梆字是什么意思
禅林用来通知大众入浴、斋食等的鸣器。又作饭梆、木鱼、鱼鼓、鱼板、鱼梆、鸣鱼。在古代禅林中,常挂于浴室,供作鸣击,以通知大众入浴。现今一般寺院常悬挂于斋堂外,用来通知大众用斋。
梆1 〔bānɡ ㄅㄤ〕
〔《广韵》博江切,平江,帮。〕
1.梆子。《西游记》第七四回:“[ 孙悟空 ]也变做个小妖儿,照依他敲着梆,摇着铃,掮着旗。”《儒林外史》第二二回:“知县才发二梆,不曾坐堂。” 张天翼 《新生》:“什么地方在那里打更,一下一下的梆声仿佛敲到了他的心脏上。”参见“ 梆子 ”。2.象声词。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胡家村》:“促织之别种三……其首大者,声梆、梆,曰梆子头。”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九章:“ 罗大方 拿下唱片往地下一摔,唱片梆的一声立刻粉碎。”3.方言。打,敲击。 孙犁 《村歌》上篇一:“她仰着头望着树尖,像是寻找哪一个枣儿红的透,吃着可口,好动手去梆。”如:你要尽跟我闹矛盾,我可拿笤帚疙瘩梆你!4.硬,生硬。参见“ 梆硬 ”。5.量词。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九》:“买飞松一梆於 刘 姓者家。飞松者,一名狐实,亦作梧实。”
【梆子】1.巡更或旧时衙门用以集散人众所敲的响器。用竹子或挖空的木头制成。《水浒传》第二回:“那庄前庄后,庄东庄西,三四百 史 家庄户,听得梆子响,都拖枪拽棒,聚起三四百人,一齐都到 史家庄 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二回:“外面那洋号一回一回的,吹得呜呜响,人来人往的脚步声,又是那打更的梆子敲个不住,如何睡得着。” 巴金 《砂丁》一:“二更的梆子果然响起来,清脆的木头的声音在这静夜里和那一声两声的狗叫互相应答。”2.打击乐器。用两根长短不同的硬木棒制成,两手各执其一,互击发音以按节拍。是梆子腔的伴奏乐器。3.指梆子腔。《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无如老爷的天性又生来的合看戏这桩事不甚相近,甚麽叫作宾白合套,切末排塲,平日一概不曾留过这番心,再讲不到梆子、二黄了。”
【梆子腔】戏曲声腔。我国北方用硬木梆子作打击乐器以按节拍的剧种的统称。如秦腔(陕西梆子)、晋剧(山西梆子)、豫剧(河南梆子)以及河北梆子、山东梆子等。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封台》:“ 咸丰 以后,专重二簧,近则并重秦腔。秦腔者,即俗所谓梆子腔。”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一章:“在他闪着快乐的红眼睛、哼着梆子腔回来的路上,不等到家,他的收获物就剩不下多少了。”
【梆子头】形体像促织的一种昆虫。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胡家村》:“促织之别种三,肥大倍焉者,色泽如油,其声呦、呦、呦,曰油葫芦。其首大者,声梆、梆,曰梆子头……三者不能鬭而能声,摈於养者。”
【梆子戏】梆子腔系统的各种戏剧。 葛洛 《龙店乡的喜日》:“昨晚县城里有剧团在演梆子戏,听说今晚还要演哩。”参见“ 梆子腔 ”。
【梆梆硬】形容很坚硬。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段:“ 秦敏 浑身带着股霜雪气味,眼睫毛挂着白霜,口罩冻的梆梆硬。”
【梆梆枪】方言。长枪。《红色歌谣集·赤卫队之歌》:“背上背的嘛嗹嗹,梆梆枪那嘛溜溜,见了嘛敌人嘛哎哟打一仗啊?痹�ⅲ骸?四川 方言,即长枪。”
【梆硬】1.形容很坚硬。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十二章:“那些伤员都是在前方绑扎所临时急救后就抬下来的,血衣也没有换,冻得梆硬。”2.形容态度生硬。 克非 《春潮急》九:“去呼叫的三个小青年态度梆硬,他料到情势不妙,心头很觉惊惶。”
【梆鼓】梆子和鼓。报更的响器。 清 赵翼 《独夜》诗:“丽谯梆鼓夜初长,节物经秋爱浅凉。”
【梆锣】梆子和铜锣。报更的响器。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保甲·守御救援》:“每晚各街拨派户丁五人,持梆锣器械,往来巡逻,按更次鸣锣敲梆,直至天明。”《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可奈墙外是梆锣聒噪,堂上是人语喧哗,再也莫想睡得稳。”
梆释义:1.打更等用的梆子。2.用棍子等打;敲。3.敲打木头的声音。梆bang(本义:木名)梆子,用竹筒或挖空木头做成的发声器。用于巡更或聚众知县才发二梆,不曾坐堂。——《儒林外史》中国地方戏曲梆子腔打击乐器梆子的简称。实际功用:禅林用来通知大众入浴、斋食等的鸣器。又作饭梆、木鱼、鱼鼓、鱼板、鱼梆、鸣鱼。在古代禅林中,常挂于浴室,供作鸣击,以通知大众入浴。现今一般寺院常悬挂于斋堂外,用来通知大众用斋。
梆1 〔bānɡ ㄅㄤ〕
禅林用来通知大众入浴、斋食等的鸣器。又作饭梆、木鱼、鱼鼓、鱼板、鱼梆、鸣鱼。在古代禅林中,常挂于浴室,供作鸣击,以通知大众入浴。现今一般寺院常悬挂于斋堂外,用来通知大众用斋。
一种木制工具
主要用来发出声音
如卖豆腐的、晚上打更的都要敲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