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式鑊仔是什么材质的?
明清时代的古镇佛山,以其繁荣、富庶和生生不息的民间活力,成岭南社会的一颗闪亮明珠,而在这段传奇中,奏响黄钟大吕之音的,则非冶铁莫属。佛山是公认的南中国冶炼中心,有“南国铁都”之称。作为明清时代的重要支柱产业,冶铁业带动了佛山诸多产业的共同发展,说佛山冶铁业是古镇繁荣的起点并不为过。
佛山铁镬
明清时代佛山产的铁镬,大概就是当年的名优产品,以其精良坚固的工艺和光洁的品相,走红天下,被誉“广锅”或“粤锅”。时人称“佛山之镬贵,坚也”、“镬以薄而光滑为上,消炼既精,乃堪久用”,明清两代“贡锅“的采办均在佛山。“广锅”有多红呢?话说,其家喻户晓的程度,连《西游记》里面孙大圣吓唬妖怪时都要拿它壮自己的声势:“拿广锅把你这妖怪煮成杂碎!”
明清时期,全国各地的铁矿中所产的铁,以广铁为良,而广铁中又以罗定出产的生铁为质量最好。佛山冶铁业的原材料多取材于罗定生铁。除了原材料佳,更重要的是高超的生产技术,“佛山俗善鼓铸”、“工擅炉冶之巧”并非浪得虚名,而是实实在在的技高一筹。
在生产实践中,佛山人还创造了“红模铸造法”的独特工艺,用来制造薄型铸件。这种工艺也用于铁镬的制造,可以制造出直径超过一米、厚度仅为数毫米的优质铁镬,而且成品率高,且金相组织十分细结均匀,光洁度高。
红模铸造工艺
取材于本地的岗泥、谷壳等原料,将其制作成泥模,浇注铁水铸成薄、滑、硬的铁镬,在佛山有上千年的历史记载,而用这种传统技艺铸造出来的铁镬,数百年前就扬名海外,这门传统技艺叫做红模铸造工艺。
19世纪的英国工业界将“红模铸造工艺”生产的铁锅视为“工业奇迹”。大英图书馆收集到的佛山冶铁业的组画,记录的正是用“红模铸造工艺”造铁镬的生产工序。作为重要的技术史文献,这批绘画一直保存至今。
▶ 1.收购、敲碎铁旧料。清代佛山铁镬的原材料,一部分是利用回收废旧铁器,还有很大部分是利用外地运来的生铁。
▶ 2.舂泥、筛泥。在制泥过程中,还要加入谷糠,等泥模烧红时,谷糠碳化,增加泥模的透气性,提高成品率。
▶ 3.造模坯,从图上看,泥模分为上模和下模。
▶ 4.上色。上模加工完成后,要刷上一遍含有某种矿物质的深色细泥浆,使浇铸的铁镬表面光洁。
▶ 5、合模、探模。将两扇内外模拼合,并检查模子是否合乎浇铸的要求。
▶ 6、落模、烧模。将模子放入炉内,盖上炉盖,然后将模子加热,泥模经过炭火烧后变成红色,所以称为“红模”。
▶ 7、模子变成红色之后,工匠取出模子,称出模。
▶ 8、落铁水,把熔化的铁浆注入模子。
▶ 9、去模拣镬,把模子敲碎,取出铁镬。
▶ 10、修补下货。修补生产中出现的残品和次品。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国内铸造企业开始引入国外现代化铸造生产线,由于具有生产效率更高、翻砂循环使用等特点,使其逐渐取代了红模铸造的传统工艺,红模铸造就此断流。
红模铸造工艺传承人 庞耀勇
为了恢复失传已久的工艺,年轻铁匠庞耀勇以“试错”心态,一步步摸索,不断尝试,经历成百上千次实验,最终获得成功。
下一步,庞耀勇计划将红模铸造工艺,转化到现代铸造行业中去,生产出轻薄且材质安全的锅具,使普通百姓都能享受到国际品牌的品质,让每个家庭都有一口红模技艺铁镬,让佛山“南国铁都”的称号继续发扬光大。
广东人的锅基本都是铁锅的,铁铲,所以材质都是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