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的含义?邺城的历史?
基本解释:
--------------------------------------------------------------------------------
邺
(邺)
yè
古地名,在今中国河北省临漳县西。
姓。
笔画数:7;
部首:阝;
笔顺编号:2243152
详细解释:
--------------------------------------------------------------------------------
邺
邺
Yè
【名】
(形声。从邑,业声。本义:邺城)同本义〖Yecapital〗。古地名。春秋齐桓公始筑城。秦置县。三国·魏为邺都。晋避怀帝讳,改为监漳。此后,历为前秦、后赵、东魏、北齐的首都。隋复为邺县,宋废。故址在今河北省监漳县西,河南省安阳市北
邺城的历史
失落的文明:邺城
邺城遗址位于河北省临漳县西南,这里曾经是六朝古都,这里曾铜雀春深,歌舞升平,魏王曹操曾在这里宴饮赋诗,抒发壮怀,“建安七子”曾在这里歌咏吟唱,探讨人生的要义……
而现在,这些鲜活的历史影像都湮没在滚滚的河水中,消失在熊熊的战火中,留给我们的只是地上残缺不全的城垣遗址和地下的碎砖片瓦,默默地诉说着曾经的繁华。正是“茫茫野草秋山外,丰碑是处成荒冢,华表千寻卧碧苔,坟前石马磨刀坏”(郑板桥诗)。
最早与邺城有关的著名历史人物是西门豹,我们在上中学时就知道“西门豹治邺”的故事。西门豹是个战功赫赫的武将,被魏文侯任命为邺令,他到任后,发现当地的三老、巫婆等地方豪绅、官吏对泛滥的漳河无计可施,竟想出了“河伯娶妇”的花招,蒙骗残害百姓,借机聚敛钱财。于是将计就计,惩治了地方恶势力。所谓河伯,指的是商王冥,商代时商王冥自商丘(今河南濮阳)迁都于邺,因商王冥曾任水官,故死后被尊为河伯。可见商代时已有邺城,春秋时齐桓公重新筑城,战国时属魏。西门豹治邺期间,对漳河进行治理,沿漳河修12渠(一说是西门豹之后的邺令史起所修),引河水灌民田,化害为利,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亩产达到6石4斗,这在当时是很高的产量。西门豹又实行“寓兵于农,藏粮于民”的政策,使邺城成为战国时期魏国的东北重镇,为邺城日后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人痛心的是,这位对魏国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物,却遭到一些小人的诬告,说他治理漳河时滥征民夫,魏文侯虽未听信谗言,他的儿子武侯继位后,却未放过西门豹。西门豹终于惨遭杀害,含冤而死。
战国末期,邺城归赵国。东汉末年,邺城成为袁绍的驻地,官渡之战曹操击败袁绍,攻占邺城,建安十八年(213年),定都于邺。此时曹操虽未称帝,却已称魏王,他把邺城当作王都,大兴土木,造就了邺城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据《水经注》记载,城垣东西长七里,南北五里,考古挖掘实际测量略小于记载。外城七个城门,城内有宫殿、衙署、苑囿等,楼台亭阁星罗棋布。左思《三都赋》中的“三都”即指魏都邺城、吴都建业,以及蜀都成都。在《魏都赋》中,左思用这样的语言描述当时邺城的繁华绮靡,“街冲辐辏,朱阙结隅”,“百隧毂击,连轸万贯,凭轼捶马,袖幕纷半”,“重闱洞出,锵锵济济。珍树猗猗,奇卉萋萋。蕙风如薰,甘露如醴。禁台省中,连闼对廊”。
邺城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城市,在城市的整体布局上,采用中轴线对称的手法。城内划分为宫殿区、贵族区和平民区。这种设计思路对后代的城市规划建设产生了巨大影响,隋唐的长安城、洛阳城、元明清三代皇城——北京城,乃至日本奈良,都是采用这种格局。
在邺城建筑中,最著名的当属“三台”,即金凤台、铜雀台、冰井台。三台均筑于邺北城西北角的城墙上,各相距六十步远,中间有二桥相连通。左思《魏都赋》说:“三台列峙而峥嵘”,传神地描写了三台的建筑形象。三台建成后,曹操命诸子登台,并让他们各自作赋,曹植出口成章,下笔立成,一时传为美谈。其中冰井台高8丈,有房屋140间,因上有藏冰的井而得名。井深15丈,可储藏大量的冰块、煤炭、粮食、食盐等物,以防不虞。如果说冰井台是仓库,那么铜雀台就是歌舞厅。铜雀台为三台之主台,高10丈,有屋百余间,曹操在戎马倥偬之余,也需要放松一下紧张的神经,就与文人骚客在铜雀台宴饮赋诗,或观赏姬妾宫女的歌舞表演。有时也在这里议决一些军国大事或接见贵宾,蔡文姬自匈奴归汉后,曹操就在铜雀台上接见和宴请了这位女诗人。一提起铜雀台,人们便会想到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其实铜雀台并不是困为杜牧的诗而出名 ,而是因��柑ㄌ�忻�拍敛湃ジ栌剿�?br>
李白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说:“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建安骨,即建安风骨。指活动于汉献帝建安年间(196-219)的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以及建安七子等人的诗作,有着刚健遒劲的共同风格, 文格清峻,文思通脱,文气驰骋,文藻华靡,人称“建安风骨”。建安七子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他们都居住于邺城,故又称“邺中七子”。建安七子能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影响的流派,得益于曹操这个领军人物对诗歌创作的热爱,更与邺城宽松安定的生活环境有关。
邺城的繁荣并未在曹魏时代达到顶峰。东晋末年十六国时期,后赵石虎定都于邺,石虎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生活极度奢侈,他对邺城又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扩建和增建。重修东、北城门,建齐斗楼、九华宫、观雀台、太武殿、华林苑、阅马台。仅铜雀台一项工程,就由原来十丈增高至十二丈,并于台上修建高十五丈的五层楼,共高二十七丈。楼顶置高一丈五的铜雀,舒翼若飞。那时的邺城,可谓金壁辉煌,恍若仙境。
历史的天空总是风云变幻,邺城的主人如走马灯你方唱罢我登场。继曹魏、后赵,之后冉魏、前燕、东魏、北齐也都定都于邺。公元350年后赵为冉魏所灭,两年后冉魏又被前燕慕容隽所灭,公元370年前燕又为前秦所灭。不久慕客垂建立后燕,战乱中曾入据邺城,使邺城受到严重毁坏。东魏天平元年,由洛阳迁都邺城,次年开始大规模修筑南邺城,南北二城中间共用一道城墙,南城故址在今河南安阳境内。后东魏改称北齐,公元577年北齐为北周所灭。隋文帝杨坚篡位建立隋朝,攻占邺城后,一把火将这个千年古都付之一炬,六朝繁华瞬间灰飞烟灭。
邺城初建时内城在漳水南岸,后漳水南移,今内城遗址已在漳水北岸,金戈铁马,雄图霸业,只剩下一堆残破的瓦当、纹砖、螭首、柱础,让人感慨之余,不禁想起了老百姓常说的那句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