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笔顺查询网 田字格笔顺笔画 字帖生成器
汉字笔顺查询网 » 汉字文化 » 汉字知识 » 古代的“里”和现在的“里”有什么关系?

古代的“里”和现在的“里”有什么关系?

关键词:古代的“里”和现在的“里”有什么关系? 来源:汉字笔顺查询 浏览:10次 时间:2020-03-03

  古代的“里”和现在的“里”

  周秦汉,一里=415.8米
  清光绪,一里=576米
  1929年,一里=500米

  中国里的长度及其演变,无论今人关于度量衡的著作和古籍记载,都很少谈及。著名中国经济史专家梁方仲先生在所著《中国历代度量衡之变迁及其时代特征》中说:“自汉代以后,历代计算长度,都是自尺以上,到丈为止。至清光绪34年(1908年)重定度量衡制时,……才明文规定于尺之外,另立里制。①所以,中国里作为计算道路等的长度单位在制度上确立得是很晚的。但这决不是说中国古代没有里这种长度的概念,相反这种概念当时应用很多。如《汉书·西域传》所载数十个方国中,大多数方国到长安有多少里的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且末国,……去长安六千八百二十里”等等。这说明里这种长度概念在当时是常常用到的。虽然如此,正史讲度量衡时却没有里的长度。如《汉书·律历志》谈到长度时说:“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长短也。……一为一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十丈为引,而五度审矣。”此处讲的五个长度单位,是分、寸、尺、丈、引,就是没有里。这里没有讲里的长度,不是没有里的长度,而是由于种种原因缺少记载造成的。

  探讨中国里的长度演变,不仅要探讨里本身的长度,而且还要牵连到其他长度的演变问题,如尺的长度。有时,同一个朝代就有几十个不同长度的尺,与此相应,可以计算出几十种里的长度。但这些里的长度,并不一定是法权认可的现实应用的里的长度。因此,这里仅计算社会公认的里长度的演变,供关注此问题的人们参考。

  一、周、秦、两汉里的长度:周代里的长度在计算井田面积时常常提到。《春秋·谷梁传》宣公十五年(前594年)载“古者,三百步一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周代井田制下,方一里,耕地九百亩,四边都是三百步一里的长度。这一点在古代是公认的。《说文解字段注》引《谷梁传》曰:“古者,三百步为里。”然而,仅仅知道一里三百步,不知一里多少尺还是无法求得一里的具体长度。

  《汉书·食货志上》说:“理民之道,地著为本。故必建步立亩,正其经界。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升,井方一里,是为九夫。”从这一记载可知,井方一里,为九夫耕种的九百亩耕地,每一边的边长为一里三百步。一步六尺,则一里三百步为l800尺。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据《续文献通考》卷108《乐8》载“周以八尺为步”,“秦以六尺为步”,同时又引《律学新说》指出,二者是相等的。所以《汉书·食货志上》在这里是用秦的步尺制度代替了周的步尺制度。由于秦汉尺的长度如商鞅量尺、新莽铜斛尺、后汉建武铜尺都是一尺等于0.231米。②由此可以算出一里等于1800尺为415.8米。现今的市里一里为500米。则知周代一里为今市里的83.16%。由于周代一里三百步的里制到秦汉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所以这一里制可视为周秦汉三代的里制。

  ————————

  ① 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第527页。

  ② 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天赋统计》,第540页:古今尺度的比较表。

  二、以商尺(营造尺)计算里的长度是里长度的一次重要演变。商尺,传说为商朝的尺,唐以后历代为工部用的营造尺,也称部尺,俗名叫鲁班尺,也叫大尺。这种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一步为五尺。一尺的长度为秦尺的1.25尺。《续文献通考》卷108《乐8·度量衡》:“商尺者,即今木匠所用曲尺。盖自鲁般传至于唐,唐人谓之大尺。由唐至今用之,名曰今尺,又名营造尺。古所谓车工尺。”由于营造尺是历代工部用的尺度,公信力强,应用广泛。随着社会发展,以营造尺计算里的长度是一种合理的选择。然而这一点来得毕竟太迟了。清光绪34年(1908年)重定度量衡时明确规定里制为:“五尺为一步,二步为一丈,十丈为一引,十八引为一里。”在“新制说略”中指出:“长短度分为两种:一曰尺度,以尺为单位,所以度寻之长短也。一曰里制,以一千八百尺为一里,用以计道路之长短也。里制即积尺制而成。盖道里甚长,若仅以尺计,则诸多不便,故必别为里制。”①这里把尺制、里制作为基本长度单位列出,在当时是有新意的。

