 ,是比较注重个人修持和觉悟。就像我们生活中有的人就喜欢有着自己的世界,他们不背离生活,但是他们与生活有着一定距离,做好自己的事或许使他们的准则。
二、菩萨:是 自觉和觉他两个境界,尚未达到觉行圆满修行者, 觉悟尚有情 自己觉悟了,又有善心救世救难的活菩萨。“自立,自觉,又能牺牲自我。“自未得度,先度他人,菩萨发心。”菩萨已经悟透了“五蕴皆空”,因为“有情”,尚未到一切皆空的境界,只是接近佛境,还没有成佛,但他们却发愿将众生超度到更高的层次,也就是让众生成佛。自己还未成佛,却想让众生成佛,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
度己度人,方能修成正果,很多时候我们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因为这也是我们自己成长的过程。或许你帮别人解决了,这个问题,下次自己就会遇上。
三、佛:佛乃佛陀也,觉行者。佛教中,觉有三种意思: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南怀瑾先生在的一本书是这样说的,佛思维是:处于有情和无情之间 对芸芸众生,能不能度化走上正途,佛是引导者。度与不度之间,佛只是用一片佛光引导我们自度。这就为什么 会说佛光普照众生,众生平等呢。因为还需自己去修行,就像我们不管干什么事,需自己“觉”。至于说最后怎么个境界就看自己了。
《佛菩萨的无上神权》
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
要知道欲界六道轮回是:天、人、阿修罗、饿鬼、地狱、畜生。你知道“天”指的是什么?指的是天界的一切天人,也包括玉皇大帝。凡是在六道轮回之内一切有情(六道众生),皆都比六道轮回之外众生(如佛、菩萨、缘觉、声闻)低。只有六道轮回之外(如佛、菩萨、缘觉、声闻)才是最贵。也就是说(只有四圣法界)佛、菩萨、辟支佛、阿罗汉才是最大的。
你们猜“玉皇大帝”和“阿罗汉”,谁贵谁轻呢?
圣曰:阿罗汉贵。因玉皇大帝(也叫天帝,即是天,还在六道轮回之内,尚未跳脱三界)是依然未超脱生死苦海的六道凡夫,而阿罗汉(又称自了汉,已经断除了见思烦恼,证得了有余涅槃,一旦证得此果位,无需再修,无需再学,是小乘佛教中的至高无上的究竟果位。虽然属于出世间圣人中最低的位置,但毕竟也是个圣人,依然超出了天帝四条街的等级。是在六道轮回之外,已超越三界的)是已彻底了脱了生死苦海的圣贤。所以阿罗汉更贵,是天帝(天人道的帝释天,与基督教上帝在一个级别上,即是玉皇大帝)的上级。天帝见阿罗汉,皆要诚心礼拜,叩首顶礼。要知道天帝(即是天,天乃六道轮回内),虽是三界之内的王帝,三界之内的老大。但终究是尚未超脱三界的六道凡夫,也有堕入无间地狱的可能性。因地藏经记载,无间地狱之所以叫做无间地狱,之四原因:“是无论男女、种族、年龄、贵贱、或龙、或神、或天(天指的是玉皇大帝,也叫天帝)、或鬼,有了造罪行恶的业感,堕在这地狱里,都是同样的受苦,所以叫做无间。”你仔细看,有说过四圣法界(譬如佛、菩萨、缘觉、声闻)也堕入无间地狱的可能性吗?因四圣法界有情是很至高无上的果位,达到了不生不灭的彼岸。且超出六道不在三界中,是已彻底了脱了生死苦海的圣贤,即永不打入无间地狱的。要知道,不但阿罗汉比天帝生命昂贵、连三界之外的一切辟支佛,一切阿罗汉,皆都比天帝贵的。如:降龙罗汉、伏虎罗汉、坐鹿罗汉、长眉罗汉、欢喜罗汉及其他(她)所有阿那含、斯陀含、须陀洹皆都比天帝大的,知道吗?
