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寒性是什么意思?
中医论体质与养生
阴虚体质养生法
● 体质特点
形体消瘦、面色潮红、口燥咽干、心中烦燥、手足心热、失眠多梦、大便干、小便黄、多喜冷饮、脉细数、舌红少苔。或伴有干咳少痰、潮热盗汗(肺阴虚);或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心阴虚);或腰酸背痛、眩晕耳鸣、男子遗精、女子月经量少色黯红(肾阴虚);或胁痛、视物昏花(肝阴虚)。
● 养生原则
滋阴清热,滋养肝肾,阴虚体质者关键在补阴;五脏之中,肝藏血,肾藏精,同居下焦,所以,以滋养肝肾二脏为要。
● 养生方法
精神调养:此体质之人性情较急躁,常常心烦易怒,这是阴虚火旺,火扰神明之故,故应遵循《黄帝内经》中“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之养神****。
环境调摄:此种人形体多瘦小,而瘦人多火,常手足心热,口咽干燥,畏热喜凉,冬寒易过,夏热难受,故在炎热的夏季应注意避暑。
饮食调养:应滋阴潜阳,宜清淡,少吃肥腻厚味、燥烈之品。
阳虚体质养生法
● 体质特点
形体白胖或面色淡白无华、平素畏寒喜暖、四肢倦怠、小便清长、大便溏泄、口淡唇白、常自汗出、脉沉无力、舌淡胖边有齿印。其人患病则易从寒化、可见畏寒蜷卧、四肢厥冷、或腹中绵绵作痛、喜温喜按;或身面浮肿、小便不利;或腰酸冷痛、下利清谷;或阳痿滑精、宫寒不孕;或胸背彻痛、咳喘心悸;或夜尿频多、小便失禁。
● 养生原则
温补脾肾以祛寒,阳虚者关键在补阳。五脏之中,肾为一身的阳气之根本,脾为阳气生化之源,故当着重补之。
● 养生方法
精神调养:中医认为,阳虚是气虚的进一步发展,故而阳气不足者常表现出情绪不佳,易于悲哀,故必须加强精神调养,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感,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
环境调摄:此种体质多形寒肢冷,喜暖怕凉,不耐秋冬,故阳虚体质者尤应重环境调摄,提高人体抵抗力。
饮食调养:多食有壮阳作用的食品,如羊肉、狗肉、鹿肉,根据“春夏养阳”的法则,夏日三伏,每伏可食羊肉附子汤一次,配合天地阳旺之时,以壮人体之阳。
气虚体质养生法
● 体质特点
形体消瘦或偏胖,体倦乏力,少气懒言,语声低怯,面色苍白,常自汗出,动则尤甚,心悸食少,舌淡胖苔白,脉虚弱。若患病则诸症加重,或伴有气短懒言、咳喘无力;或食少腹胀、大便溏泄;或脱肛、子宫脱垂;或心悸怔忡、精神疲惫;或腰膝酸软、小便频多,男子滑精早泄、女子白带清稀。
● 养生原则
补气养气,因肺主一身之气,肾藏元气,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故脾、肺、肾皆当补之。
● 养生方法
饮食调养:可常食粳米、山药、小麦、大枣、胡萝卜、香菇、鸡肉、鹅肉、兔肉、鹌鹑、青鱼、鲢鱼等。
血虚体质养生法
● 体质特点
面色苍白无华或萎黄、肌肤干燥、唇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多梦、肢端发麻、舌质淡、脉细无力。
● 养生原则
补血养血,因心主血脉,肝藏血,脾统血,故心、肝、脾皆当补之。
● 养生方法
起居调摄:要谨防“久视伤血”,不可劳心过度。
饮食调养:可常食桑堪、桂圆、何首乌、黄精、熟地、黑木耳、菠菜、胡萝卜、牛肝、乌鸡、甲鱼、海参等食物。
阳盛体质养生法
● 体质特点
形体壮实,面赤烦燥,声高气粗,喜凉怕热,口渴喜冷饮,小便短赤,大便熏臭为其特点。若病则易从热化,而见高热,脉洪数有力,大渴,喜冷饮等症。
● 养生方法
精神修养:阳盛之人好动易发怒,故平日要加强道德修养和意志锻炼,培养良好的性格,用意识控制自己,遇到可怒之事,用理性克服情感上的冲动。
