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笔顺查询网 田字格笔顺笔画 字帖生成器
汉字笔顺查询网 » 汉字文化 » 汉字知识 » 国的最初含义?

国的最初含义?

关键词:国的最初含义? 来源:汉字笔顺查询 浏览:282次 时间:2020-10-28

国(拼音:guó)是汉语常用字,始见于商代。本义指疆域,地域。这个意思后来写作“域”。引申指地区,区域。又引申指分封的诸侯国。后泛指国家。也指国都。
2019年11月20日,“汉语盘点2019”活动启动,清博大数据推荐的国内字为“国、爱、治、纪、会”。 [1]
中文名 国 外文名 state;country 拼音 guó 注 音 ㄍㄨㄛˊ 部首 囗 统一码 56FD 五 笔 LGYI 仓 颉 WMGI 繁 体 国 异 体 囯、囻、圀、䆐 笔画数 3+5 笔 顺 丨フ一一丨一丶一 平水韵部 入声十三职 [2] 郑 码 JDCS 字 级 一级(1081) [3] 结 构 合体字;全包围结构
字源解说编辑
【甲组】演变流程图(摘自《字源谈趣》)
【甲组】演变流程图(摘自《字源谈趣》) [4]
【乙组】演变流程图(摘自《字源》)
【乙组】演变流程图(摘自《字源》) [5]
“国”的初文是“或”,也是“域”的古字。左图A、右图1-5是周代中期金文,就是较早的“国”。字本义是“邦国”“封邑”。字的构形,有土地(“一”),有保卫城池土地的武力“戈”。右图2中,“囗”的四方都有一横,这四横可能表示这重地是有人在四边把守着的。后来这四笔,简化成一笔;到了周代晚期的金文(左图B;右图5、8 亦有秦汉以后之说),“或”因借用为或然之“或”及疑惑之“或”,外面加了个“囗(wéi)”,表示疆土地域的范围,读guó。秦代的小篆(左图C)继承了晚周金文的形体,后隶变为左图D和楷化为图E。便把“国”变成定型的方块字了。
“国”的繁体字有十一画,书写速度慢,所以后汉便出现了左图F的简化“囯”。这个“囯”,“囗”里从“王”,可能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意,封建色彩很浓。以后,“太平天国”用的便是这个“国”字;魏晋六朝时代,在镜铭刻文里又出现了左图G的“囗”里从“民”的“囻”字。可能有“国以民为本”之意。反映了春秋时代孟子的“民贵君轻”的思想,并且与“国”字形成强烈的对比。
新中国成立后,于1950年代中期对汉字进行规范简化。据统计,“国”的异体有40多种,除上述形体外,还有“囗”中加“氏”、加“戈”、加“方”、加“主”字等和三个秦(䆐)代表“国”字等。在选择规范字时,起了争议。“囯”历史悠久,容易书写,太平天国时期曾广泛使用,但是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囯”并不符合时代潮流;“囻”符合当时现状,也曾使用于民国时期,但因为过于生僻,没有广泛使用。“囗”也曾被用来做“国”的简化字,但极易与“口”混淆,最终也没有被采用。时任汉字简化方案审定委员会副主任的郭沫若提议,“囯”里面再加一个点,成为“国(左图H)”,既便于书写,又有“祖国美好如玉”的意思,于是全体通过。有资料显示,在宋元时代的话本、唱词等民间文学作品里也出现了今天通用的简化“国”字。 [4-5]
详细释义编辑
词性释义英译例句例词
名词
国家。
country;state;nation
《诗经·小雅·节南山》:秉国之均,四方是维。
国内;祖国;外国;保家卫国
古代指一国最高政权机关所在地;都城。
capital
《左传·隐公元年》: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国中;国人;国迁;国郊
古代王、侯的封地。
fiefdom
《周易·师卦》: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国租
(某一)地方、地域。
place
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文言〉家乡。
hometown
卢僎《南望楼》诗:去国三巴远,登楼万里春。
(Guó)姓氏用字。
形容词
代表或象征国家的。
national
国徽;国旗;国花;国歌
在一国内最好的。
国手;国色
指本国的。
national
国产;国朝
特指中国的。
Chinese
国画;国药
〈文言〉专指与帝王或皇室有关的(人物、事件)。
royal
国姓;国姻;国丈
动词
〈文言〉建国;建都。
《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
(释义参考资料 [6-8] )
古籍解释编辑
说文解字
【卷六下】【囗部】古惑切(guó)
邦也。从囗从或。 [9]
说文解字注
【卷六下】【囗部】
邦也。
注:邑部曰:邦,国也。按邦国互训,浑言之也。《周礼》注曰:大曰邦,小曰国,邦之所居亦曰国。析言之也。
从囗,从或。
注:戈部曰:或,邦也。古或国同用,邦封同用。古惑切。一部。 [10]
康熙字典
【丑集上】【囗部】 国 ·康熙笔画:11 ·部外笔画:8
古文:囗、囶、圀、𢧌、䆐
《唐韵》:古或切。《集韵》:骨或切,并觥入声。《说文》:邦也。《周礼·夏官·量人》:掌建国之法,以分国为九州。
又《冬官·考工记》:匠人营国,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礼·王制》:五国以为属,十国以为连,二十国以为卒,二百一十国以为州。《孟子》:大国,地方百里,次国,地方七十里,小国,地方五十里。
又《周礼·地官·掌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注:山国多山者,土国平地也,泽国多水者。
又灭人之国曰胜国。《左传》注:胜国者,绝其社稷,有其土地也。
又九州之外曰外国。亦曰绝国。《后汉·班超传》:君侯在外国三十馀年。又:远处绝国。
又两国相距曰敌国。《孟子》:敌国不相征也。
又外国来附者曰属国。李陵《答蘇武书》:闻子之归位,不过典属国。注:典,掌也。卽掌属国之事者。
又城郭国,行国。宋程大昌《备北边对》:汉西域诸国,有城郭国,有行国。城郭国,筑城为守者,行国不立城,以马上为国也。
又姓。《姓苑》:太公之后。齐有国氏,世为上卿,宋有国卿。
广韵
古或切,入德见 ‖或声职部
邦国。又姓,太公之后,《左传》齐有国氏代为上卿。古或切。一。