  据上述清光绪末年所立里制可知:一里为营造尺1800尺。营造尺一尺等于0.32米,所以1800尺,等于576米。因今市里一里为500米,所以以营造尺计里则一里为今市里的115.2%。

  三、第三次中国里制的变化,发生在民国时期,“公元1929年制定一市里为150丈,合公制为500米。这次制定的里制一直沿用至今,既继承了中国传统里制的特点,又吸收了西方米制,并与其结合。所谓继承中国里制特点表现在:从周 始中国传统里制为一里300步,这次里制为一里150丈,而以营造尺的五尺为步、二步为一丈,则150丈恰为三百步。所谓吸收西方米制与之结合表现在:“一市里为150丈合公制为500米”,则是以西方的米制表示中国的里制,而中国的市尺则变为西方一米的三分之一。这样二者融为一体。由于这次制定的里制,适合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方便了与西方长度单位的换算,所以沿用至今。

  上述三种里制,是中国历史上里长度变化的三次演变,今列表如下:

  中国历史上里长度的三次演变

  从上述三种里长度的演变来看,里的长度演变是很慢的。如与尺的演变相比较,这点尤为明显。从周 始历代都有长度不同的尺存在,其发展的趋势是尺越来越长,这明显是由于统治者为多剥削民众造成的。里所以演变得慢,可能是由于里的长度与人们的利害关系牵连少的缘故。作者浅陋.由于里的长度演变探讨得太少,故写此文以抛砖引玉,如蒙指正,非常感谢!

  参考资料:

古代的“里”和现在的“里”周秦汉,一里=415.8米清光绪,一里=576米1929年,一里=500米中国里的长度及其演变,无论今人关于度量衡的著作和古籍记载,都很少谈及。著名中国经济史专家梁方仲先生在所著《中国历代度量衡之变迁及其时代特征》中说:“自汉代以后,历代计算长度,都是自尺以上,到丈为止。至清光绪34年(1908年)重定度量衡制时,……才明文规定于尺之外,另立里制。①所以,中国里作为计算道路等的长度单位在制度上确立得是很晚的。但这决不是说中国古代没有里这种长度的概念,相反这种概念当时应用很多。如《汉书·西域传》所载数十个方国中,大多数方国到长安有多少里的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且末国,……去长安六千八百二十里”等等。这说明里这种长度概念在当时是常常用到的。虽然如此,正史讲度量衡时却没有里的长度。如《汉书·律历志》谈到长度时说:“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长短也。……一为一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十丈为引,而五度审矣。”此处讲的五个长度单位,是分、寸、尺、丈、引,就是没有里。这里没有讲里的长度,不是没有里的长度,而是由于种种原因缺少记载造成的。探讨中国里的长度演变,不仅要探讨里本身的长度,而且还要牵连到其他长度的演变问题,如尺的长度。有时,同一个朝代就有几十个不同长度的尺,与此相应,可以计算出几十种里的长度。但这些里的长度,并不一定是法权认可的现实应用的里的长度。因此,这里仅计算社会公认的里长度的演变,供关注此问题的人们参考。一、周、秦、两汉里的长度:周代里的长度在计算井田面积时常常提到。《春秋·谷梁传》宣公十五年(前594年)载“古者,三百步一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周代井田制下,方一里,耕地九百亩,四边都是三百步一里的长度。这一点在古代是公认的。《说文解字段注》引《谷梁传》曰:“古者,三百步为里。”然而,仅仅知道一里三百步,不知一里多少尺还是无法求得一里的具体长度。《汉书·食货志上》说:“理民之道,地著为本。故必建步立亩,正其经界。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升,井方一里,是为九夫。”从这一记载可知,井方一里,为九夫耕种的九百亩耕地,每一边的边长为一里三百步。一步六尺,则一里三百步为l800尺。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据《续文献通考》卷108《乐8》载“周以八尺为步

古代的“里”一般就是指道路里程的里,对于“表里内外”意思的里,一般是用“裏”,在当代简体字里,将两个意思的字都用“里”来书写。

一,居住的地方:故~。返~(回老家)。
二, 街坊(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弄(lòng )。
三,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一~(等于五百米)。~程牌。
四, 衣物的内层:被~。
五, 内部,与“外”相对,并引申为一定范围以内:~外。
六,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