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缶”字的读音是什么?
“缶”字的读音是:fǒu
释义: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午”字,即“杵”。下面是“缶”的本体。“杵”是棒子,可用来制坯。“缶”又是秦乐器,“杵”可以敲击成曲。本义:瓦器, 圆腹小口,用以盛酒浆等)
2.盛酒浆的瓦器。大腹小口,有盖。也有铜制的
3.一种古容量单位,等于十六斗。一说三十二斗
4.古代一种大肚子小口儿的瓦器。
5.古代一种瓦质的打击乐器。
击缶出自:
1.《诗·陈风·宛丘》:“坎其击缶, 宛丘 之道。”
2.《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於是, 秦王 不怿,为一击_。 相如 顾召 赵 御史书曰:‘某年月日, 秦王 为 赵王 击_。’”
3.明 陈汝元 《金莲记·偕计》:“堪嗟击缶千秋壮,莫道挥毫两鬓星。”
扩展资料缶出处:
1.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象形。——《说文》
2.盎谓之缶。——《尔雅》
3.贰用缶。——《易·坎》
4.以二缶钟惑。——《庄子·天地》。按,钟聚也。
5.有孚盈缶。——《易·比》。郑注:“汲器。”
6.坎其击缶。——《诗·陈风·宛丘》
7.击瓮叩缶。——《史记·李斯传》
8.五献之尊,门外缶,门内壶。——《礼记·礼器》
相关组词:庄缶 鼓缶 拊缶 _缶 西缶 土缶 击缶 陶缶 瓦缶 抚缶 酒缶 罂缶 敲缶 质缶
“缶”字的读音是:fǒu
释义: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午”字,即“杵”。下面是“缶”的本体。“杵”是棒子,可用来制坯。“缶”又是秦乐器,“杵”可以敲击成曲。本义:瓦器, 圆腹小口,用以盛酒浆等)
2.盛酒浆的瓦器。大腹小口,有盖。也有铜制的
3.一种古容量单位,等于十六斗。一说三十二斗
4.古代一种大肚子小口儿的瓦器。
5.古代一种瓦质的打击乐器。
击缶出自:
1.《诗·陈风·宛丘》:“坎其击缶, 宛丘 之道。”
2.《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於是, 秦王 不怿,为一击缻。 相如 顾召 赵 御史书曰:‘某年月日, 秦王 为 赵王 击缻。’”
3.明 陈汝元 《金莲记·偕计》:“堪嗟击缶千秋壮,莫道挥毫两鬓星。”
扩展资料缶出处:
1.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象形。——《说文》
2.盎谓之缶。——《尔雅》
3.贰用缶。——《易·坎》
4.以二缶钟惑。——《庄子·天地》。按,钟聚也。
5.有孚盈缶。——《易·比》。郑注:“汲器。”
6.坎其击缶。——《诗·陈风·宛丘》
7.击瓮叩缶。——《史记·李斯传》
8.五献之尊,门外缶,门内壶。——《礼记·礼器》
相关组词:庄缶 鼓缶 拊缶 甖缶 西缶 土缶 击缶 陶缶 瓦缶 抚缶 酒缶 罂缶 敲缶 质缶
fǒu 与“否”发音相同 “缶”一种瓦罐 土类乐器 中国八音中的土类乐器,主要的只有两种,一个是埙,另一个是缶。缶的形状很像一个小缸或火钵,是很少见的乐器。埙的历史悠久,目前发现最为古老的埙距今已有7000余年,最初只有一个吹口,有音孔,而后慢慢增加演变为八孔埙,十孔埙和半音埙。埙的音色柔美,音质圆润,颇有高处不胜寒的凄凉美感。 缶本是用来装酒的瓦器,敲打起来就算是音乐了。战国时候,秦王和赵王在渑池地方喝酒,秦王为了助酒兴,要赵王击缶,慑于强秦,赵王无奈只得不情愿地敲了一下缶,但秦王自己竟不敲,赵王的大臣蔺相如看不过去,一定要求秦王敲,不敲他就拼命,秦王没办法,只好也敲了一下。 这段故事在《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里有记载,现在给你原文和翻译(摘自百度)原文如下: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於西河外渑池。○索隐在西河之南,故云“外”。案:表在赵惠文王二十年也。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集解徐广曰:“二十年。”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盆鲊秦王,以相娱乐。”◇集解风俗通义曰:“缶者,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也。”○索隐鲊音缶。□正义鲊音瓶。秦王怒,不许。於是相如前进鲊,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鲊。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正义溅音赞。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於是秦王不怿,为一击鲊。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鲊”。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於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意思是: 公元前282年,秦国派大将白起攻取了赵国的简(今山西离石县西)和祁(今山西祁县)两块地方。次年,秦国又派兵攻占了赵国的石城(今河南朴县西南);又过了一年,再向赵国进攻,两国交战,赵国损失了两万多军队,但秦军的攻势也被遏止了。 公元前279年(赵惠文王二十年),秦昭王想和赵国讲和,以便集中力量攻击楚国,于是派使者到赵国,约赵王在西河外的渑池(今河南渑池县境内)见面,互修友好。赵王害怕,想不去,大将军廉颇和上大夫蔺相如商议,认为赵王推辞不去不好,就劝赵王去:“秦王约您会议,如果大王不去,那就显得赵国力小而胆怯了,还是去好。”赵王听从了廉、蔺二人的建议,蔺相如也随着赵王一起去了。 廉颇带领大军把赵王送到边境,临分手。对赵王说:“这次大王去渑池,路上来回的行程,加上会见的时间,估计前后不会超过三十天。为了防止意外,要是过了这个日期大王还未回来,请允许我们立太子为王,以断绝秦国扣留大王要挟赵国的念头。”赵王同意了。廉颇还在边境上布置了大量的军队,防备秦国的进攻。 到了渑池,见到秦王,双方行过礼,便在筵席上叙谈,酒到中巡,秦王对赵王说:“我听说你喜欢鼓瑟,我这里有瑟,就请你奏一支曲子助助兴吧!”赵王不敢推辞,只好弹了一曲。这时,秦国的御史走了过来,在简上写到: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赵王在渑池宴会,秦王命赵王鼓瑟。 蔺相如见此不悦,上前对秦王说:“赵王听说秦王擅长击缶(瓦盆),我这里有个缶,请你敲敲缶让大家高兴高兴。”秦王听了勃然大怒,不肯答应。蔺相如又端起缶走过去,献给秦王,秦王还是不肯敲。蔺相如就说:“现在我离大王只有五步,如果大王不答应,我拼着一死,也要溅你一身血。”意思是要和秦王拼命。 秦王的侍卫看到秦王受到胁迫,慌忙拔出刀来,要杀蔺相如。蔺相如瞪着双眼,大喝一声,吓得侍卫连连后退,秦王心里很不高兴,也只好勉强在缶上敲了几下。蔺相如回头叫来赵国的御史,也把这件事情记下来:某年某月某日,赵王和秦王在渑池宴会,赵王命秦王敲缶助兴。 秦国的大臣们见秦王没有占便宜,就说:“请赵王献出十五座城地为秦王祝寿!”蔺相如也不示弱,说:“请秦王拿咸阳(秦国都城,今陕西咸阳县东)为赵王祝福!” 一直到酒筵结束,蔺相如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机智勇敢地同秦国君臣进行了针锋相对、不屈不挠的斗争,挫败了秦国的图谋。秦国也知道廉颇率领大军驻扎在边境上,使用武力也得不到好处,便只好恭恭敬敬送赵国君臣回国。以后,秦、赵间暂时停止了战争。
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