饮食调理:饮食方面多用滋阴降火、清淡之品,忌辛辣燥烈食物,对于牛肉、狗肉、鹿肉等温阳食物宜少食用,多食水果、蔬菜。酒性辛热上行,阳盛之人切勿酗酒。
血瘀体质养生法
● 体质特点
面色晦滞,体口唇色暗,眼眶暗黑,肌肤甲错,易出血,舌紫暗或有瘀点,脉细涩或结代。若病则上述特征加重,可有头、胸、胁、少腹或四肢等处刺痛。口唇青紫或有出血倾向,吐血、便血等,或腹内有瘕积块,妇女痛经、经闭、崩漏等。
● 养生方法
运动锻炼:多做有益于心脏血脉的活动,如太极拳、八段锦、长寿功、内养操、保健按摩术等,以全身各部都能活动、助气血运行为原则。
精神调养:血瘀体质在精神调养上,要培养乐观的情绪。精神愉快则气血和畅,营卫流通,有利血瘀体质的改善。反之,苦闷、忧郁则可加重血瘀倾向。
饮食调理:可常食桃仁、油菜、慈菇、黑大豆等具有活血祛瘀作用的食物,酒可少量常饮,醋可多吃。
痰湿体质养生法
● 体质特点
形体肥胖、嗜食肥甘、神倦、懒动、嗜睡、身重如裹、口中粘腻或便溏、脉濡而滑、舌体胖、苔白滑腻。若病则胸脘痞闷,咳喘痰多;或食少,恶心呕吐,大便溏泄;或四肢浮肿,按之凹陷,小便不利或浑浊;或头身重困,关节疼痛重着、肌肤麻木不仁;或妇女白带过多。
● 养生方法
环境调摄:不宜居住在潮湿的环境里;在阴雨季节,要注意湿邪的侵袭。
饮食调理:少食肥甘厚味,酒类也不宜多饮,且勿过饱。多吃些蔬菜、水果,尤其是一些具有健脾利湿、化痰祛痰的食物,更应多食之。
气郁体质养生法
● 体质特点
形体消瘦或偏胖,面色苍暗或萎黄,平素性情急躁易怒,易于激动,或忧郁寡欢,胸闷不舒,喜叹息,舌淡红,苔白,脉弦。若病则胸胁胀痛或窜痛;或乳房小腹胀痛,月经不调,痛经;或咽中梗阻,如有异物;或颈项瘿瘤;或胃脘胀痛,泛吐酸水,呃逆嗳气;或腹痛肠鸣,大便泄利不爽;或气上冲逆,头痛眩晕,昏仆吐衄。
● 养生方法
调摄情志:此种人性格内向,神情常处于抑郁状态,根据《内经》“喜胜忧”的原则,应主动寻求快乐。
饮食调理:可少量饮酒,以通利血脉,提高情绪。多食一些能行气的食物,如佛手、橙子、柑皮、香橼等。
简单的说就是你的体质有点弱
(一)诀窍 你的冬天不再手脚冰冷
手脚冰凉四大原因
一、循环障碍
1、心脏衰弱,无法使血液供应到身体末梢部位。
2、贫血:循环血量不足或血红素和红血球偏低。
3、人体血管收缩、血液回流能力就会减弱,使得手脚特别是指尖部分血液循环不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末梢循环不良”。
二、阳气不足
中医认为,手脚冰凉是一种“闭症”,所谓“闭”即是不通,受到天气转凉或身体受凉等因素的影响,致使肝脉受寒,肝脏的造血功能受到影响,导致肾脏阳气不足,肢体冷凉,手脚发红或发白,甚至出现疼痛的感觉。
三、月经和生育引起的激素变化
在有手脚发凉症状的人群中,女性占绝大多数。这是激素变化通过影响神经系统导致皮下血管收缩和血液流量减少,从而引发寒症。
四、疾病因素
有雷诺病和雷诺现象、多发性大动脉炎,多发生于青年女性。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则多发生于中年男性。
此外,精神压力过大、心理过分敏感、平时过度操心、时常心神不安的人也是手足寒症的高发人群。
手脚冰凉的危害
手脚冰凉会导致女性月经少、月经不调,甚至不孕;女性在经期、孕期和产期等特殊生理时期,由于体虚,更容易引起手脚冰凉。如果不及时加以预防,会导致精神不佳、身体畏寒。长期手脚冰凉在冬季还可能导致手脚冻伤。另外与风湿病、胃病等疾病有关。
(二)防治手脚冰凉七绝招
如果是疾病原因引起的,自然需要先治疗疾病。对于非疾病原因的手脚冰凉,要从日常生活各方面来着手,快快开始运动、食疗、吃药膳、泡澡、按摩……自然会四肢温暖、面色红润。
1、保暖
美丽“冻”人要不得。要特别注意腿、脚的保暖,如果下肢保暖做得好,全身都会觉得暖和。不要穿太紧的衣服,因为衣服过紧会阻碍血液循环。晚上睡觉前,记得泡脚,脚热了更容易入睡。
