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笔顺查询网 田字格笔顺笔画 字帖生成器
汉字笔顺查询网 » 汉字文化 » 汉字知识 » “扇”字的来历

“扇”字的来历

关键词:“扇”字的来历 来源:汉字笔顺查询 浏览:103次 时间:2013-08-26

扇子,最早称“翣”,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历史。据说 我国那时已有蒲扇和竹扇了,人们开初不是用它取凉,而是一种装饰品。在周代,王和后的车子都有“扇扇”,用来遮蔽风尘,叫 “障扇”;后来的封建皇帝和高官出行的仪仗中,都有大障扇,以显示其威风。据晋崔豹的《古今注》记载,最早的扇子是殷代用雉尾制作的长柄扇,但并不是用来拂凉的,而是一种仪仗饰物。由持者高擎着为帝王障尘蔽日。到了汉代以后,湖南的竹扇和山东的绢扇普遍用来取凉,形式也逐渐增多,并从日用品成为艺术品。《西京杂记》一书中对此就有较详细记载。据载当时的纨扇,大都用绢等丝织品制成。相传那时长安有个技术很高的工匠名叫丁缓,曾经制出过一种很大的“七轮扇”,只需由一个人操纵运转,就能使满厅堂的人感到凉爽。看来,这种扇子可能就是现在生活中的吊扇、台扇的鼻祖。
传说三国时杨修曾与曹操画扇。所以,扇子主要是驱暑,还 可以作为一种工艺品。人们可以在扇子上绘画、雕刻多种花鸟山水人物,或题诗写字,颇为高雅。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见一位卖 六角竹扇的老妇,就在每个竹扇上各写五个字,老妇很不高兴。 王羲之说:“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可也。”老妇拿出去叫卖,果然人们争相购买。我国历史上有不少有名的画扇佳作,如明代周之冕的竹雀扇、唐寅的枯木寒鸦扇、沈周的秋林独步扇,清代恽寿平的菊花扇、王武的梧禽紫蔽扇等。现在,我国的扇子作为一种工艺品驰誉世界。郭沫若曾为扇厂工人欣然题诗一首:清凉世界,出自手中。精逾鬼斧,巧夺天工。飞遍寰宇,压倒西风。
扇子还可以表现人的某种心理状态。苏东坡用“雄姿英发,羽扇纶巾”之句,描写周瑜的风度。杜牧以“轻罗小扇扑流萤”的 诗句,描写少女们的活泼姿态和欢乐情绪。唐人王建的《调笑令》云:“四扇,四扇,美人并来遮面。”描写美人以扇遮面的悲切心理。“夏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一把扇子,把不劳而获的剥削者的可增面目,人木三分的刻画出来。有的文艺作品还以扇喻人,被作为定情之物,《桃花扇》中就写侯方域给了李香君“宫扇一柄”,“永为定情 之物”。后来李香君抗拒权奸,血染扇面,由杨龙友点染,画成一柄桃花扇。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最早出现於北宋。明陆深《春风堂随笔》(《说郛续》卷20):"今世所用折叠扇亦名聚头扇,吾乡张东海先生以为贡于东,永乐时始盛行中国。余见南宋以来诗词咏聚扇者颇多。余收得杨妹子所写绢扇面,折痕尚存。东坡谓高丽白松扇展之广尺余,合之止两指许,正今摺扇。盖自北宋以有之。倭人亦制为泥金面、乌竹骨充贡。出自东,果然。"
腰扇即摺扇的说法可能是胡三省的想当然之辞,并没有什麽根据。清桂馥《札朴》卷四《腰扇》条云:"腰扇如腰鼓,谓中腰瘦减,异於团扇。"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札记·腰扇》:"桂说是也。折叠之扇北宋时始传入,南北朝时尚未有之。方以智《通雅》33《器用门》、梁玉绳《瞥记》7皆引宋人著作,论证北宋始有摺扇,举证详确。然梁氏又引胡氏之此注,以为摺扇'其来久矣',则非是。""腰扇"之名东汉已见,写作"要扇",其物则先秦已有之。《淮南子·泛论》:"周人墙置翣(音同煞)。"东汉高诱注:"周人兼用棺椁,故墙设翣,状如今要扇,画文,插置棺车箱以为饰。"《国语·楚语下》:"屏摄之位,坛场之所。"三国吴韦昭注:"屏,屏风也。摄,形如今要扇,皆所以分别尊卑,为祭祀之位。"晋张敞《东宫旧事》(宛委山堂本《说郛》卷五十九):"皇太子初拜,供漆要扇,青竹扇各一。""漆要扇"即漆饰的要扇。从这些记述可知,腰扇是一种比较大的屏扇,因中腰收缩而得名,主要起标志或装饰的作用,根本不是摺扇。
方以智的唐代说也是不可靠的。首先,他所说的"孙缅《韵》"实际上并不是唐代孙缅编的《唐韵》(《唐韵》至明已佚),而是宋人编的《广韵》。其次,《广韵·有韵》原文是这样的:"搊,扇别名。"并没有说"搊"是摺扇。方氏在《通雅》卷三十三《器用》中说:"《唐韵》有搊扇,殆亦摺扇之萌芽乎?"是一副猜测的口气。方氏将"搊扇"连读,显然是错误的。《汉语大字典》在"搊"下云:"一种扇子的名称。即折叠扇。"《汉语大词典》"搊扇"条释为"即摺扇"。截以方氏之说为据,都是有问题的。即便搊是摺扇,那也只能证明北宋有摺扇,不能作为唐代有摺扇的证据。
出现於北宋的说法有明确的历史记载,可以信从。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六《高丽国》:"(高丽国)使人每至中国,或用折叠扇为私觌(音同笛,相见意)物,其扇用鸦青纸为之,上画本国豪贵,杂以妇人、鞍马,或临水,为金沙滩暨莲荷花木水禽之类,点缀精巧,又以银泥为云气月色之状,极可爱,谓之倭扇,本出於倭国也。近岁尤秘惜(隐藏珍惜)典客者,盖稀得之。"宋邓椿《画继》卷十:"高丽松扇如板状,其土人云非松也,乃水柳木之皮,故柔腻可爱。其纹酷似松柏,故谓之松扇。东坡谓:'高丽白松扇理直而疏,析以为扇,如蜀中织棕榈心,盖水柳也。'又有用纸,而以琴光竹为柄,如市井中所制折叠扇者,但精致非中国可及。展之广尺三四,合之止两指许,所画多作士女乘车跨马踏青拾翠之状,又以金银屑饰地面,及作云汉星月人物,粗有形似,以其来远摩擦故也。"又云:"倭扇以松板两指许砌叠,亦如折叠扇者,其柄以铜黶(音同燕,青铜色)钱环子、黄丝绦,甚精妙。"《宋史·日本传》载:日僧喜因于端拱元年(988)来到宋朝,其供品中有:"金银莳绘扇筥(音同沮)一合,纳绘扇二十枚,蝙蝠扇二枚。"这些记载表明摺扇是北宋时期从高丽和日本传入我国的。

汉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