最初的国是指城邑,一个城邑即是一国。商周时期,人们聚居的地方称作邑,《说文》中解释说:“邑,国也。”邑就是国。 西周时期,人们要表示“国家”的意思,一般用“邦”字。 铜鼎铭文中的“国”字写成“或”字。后汉许慎于《说文解字》中曰:“或者,邦也,从口从戈,一以戈,一为守,其义尚不明。盖口为国土意,若以兵器之戈而卫之,则其一为表示领土之境界意,一为有时如亘之有二线,亦犹表示田地境界之畺字。”“或”字的“口”,指的是一个有栅栏围着的重要地方,从早期的“或”字看来,“口”的四方都有一横,这一横很可能是“止”字的简化,表示这重地是有人在四边把守着的。后来这四笔,简化成一笔;而“或”字的“戈”便是古代的兵器,字意是用武器保卫人口、保卫土地。 后来,这个表示国家重地的“或”字,加了“土”旁,变成“域”字。



[guó]
笔划
8
五笔
LGYI
部首

结构
全包围结构
繁体

五行

笔顺
竖、横折、横、横、竖、横、点、横
释义
1.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家。~土。~体(a.国家的性质;b.国家的体面)。~号。~度(指国家)。~策。~情。~法。~力。~防。~威。~宝(a.国家的宝物;b.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格。~魂。~是(国家大计,如“共商~~”)。  2. 特指中国的:~产。~货。~粹。~乐(yuè ㄩㄝˋ)。~药。  3. 姓。
详细释义

(国)
guó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国家。国土。国体(a.国家的性质;b.国家的体面)。国号。国度(指国家)。国策。国情。国法。国力。国防。国威。国宝(a.国家的宝物;b.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国格。国魂。国是(国家大计,如“共商国国”)。
特指中国的:国产。国货。国粹。国乐(yu?)。国药。
姓。

最初的bai国是指城邑,一个城邑即是一国。商周时期,du人们聚zhi居的地方称作邑,《说文》中解释说dao:“邑,国也。”邑就是国。 西周时期,人们要表示“国家”的意思,一般用“邦”字。 铜鼎铭文中的“国”字写成“或”字。后汉许慎于《说文解字》中曰:“或者,邦也,从口从戈,一以戈,一为守,其义尚不明。盖口为国土意,若以兵器之戈而卫之,则其一为表示领土之境界意,一为有时如亘之有二线,亦犹表示田地境界之畺字。”“或”字的“口”,指的是一个有栅栏围着的重要地方,从早期的“或”字看来,“口”的四方都有一横,这一横很可能是“止”字的简化,表示这重地是有人在四边把守着的。后来这四笔,简化成一笔;而“或”字的“戈”便是古代的兵器,字意是用武器保卫人口、保卫土地。 后来,这个表示国家重地的“或”字,加了“土”旁,变成“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