2、运动
一早起来做做运动,让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加速,一整天都会充满活力,不容易发冷。简单的爬楼梯、原地跳跃等都有助于强化体温调节能力。
3、饮食
多补充维生素E;多吃含烟酸的食物和B族维生素,能扩张末梢血管;多吃坚果、胡萝卜等温热性食物,避免吃生冷的食物、冰品或喝冷饮;适当吃吃辛辣食物如辣椒、胡椒、芥末等可促进血液循环。
4、服用中药
中医有固定的处方来治疗手脚冰冷,如十全大补汤、八珍汤、四物汤、理中汤等。这些中药通常较适合虚寒体质的人。不过最好还是请中医师开药比较好。
5、按时吃饭
不要偏食、过度减肥,让身体储存些适量的脂肪,可帮助维持体温。如果,预先知道今天因工作忙碌,无法按时吃饭,可先准备些饼干、面包,或是人参茶等适时地补充热量。
6、泡澡
在热水中加入生姜或甘菊、肉桂、迷迭香等精油、辣椒入浴剂等,皆可促进血液循环,让身体暖和起来。
最近阿森大木桶推出的太极藏药火龙浴通过加了藏药的木桶浴、藏药浸泡的火龙经络条进行背部经络火龙浴、芳香精油经络排毒、耳烛颅脑减压等方式,两个半小时的操作提升阳气,祛病延年。
7、按摩阳池穴能暖身
阳池这个名字就意味着囤聚太阳的热量。阳池穴在人的手背手腕上,位置正好在手背间骨的集合部位。寻找的方法是,先将手背往上翘,在手腕上会出现几道皱褶,在靠近手背那一侧的皱褶上按压,在中心处会找到一个压痛点,这个点就是阳池穴了。阳池穴是支配全身血液循环及荷尔蒙分泌的重要穴位。只要刺激这一穴位,便可迅速畅通血液循环,温和身体。
刺激阳池穴,要慢慢地进行,时间要长,力度要缓。最好是两手齐用,先以一只手的中指按压另一手的阳池穴,再换过来用另一只手的中指按压这只手上的阳池穴。这种姿势可以自然地使力量由中指传到阳池穴内,还用不着别人帮忙。手脚发冷的女性,一般只要坚持刺激阳池穴,便可不为冬天的来临而发愁。
另外按揉涌泉穴、劳宫穴、气冲穴,拍打肾俞穴都有一定的作用。
(三)怕冷的小女人应该吃多些什么?
寒冷的冬天,除了加强体育锻炼、多穿衣服外,日常如能多些御寒食物,可以提高机体的抗寒能力。生活中常见的御寒食物有:
肉类:以狗肉、羊肉、牛肉、鹿肉的御寒效果较好。它们含 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脂肪高,有益肾壮阳、温中暖下、补气活血之效。
吃这些肉可使阳虚之体代谢加快,内分泌功能增强,从而达到御寒作用。
根茎类:医学研究人员发现,人怕冷与机体无机盐缺乏有关。藕、胡萝卜、百合、山芋、青菜、大白菜等含有丰富的无机盐,这类食物不妨与其他食品掺杂食用。
辛辣食物:辣椒含有辣椒素,生姜含有芳香性挥发油,胡椒含胡椒碱。吃这些辛辣食物可以驱风散寒,促进血液循环,增加体温。
含碘食物:海带、紫菜、海盐、发菜、海蜇、蛤蜊、大白菜、菠菜、玉米等含碘食物可以促进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
甲状腺激素具有生热效应,它能加速体内(除脑、腺、子宫外)绝大多数 组织细胞的氧化过程,增加产热,使基础代谢率增高,皮肤血液循环加强,抗冷御寒。
含铁高的食物: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人体血液中缺铁也怕冷。
贫血的妇女体温较正常血色素的妇女低 0.7℃,产热量少13%,当增加铁质摄入后,其耐寒能力明显增强。 因此,怕冷的妇女可有意识地增加含铁量高的食物摄入,如动物肝脏、瘦肉、菠菜、蛋黄等。
---转自39网
一般来说,人的体质往往分为由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体质不同的人,平时的表现也大有不同,人的体质通常分为热性、寒性、过敏体质、血虚体质等。通常来说,寒性体质会出现在女性身上。那么,寒性体质有哪些表现呢?寒性体质形成的原因又是什么?