天帝即是天,天仍然在六道与三界中,是依然未超脱生死苦海的六道凡夫。而四圣法界(譬如佛、菩萨、缘觉、声闻)很至高无上的果位,达到了不生不灭的境界。且超越了六道不在三界中,是已彻底了脱了生死苦海的圣贤。天(天帝)也有堕入无间地狱的可能性,但他畏惧恶果,因为天帝造业惩罚会立即加倍,所以机率是较小的。而四圣法界有情是永不堕入无间地狱,可能性机率完全是零的。天(天帝,也叫玉皇大帝)是比四圣法界(譬如佛、菩萨、辟支佛、阿罗汉)低的,且四圣法界皆是他的上级。
四圣一凡级别划分:
佛绝妙至深第一(“佛”是佛教中的至尊,是全宇宙第一尊贵的生命。任何高贵的神灵与非神皆无法超越,是九法界有情的大BOSS)、
菩萨圣妙至烈第一(“菩萨”是仅次于佛的果位,一切大乘菩萨的地位、神权、福报、智慧与法力皆次于佛)、
辟支佛奇妙殊特第一(要留意“辟支佛”非佛,他只是也带了个“佛”字而已,他与“佛”比起来相差还很悬殊的,就如同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但他却比圣贤阿罗汉中的四种果位都高,而比菩萨的五十二个阶位皆低的,他们之间是上下级的关系)、
阿罗汉烈势威颜至一(别说是阿罗汉,就算证得了阿罗汉中的最低果位,声闻须陀洹。就已经受人天供养,是“天”的上级与导师)、
天即是大势威德第一。
法界中一切仙佛神圣神位神权等级划分:
佛即是十法界中一级大统帅。
菩萨即是法界中心软慈悲,慈母的化身,亦是公正无私,赏罚分明,即是法界究竟无上奖罚之主,为十法界中二级大统帅。
辟支佛即是法界最极奖罚之主,为十法界中一级大将军。
阿罗汉即是法界奖罚之主,为十法界中二级大将军。
一切上天即是法界奖善罚恶,为十法界中三级大将军。
再而简单划分一下:
佛相当于国家主席,即是一级干部。(其中最殊胜的一级干部,中共中央总书记)
观世音菩萨相当于国家国务院总理。(也是一级干部,但比佛相当于的一级干部要次之)
菩萨相当于国家二级干部。
辟支佛相当于国家三级干部。
阿罗汉相当于国家四级干部。
一切龙天相当于国家五级干部。
天帝也与我们南阎浮提世界的人那样,也是念佛,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念地藏王菩萨名号积修功德的。而佛、菩萨皆不是。
佛教把一切众生分成十大类,也就是十法界。佛、菩萨、缘觉、声闻、天界、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前四种是已经解脱了六道轮回,生死苦海的圣人。后六种是还没有解脱生死轮回的六道凡夫。即要生生世世根据自己所做的善恶业去或好或坏,或高或低的地方受生,受业力支配。新的一生开始,善业成熟就到三善道,天、人、阿修罗去享受善道的生命。如果恶业成熟了就被迫转到三恶道出生。没有一成不变的生命境界。都被善恶业所牵引去感受苦乐不同的生活。玉皇大帝是天人,也是由于做了善业,受善业所牵出生到天界。但这生结束了还要受善恶也牵引再去其他道投生。所以他是要生生世世受业力牵引在六道或好或坏的环境中生存。但是六道中乐少苦多,到善道有如长时间掉到海里的人刚出来喘口气,又掉到下面去了。很苦。而四圣法界众生是了脱了生死苦海,不再下堕的圣人。观音菩萨当然是已经脱离生死苦海,离苦得乐的圣人。而玉皇大帝这生福报受尽,如果以前有恶业还要去三恶道受生,做畜生,饿鬼,下地狱。这样反反复复没完没了。因为不觉悟就业,造业就要受善恶报。佛下生,为众生宣讲破迷开悟,了生脱死的方法。使一切众生都能依照他讲的方法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究竟成佛。
在佛教中,“阿罗汉”与“玉皇大帝”那个级别高呢?
