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笔顺查询网 田字格笔顺笔画 字帖生成器
汉字笔顺查询网 » 汉字文化 » 汉字知识 » 三国中水镜先生说:孔明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是什么意思

三国中水镜先生说:孔明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是什么意思

关键词:三国中水镜先生说:孔明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是什么意思 来源:汉字笔顺查询 浏览:230次 时间:2021-06-16

三国中水镜先生说:孔明虽得其主,不得其时。这句话的意思是:
诸葛亮遇到了刘备这样的明主,但是他出生在一个乱世之中,一生操劳是在所难免的,最后诸葛亮无功而返,病死五丈原也说明了这一点。
诸葛亮一心为大汉尽忠,但是他尽忠的时候,大汉其实已经是一个空壳子了,而且当时曹魏、孙吴的政权都是非常强大的,如果诸葛亮要实现自己兴复汉室的目标,可以说是非常困难的,这就是所谓的未得其时。
这句话中的,孔明未得其时,并不仅仅是指诸葛亮投奔刘备的时间。未得其时中的这个“时”字指的是天时中的时,是诸葛亮出山没有天时这一优势。正是因为他没有天时这一优势,所以他六出祁山都没有成功,最后还病死在了五丈原上,最后落得个出身未接身先死的悲壮结局。

扩展资料:水镜先生(司马徽)生平:
水镜先生一般指司马徽(道家代表人物),司马徽(?—208年),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名士,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有“水镜先生”之称。
司马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为人清高拔俗,学识广博,有知人论世、鉴别人才的能力,受到世人的敬重。
南郡人庞统听说司马德操(司马徽)住在颖川,所以走了两千里路去拜访他。到了颖川,正遇上司马徽正在采桑叶,庞统便在车里对司马徽说:“我听说大丈夫处世,就应该地位非常显赫,哪有压抑巨大水流的流量,去做治丝妇女的事!”
德操说:“您暂且下车。您只知道走小路快,却不担心迷路。从前伯成宁愿耕作,也不羡慕诸侯的荣耀;原宪宁愿住在以桑木为门轴的简陋屋舍里,也不愿住官邸。哪有住在豪华的房屋里,外出骑肥壮的马,左右要有十几个侍女侍候,才算是与众不同的道理呢?
这正是隐士许由、巢父感慨的原因,也是清廉之士伯夷、叔齐长叹的来由。即使有吕不韦的爵位,齐景公的富有,也是不值得尊敬的。”庞统说:“我出生在边远偏僻的地方,很少见识到大道理。如果不叩击一下声音洪亮的钟鼓,那就不知道它的声音之响。”
司马徽与庞统相互交谈,不分昼夜。谈论后,司马徽对庞统十分惊异,并称庞统是南州名士之首,使庞统渐渐为他人所知。
参考资料:司马徽-百度百科

三国中水镜先生说:孔明虽得其主,不得其时。这句话的意思是:
诸葛亮遇到了刘备这样的明主,但是他出生在一个乱世之中,一生操劳是在所难免的,最后诸葛亮无功而返,病死五丈原也说明了这一点。
诸葛亮一心为大汉尽忠,但是他尽忠的时候,大汉其实已经是一个空壳子了,而且当时曹魏、孙吴的政权都是非常强大的,如果诸葛亮要实现自己兴复汉室的目标,可以说是非常困难的,这就是所谓的未得其时。
这句话中的,孔明未得其时,并不仅仅是指诸葛亮投奔刘备的时间。未得其时中的这个“时”字指的是天时中的时,是诸葛亮出山没有天时这一优势。正是因为他没有天时这一优势,所以他六出祁山都没有成功,最后还病死在了五丈原上,最后落得个出身未接身先死的悲壮结局。

文学形象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司马徽出现在第三十五回和第三十七回。
刘备马跃檀溪后,偶然相遇司马徽。司马徽向刘备举荐诸葛亮和庞统,并称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刘备随后夜宿庄院。次日,司马徽自称“山野闲散之人”,谢绝了刘备请求他出山辅佐的好意。不久,赵云率军寻找到庄前,刘备便随赵云离开。
其后,刘备准备拜访诸葛亮,司马徽想要探访徐庶,但徐庶已经中曹操的计策前往许昌,刘备向司马徽提起徐庶举荐诸葛亮的事情,司马徽再次力荐诸葛亮。