一、寒性体质的表现
寒性体质的人,不容易觉得口渴,四肢经常会变得冰冷,即使是在夏天也不会感到很温暖。并且,寒性体质的人对气候的变化特别敏感,容易受寒。脸色通常比一般人要苍白,看起来会有一点病态的感觉。尤其是不爱出汗,哪怕是大量的运动或是炎炎的夏日都不太会出汗。
二、引发寒性体质的原因
造成寒性体质既有先天的原因,又有后天的原因。先天的原因可能是身体内部属于阴性,导致阴阳失调。后天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过多的饮用冷饮、吃冰淇淋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冬天时的保暖不到位,常年受寒也会造成寒性的体质。
三、寒性体质的调理
1、做一些腹部热敷。对于女性来说,腹部最容易受寒,进而影响全身。因此,平时多拿热敷包敷在腹部进行热敷,而寒冷的冬天可以使用暖宝宝贴在腹部的位置。保证腹部的温暖可以有效的避免寒气入体,缓解寒性体质。
2、每晚以热水泡脚。晚上九点,是泡脚的最佳时间,此时人体会进入一个排毒期。以热水泡脚能够促进血液循环,而且体寒的女性可以在泡脚水中加入少许艾叶、姜片,更能起到驱寒的效果。但是,要将水温控制在舒适不烫的程度,通常浸泡五分钟左右就可以。
3、多进行小型有氧运动。很多女性的寒性体质是由血液循环不畅造成的,因此可以适当做一些小型的有氧运动来促进血液循环,仰卧起坐、瑜伽等都是很适宜的运动。
4、洗脚后进行足部按摩。寒从脚底起,足部的穴位对应很多人体器官,适当的进行按压对于保持身体健康很有效果。
5、多进食温热食物,尽量避免寒性食物。多吃一些羊肉、牛肉等,它们都属于温补的食物,对于体寒的女性很有好处。
简单的说就是你的体质有点弱
(一)诀窍 你的冬天不再手脚冰冷
手脚冰凉四大原因
一、循环障碍
1、心脏衰弱,无法使血液供应到身体末梢部位。
2、贫血:循环血量不足或血红素和红血球偏低。
3、人体血管收缩、血液回流能力就会减弱,使得手脚特别是指尖部分血液循环不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末梢循环不良”。
二、阳气不足
中医认为,手脚冰凉是一种“闭症”,所谓“闭”即是不通,受到天气转凉或身体受凉等因素的影响,致使肝脉受寒,肝脏的造血功能受到影响,导致肾脏阳气不足,肢体冷凉,手脚发红或发白,甚至出现疼痛的感觉。
三、月经和生育引起的激素变化
在有手脚发凉症状的人群中,女性占绝大多数。这是激素变化通过影响神经系统导致皮下血管收缩和血液流量减少,从而引发寒症。
四、疾病因素
有雷诺病和雷诺现象、多发性大动脉炎,多发生于青年女性。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则多发生于中年男性。
此外,精神压力过大、心理过分敏感、平时过度操心、时常心神不安的人也是手足寒症的高发人群。
手脚冰凉的危害
手脚冰凉会导致女性月经少、月经不调,甚至不孕;女性在经期、孕期和产期等特殊生理时期,由于体虚,更容易引起手脚冰凉。如果不及时加以预防,会导致精神不佳、身体畏寒。长期手脚冰凉在冬季还可能导致手脚冻伤。另外与风湿病、胃病等疾病有关。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是平衡的有机整体,体弱的根本原因是阴阳失衡。寒体性质是身体内部阴气过剩,导致阴阳失调。具体表现:内脏下垂,对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功能减弱,以至身体对热量吸收减少,身体呈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