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的意思
基本字义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7. 往,到:“吾欲~南海”。
本无意义多为:虚用、代词、修饰关系。
释义:
1、结构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结构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音节助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5、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6、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7、动词,往、到:“吾欲之南海”。
扩展资料
之的例句:
1、金银复本位制的、以之为基础的或应用之的。
2、而在今文学家看来,刘歆伪造群经、思篡孔统,以之作为新莽攘窃汉室之工具,乃孔学罪魁。
3、中国未来文化的发展,要充分保持儒家人文精神,并以之融摄中西方一切文化形态、文化思想。
4、所以之前的多巴胺是通过大脑的一个兴奋信号会感应到,然后大脑兴奋点上减少,这导致反应结果。
5、北极燕鸥在春季回到格陵兰的时候也以之字型方式飞行。
6、但索德林的失误却浪费了这一机会,并以之后两次回球触网将冠军头衔拱手送出。
7、最近,你可以这样说阿尤以之于洋基。
8、简金斯擅长使用地理资讯系统及遥测技术,以之为保育行动擘画优先顺序。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之
之,汉语常用字,读作zhī,最早见于甲骨文和金文。
本无意义多为:虚用、代词、修饰关系。
释义:
1、结构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2.结构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3.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4.音节助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5.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6.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7.动词,往、到:“吾欲~南海”。
8.. 通“也”义,其他两个“也”字,都作“之”字义。
扩展资料例句
1、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2、名之者谁?山之僧智仙也。(《醉翁亭记》)
3、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4、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小石潭记》)
5、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6、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
7、公(袁可立)曰:“吾自任之!”(明·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之 (字词)
学而时习之 之的意思:代词,它,指知识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后一个之的意思:助词,的
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之的意思:代词,它,指可以终身实行的准则
是问之在这里的意思:代词,它,指所问的内容
第一个只是一个过磁,他就是把意思转过一下古人用的意思就是正常用画学而时习之。学。天天在温习就会有更好的效果跟后面那个知只是一个乐的意思
加音轨 275722 +1080“之”的用法和意思 吴雅琪
带词的意思
之。⑴【代词】他,她,它(们)。例:①人皆吊之。(之:他,指上文善术者)。②以刀劈狼首,数刀毙之。(之:它,指狼。)。③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本义项指后一个“之”:她,指燕后。)。④彼竭我盈,故克之。(之:他们,指齐军。)。⑤我见相如,必辱之。(之:他,指相如。)。⑥以杜君言泛讯之。(之:他们,旨狱中囚犯。)。⑦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之:它,指上文府吏的话。)。⑧遽扑之,入石穴中。(之:它,指蟋蟀。)。⑨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本义项指后一个“之”它指兵器。)。⑵翻译为:的。例:①近塞之人,死者十九。(《塞翁失马》)。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③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④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⑶【动词】往,到......去。例:①如欲之南海,何如。(《为学》)。②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本义项指前一个“之”。)。③诸将请所之。④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本义项指前一个“之”。)。⑤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⑥于是弃其家走之关中。⑦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本义项指后一个之“之”。)。⑧然后驱而之善,固民之从之也轻。(本义项指第一个“之”)。⑷这,此。例: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本义项指后一个“之”。)。②其上以构脂、腊和氏灰之类昌之。(本义项指前一个之。)。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④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⑤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⑥郯子之,其贤不及孔子。⑦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为之谋。(本义项指中间一个。)。⑸作宾语前置(倒装句)的标志。例:①何陋之有。②宋何罪之有。③句读之不知。④何功之有哉。⑤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本义项指后一个之。)。⑹我。例:①君将哀而生之乎。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③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④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数存之。⑤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⑥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之以为戮:以之为戮。之:指我们。)。⑺用在句末补足音节,无实义。例: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本义项指后一个之。)。⑻用在主谓结构中,表示了消句子独立性。例: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②乐郊乐郊,谁之永号。③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⑼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例:①云之崔嵬。②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⑽用在句中(常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
复制知道口令可打开页面$ePezsdyT$
马言理之是什么意思?‘
(1)用作代词,又分为几种情况:
1〉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做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2〉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
3〉活用作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相当于“我”“你”
(2)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
1〉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 ,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2〉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
3〉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4〉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
5〉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
6〉用在表示间的分句中作状语,常与“也”字呼应,相当于“·······的时候”。
意思:
1〉到······去。
2〉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
3〉指示代词。这、此。
4〉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助词“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