次第而下:
佛---菩萨(大乘)---辟支佛(缘觉乘)---阿罗汉(声闻乘)。之后还有声闻三种果位:阿那含(三果)、斯陀含(二果)、须陀洹(初果)。
以上,前四种是圣人,已经解脱生死。后三种虽然暂时没有解脱生死,但是,即使是初果人,也最多七次人天往返即可解脱。因而,这些有情。都不是凡夫了。
再而下之:
天人(也包括玉皇大帝)---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
这六种有情(六道众生),虽然因善恶果报有高低差别。前三者名为“三善道”,后三种名为“三恶道”。然而,并无本质区别:皆是凡夫,皆未能解脱生死。完全有可能下坠地狱,在六道中升降沉浮不止。如《优婆塞戒经》云:
“诸外道等,获得非想非非想定,寿命无量劫,若未得解脱分法,应观是人为地狱人。”(非想非非想定,是天界最高层次;解脱分法即部分的解脱法;最起码是声闻初果:须陀洹)
如上,合“六凡四圣”为“十法界有情”。涵盖一切有情。需要注意的是:十法界有情,各各具足“佛性”,皆有成佛的可能性。因而才有诸佛教化众生,令其解脱生死,乃至究竟成佛。
建立以上知见,楼主就能明白:玉皇大帝与阿罗汉,一者是凡夫,一者是圣贤。犹如天渊之别,不可同日而语。
一切众生毕竟成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这个问题要从十法界讲起。佛陀告诉我们,全宇宙也就是包含我们地球的空间由十个不同的能量空间组成,其中分为六凡界和四圣界,六凡界就是我们常说的“六道轮回”,分别为天道(神仙界)、阿修罗道(半人半神)、人道(我们)、旁生道(动物)、饿鬼道、地狱道,这里面的生命体因为都存有爱欲烦恼的缘故,都在反复转世轮回,逃不出六道轮回。而四圣界则由彻悟宇宙真相、没有烦恼爱欲的修行者组成,分为声闻道(听闻佛法而悟道)、缘觉道(没有听闻佛法的机会但能凭借自己的经历悟道)、菩萨道、佛四个层次的生命体。
所以玉皇大帝在六凡界的最高一层,天道里面的巨头,是至高神,但是仍处于六道轮回中。对于所有的神仙而言,他是领袖人物,故称“神头”;对于成佛的预备人员,他却是小老末,故称“佛尾”,也就是“神头佛尾”;佛则是四圣界的最高一层,如来也就是佛的别称;而观音菩萨则仅次于佛,他们比玉皇大帝高出四五个级别呀(请留意,是高出四、五个“大”级别喔)!
“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这是什么意思呢?
即:这个偈颂当中讲到了,在天上天下,对整一个上下的世间当中,都没有像佛这样子了不起的、殊胜的、至高无上的、不可思议的,在十方世界也没有谁能比得上佛。世间的一切我都见完了,就是没有见到一个能像佛这样子最尊、最上、最高贵、最第一的。为什么佛陀能够成就这个偈颂的功德呢?我们应当知道,这就是般若让佛陀成为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的佛。因为他证悟了般若、他现前了般若、他圆满了般若,所以他是天上人间最尊、最上、最高贵、最第一,十方世界无法比拟。世间的一切见多了、见尽了,也无法像佛陀这样子。
问:佛陀不是讲众生平等吗?怎么还有级别高低之分?
圣曰:佛陀是讲众生平等。但指的是每个众生的因果业力平等,每个众生的因果是相等的,之所以感召的果报不同,有的众生是奖励,有的众生奖励更多一点,有的生灵是惩罚,有的生灵惩罚更严重一点,有的众生待遇特别好,皆是各人的业因造作不同,而自然呈现出不同的善恶奖罚。而身份高的往昔也是有功于世,有德于民,有利于天下,有奉献于人民群众的,而且法界凡圣有别,岂能混为一淡。不然对身份高的还公平吗?宇宙间还有公理正义吗?还有衡量轻重的公平秤吗?这因不平等,缘不平等,条件不平等,各人所造作的业因善恶与缘千差万别,所感召的果报怎能平等,境色怎能平等。不然这还叫有什么天理与人性。
佛教的修行分大乘和小乘,修行大乘才可以成佛,修行小乘最多到罗汉。佛,是“佛陀”的简称,也有译作佛驮、浮陀、浮图、浮屠的,在梵文中,其意为“觉者”、“知者”、“觉”。“觉”又有三层含义。自觉、觉他(使众生觉悟)和觉行圆满,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佛教认为,凡夫俗子,上述三项都缺,毫无觉悟可言;声闻(闻听佛陀言教而觉悟者)和缘觉者(因前世修行的因缘或观十二因缘之理自行觉悟者),缺后二项;只有佛陀才俱备上述三项。小乘讲的“佛”,一般是对释迦牟尼的尊称;大乘除指释迦牟尼外,还泛指一切觉行圆满者,宣称三世十方,到处有佛,多得象恒河沙子,不可计算。比如:管过去的有七佛、燃灯佛;管未来的有弥勒佛;管东方的有药师佛;管西方的有阿弥陀佛等。从佛身说,又有法身佛、报身佛和应身佛等。