其一为天时 ,其二为大势 。
其一 : 天时 , 顾名思义孔明出山时 , 曹操已独据天下其七八 。 而刘备兵不过几千 。 另 , 刘备经常自诩匡扶汉室 , 而众人皆知汉室气运已尽 ,可刘备还不自知仍自诩为汉室宗亲 。 其实匡扶汉室只为起兵之名但万万不可以此自诩而打天下 。 此为天时 ,天时地利人和 , 曹操挟天子独占天时 , 孙权占地利 , 刘备则独占人和 。
其二 : 大势 , 自曹操得天子以挟天子令诸侯为名 , 独顺大势而为 。 荀彧曾言 :主公最善顺势而为 。 此时曹操天下独占七八 , 拥兵百万 。 兵将谋士虽不如刘备 , 但良将众多 ,且荀彧郭嘉程昱虽不如孔明 ,但差之不远矣 。此为大势所趋 。
个人见解 , 如刘备其仁义迂腐减其三 ,则可与曹操平分天下 , 而去其五 ,则独占天下 。 其实孔明出山时机无谓 , 但个人认为其意思大致是刘备生不逢时 。此人如若在太平盛世绝为明君 , 但生于乱世则必败矣 。
纵观古往今来 , 秦皇嗜杀如命得天下 , 唐皇世明杀其兄得皇位 ,宋朝黄袍加身起兵得天下 , 明朝朱元璋性嗜杀 。 其他无疑为此 , 哪位开朝皇帝为仁义之君 ? 故刘备生不逢时 。 徐州再三退让终得其州 , 荆州则再次退让 。 以此得知刘备虽明主 ,但却不该生于乱世 。
其上只为个人愚见 , 各位客观勿怪 。

水镜先生说的不对,其实应该是孔明得其时,未得其主。刘备虽为枭雄,实则既无战略眼光也无战术能力,关键时候还刚愎自用。国家分裂需要能人一统,这叫逢其时。国家一片大好还需你做甚?

孔明得到了一个会识才,用才的君主刘备,事后也证明了刘备确实重用了诸葛.但是征伐打仗,扩张版图并不是其最大的优点.无奈这又是一个乱世,大家都想创业当皇帝,包括刘备在内,诸葛也不得不跟着到处打仗.
最后结果你也知道了,偏安一隅的时候,把巴蜀之地治理的井井有条,具体的可以看三国志陈寿对诸葛治下的巴蜀的评价,基本上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情景.但是打仗的时候,六出祁山,外人评价贬大于褒,事实也差不多,当然这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不过确实再没有给蜀国争取更多土地,更大版图了.
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孔明得到了会用他的刘备,但这个乱世不适合诸葛发挥长项,有点生不逢时的意思.

诸葛令虽然遇到了能够让自己施展才的地明主,可是此时汉室已式微,尽管孔明身负雄才大略,怀抱天下,然想辅助刘备复兴汉室已经无望了,可谓生不逢时,难道不可惜吗?“卧龙虽得其主,未得其时”这句话中的“时”指的不是诸葛亮投奔刘备的时机,而是人们常说的“天时、地利、人和”中的“天时”。“卧龙虽得其主”是说诸葛亮投奔刘备是找对了人,但“未得其时”,意思是说诸葛亮不得“天时”,所以他六出祁山不胜,最后秋风五丈原,只落得一个“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结局。实际上,这句话是小说中写的司马徽的一句谶语,而不是说当时诸葛亮的某个情况,所以司马徽才会为诸葛亮感到可惜。转

他们都在胡扯,事后诸葛亮!我来告诉你什么意思!当时刘备47岁,诸葛亮27岁,刘备已到暮年,诸葛亮正当壮年,水镜先生饱读史书,知道千古君臣相遇,年龄不能差太多,尤其是君!看看商鞅为什么能成功,就是秦孝公才20出头,吴起为什么会失败,就是楚悼王太老了!水镜先生着眼于此,才会说不得其时!事实证明,刘备死的早!可能你会问,刘备死了,诸葛亮还是一样大权在握,不是一样在继续刘备生前政策和目标吗?告诉你,刘备就是刘备,诸葛亮是诸葛亮,虽然目标一致,但是,谁当这个家,结果就有本质的区别!刘备天生就有一个领导者,他有他的个人魅力,可诸葛亮就不行了!刘备有皇叔身份,有礼贤下士的气量,打荆州有荆州的才俊相辅,打益州有益州的人才帮忙,可诸葛亮呢,是不是只知道一个姜维?所以,回答历史问题,要以当代人来看!

为什么水镜先生说诸葛亮“虽得其主,不得其时”?

欲得天下需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其中最重要的天时被曹操所占,挟天子以令诸侯,徐图霸业,天下九州,曹操已独占一大半。孔明出山时,天时已失。而江东有长江天险,占尽地利。所以留给刘备的只有人和。就是这个人和。也被一分为三,刘备只占其一而已。刘备虽是明主,但此时的天下格局已经非常明朗了,孔明不可能不明白仅凭一己之力,根本无法力挽狂澜。最好的结局就是三分天下。所以水镜先生才会说孔明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惜哉!如果孔明能早早的遇到刘皇叔,或许蜀汉的历史将会改写。

汉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