菩萨,是“菩提萨”的略称。在梵文中,意为“觉有情”,“道众生”、“道心众生”,指成就众生,有天上觉悟的慈悲者。按大乘佛教修行并于将来可以成就佛果位的修行者,亦称菩萨。其修行只有“自觉”和“觉他”二品位,缺“觉行圆满”,成就次于佛。佛典上常提到的菩萨有:弥勒、文殊、普贤、观世音、大势至等。对大乘僧侣或居士,有时也可以尊称为菩萨,如印度大乘佛教学者龙树、世亲等,也被称作菩萨。
佛不是神仙。菩萨也和神仙不是同一个概念。
在这里,我觉得这两者都是非常大的一个话题,大到我们不论如何做解释都不足以解释的清楚。儒是人道,人之需也。1.自顺之谓柔2.通天地人3.有术能安人者。这是儒一开始的定义,而佛是弗人者,就是背离人道的修行者。
佛教一开始传入的时候在秦皇年代,就叫浮屠,托庇于老而得祭。后来大儒们仔细研究后,给他们定了这个名字——佛。音与德同故为名也。佛字原本在杨雄先生哪里就是背离的意思。僧者浮屠道人也,就是这条路上的人,正在背离人道而去的小伙伴们。所以人重视的东西他们都要去掉。改姓出家实际上是背弃人道的一种体现。这种体现是离的一种极端的方式,或者说刻意的离断是他们的教法核心。拔萝卜和种树是有区别。无论好坏,区别实在很明显。彼教在我们看来算比较极端比较绝对的一种做法,有典型非华夏文明的特点。当然选择这路我们没有意见。
仙为迁也。升迁也;真者,直能盛车而升也。仙真两字其实都是后出,未见于诗书,实际早期是迁字,后人做入山之人以表之。其实也没错,但迁者不一定是人啊,道也非仅言人哎,真也非仅言人啊。
没有人的时代已经有了,不见得用一个词啦。我们的视野从来不局限于人,因为这传承于人未生的时代,但是现在我们是人,这是个以人为主的世界,那就以人为基础,以身作则,以人道而求天道呗。尽人道而返于天,淡而离俗,这与沙门之学大不同。所以先儒后道,由地而天。我们承认尊重世间万物的精灵皆有升迁往来的可能,难易不同,时间不同,方法不用而已。这种不以平等为名,而以平等为实的世界观对于我个人来说更有吸引力。
人在这个已然的世界不过是迁移中的一个阶段。说是一种进化升降往来的形式没啥不合适的。至于是不是人,或者用什么方法,对于迁真者都无所谓的。不过我们恰巧已经是人,那么就以人道善护其根而参修至道,人为天地所钟,以此进阶其实最快。否则会走很多弯路,又或太过扭曲。这是我们的基本态度啦。
首先说,佛和菩萨都不是神仙!都是觉悟了的人。所以本也就没什么区别!只是称谓不同而已!也就如教授,专家,博士后的不同称谓是一样的。他(她)们都是经过不懈的追求,不停的探究,不断的实修实证把佛祖大彻大悟后首传的八正道融化到自己的身口意,在社会生活这个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真道场上全心全意利益众生,从而积善成德神明自得(大彻大悟),脱离了低级趣味(贪嗔痴慢疑)之苦海,升华到了佛菩萨无上正等正觉的极乐净土境界。当然,那些附佛外道故作高深故弄玄虚的伪经伪法谈空说妙的修仙派决定成不了佛菩萨!
佛不是神不能呼风唤雨,是一个晋级到更高层次空间的人也可以说是4纬空间,不是神却胜似神,因为他是一个让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神进入更高级时空的人,有缘人无缘人,有慧根无慧根,信则有不信则无,能够理解的人,就是有缘人,也就是有可能超脱的人,都不去相信有更高级时空的存在怎么可能超脱,佛就是一个代表词没有具体的形象,代表更高级的时空,代表一个先达者觉悟者留给人们一种晋级到更高级空间的方法。心中有佛是让人们坚定更高级时空的存在,相信导师留下的方法摆脱束缚让自己觉悟,不是盲目的崇拜希望佛可以施展法力让自己超脱,能够让自己超脱的只有自己,那个世界的生命以另一种形态存在,没有烦恼没有遗憾,真正的极乐世界,可以看透这个世界的一切本源,人们真如蝼蚁一般在这个低等级的世界里挣扎,红尘仿佛苦海一般让人们迷失自我,对世俗的权利金钱等等越迷恋越无法超脱,最后都是一场空,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没有让自己脱离这个低等级世界,只能再次落入轮回继续在苦海里挣扎。放弃世俗杂念,6根清静,不放弃对这个世界的一切观念不可能晋级到更高级的时空,去过了就会明白佛经里的含义,或者明白了也就有可能摆脱这个世界,脱离苦海不入轮回,那个时空肯定不止他一个人去过,但是他应该是对那个时空理解最深的人,有的人去过精神难以承受或者无法自拔成了精神病,有的人成为了某个领域的天才,或者有人说了没人相信,他去过而且可以用这个世界的表达方式教导人们如何去晋级,还有具体的行为办法,只是被大多数人误解,搞出来各种形象去崇拜,不能理解真正的含义,去过那个世界的人才知道他的伟大,众生平等,人人皆可成佛,世上有多少生灵就有多少佛。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理解了明白了何来苦海,做过坏事的人不过是一个迷失自我在苦海里无法自拔的人,只要回头顿悟一样会超脱。理解了也就明白佛为什么教导人们多做善事,本性不改不看透如何超脱,想要真正的看破红尘实在太难但是有信念就会有希望。
佛的下面就是菩萨,菩萨的上面就是佛,菩萨修炼一定程度就成了佛
佛的修炼程度比菩萨高,就是等级高于菩萨。这个意思就是说,释迦摩尼佛告诉大家,观世音菩萨按照其修炼的程度来说,早就是佛了,法号“正法明如来”。只是因为他还想保护众生,所以现身为菩萨,不愿意以佛像现身。举个简单的例子,好像说某个人其实已经可以晋级为很高的职务了,但是因为放不下某一个地方的基层工作,还留在那里解决问题。
佛教的修行分大乘和小乘,修行大乘才可以成佛,修行小乘最多到菩萨。
佛比菩萨级别更高。
佛不是神仙。菩萨也和神仙不是同一个概念。
简单说
佛,是觉,行,完满。证得佛果的。
菩萨,已觉但行未完满,未证得佛果的。
分工不同,级别不同,佛大于菩萨的境界,佛为首。
我就喜欢佛教,但了解的不多,不算真正的学佛人,我知道的来说佛的境界是觉行圆满了的,菩萨是觉有情
这个怎么说呢,要有佛学专家教授才能解释了,从我的了解是佛已经完全断除了见思、尘沙和无明这三大烦恼,证得了圆满的法身。而菩萨虽然也断除了见思、尘沙烦恼,但是无明烦恼共分为四十二品,最低的法身菩萨乃是初住菩萨,仅断除了一品无明,最高的等觉菩萨还剩最后一品生相无明未破。
没区别,都是土石材料外面喷漆的。
佛教小常识:佛、菩萨、罗汉、天王,有什么区别?
菩萨与佛没有本质区别,也不该有地位高低之分,只是修行觉悟的阶段不同。
一个是男的一个是女的。女的不能变佛?那是歧视
好像博士和硕士的吧
堂主和总舵主
菩萨 佛
女听众:这次法 会您说“要找到自己能够修成的那个点”。请问师父,我们如何才能知道哪个点才是我们能够修成的点呢?现在我们走的路就是菩萨给我们安排最好的缘分啊?
台长答:对啊,缘分归缘分,修到最后的点其实就是叫你在某一方面特别下工夫,就是要成为专 家,不能说什么都会,听得懂吗?我举个简单例子,你想想看这么多的菩萨为什么名字都不一样啊?“南无普净佛”什么意思啊?就是干净得不得了的菩萨;比方说“摩尼幢佛”,那说明这尊菩萨他非常拥有智慧,但又是刚正不阿的佛;“南无一切世间乐见上大精进佛”也就是说这尊佛他只要看见人间所有的人,只要你上进,他就法喜充满,他就帮助别人,就是这么个点他成佛了;还有“南无慈藏佛”,就是说他慈悲之后,藏在心里帮助别人的佛;还有“慈力王佛”,也就是说慈悲之后他拥有力量,他到处去帮助别人。
有很多佛就凭一点,抓 住自己的一点他就成佛了。他并不是说很慈悲,他并不是说像观世音菩萨一定慈悲,完全慈悲得像菩萨一样;他也不一定像地藏王菩萨或者像阿弥陀佛一样。但是某一点他只要抓 住了,他就成佛了。比方说“南无善意佛”,他做什么事情没有恶意,全部都是善意的,他就成佛了(师父,那我们怎么知道我们……)你自己看呀,你一生当中、学佛当中,你是最喜欢帮助别人,还是最喜欢助人为乐,还是最喜欢自己做义工,还是喜欢吃苦耐劳不讲话,还是喜欢被人家骂了从来不还嘴……这些东西都是以后你修成的某一个点(哦,明白了,谢谢师父)
八地以上是准佛。成佛不过破最后根本无明!有很多大菩萨明白,不愿成佛。另,初地既七地既十地,待理事双融。初地以上是果地菩萨,有其神通妙用,至八地不退转!因地菩萨发愿便是!但不能行及退转者无数!且无功用~
没有区别都是假的…… 与杀人犯有什么区别?
菩萨和佛不一样,是不同的修行方式,观音菩萨一堆玉石名器集结于一身,而如来穷得啥都没有,或许如来功法太强大,无需器具。
观音菩萨听从如来安排仅仅是如来辈分高而已,就像 女婿与岳父关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