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笔顺查询网 田字格笔顺笔画 字帖生成器
汉字笔顺查询网 » 汉字文化 » 汉字知识 » 董的姓氏怎么来的

董的姓氏怎么来的

关键词:董的姓氏怎么来的 来源:汉字笔顺查询 浏览:9次 时间:2019-06-17

董姓源出有三:

1、出自己姓。相传颛顼(传说中古代部族首领)的己姓(颛顼之孙叫吴回,吴回之子陆终,陆终的大儿子名樊,赐己姓,封在昆吾国。)之后裔飂(音刘)有个儿子叫董父,相传对龙的习性很有研究,帝舜就任命董父为豢龙氏,让他专门养龙。在董父的精心驯养下,许多龙学会了表演各种舞蹈,帝舜很是喜欢,就封董父为鬷川(今山东定陶北)侯,还赐他以董为姓氏,他的后代就是董氏。

2、出自姬姓,以官为氏。春秋时,周朝有大夫辛有,辛有有两个儿子在晋国任太史,董督(考察并收藏之意)晋国的典籍史册,他的子孙世袭晋国史官,以官为氏,称董氏。

3、也出自己姓,以姓为氏。相传颛顼的孙子吴回爱帝尧时任火神祝融,他有个儿子名终,因为封在陆乡(今山东平原县一带),所以叫陆终。他的儿子有叫参胡的,姓董,其后裔就以姓为氏,也称董氏

董姓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周朝大夫辛有的儿子,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春秋时期,周王朝有个大夫叫辛有,辛有的两个儿子都在晋国任太史,负责董督(考察并收藏之意)晋国的典籍史册,以官名称为董督。
在史籍《左传·昭公十五年》中记载:“辛有,周人也。其二子适晋为大史,籍黡与之共董督晋典,因为董氏。”
这两个董督的后代世袭晋国史官,一直担当晋国的太史令,其后裔子孙遂以先祖的官称为姓氏,称董氏,世代相传至今。其中一个叫董狐的,时为晋侯史官,其后代则世代为侯氏。

扩展资料
董姓名人:
1,董仲舒
西汉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汉武帝举贤良文学之士,他对以"天人三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为汉武帝采纳,开此后两千余年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的先声。
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串在一起,形成封建神学体系。提出"天人感应"说和"三纲五常"说。
2,董和
董和,字幼宰、枝江董市人蜀汉掌军中郎将;与诸葛亮共事多年,许多建议被诸葛亮采纳,为官二十余年,外牧殊域,内干机衡,清正廉明,深受人民信任和爱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董姓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周朝大夫辛有的儿子,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春秋时期,周王朝有个大夫叫辛有,辛有的两个儿子都在晋国任太史,负责董督(考察并收藏之意)晋国的典籍史册,以官名称为董督。
两个董督的后代世袭晋国史官,一直担当晋国的太史令,其后裔子孙遂以先祖的官称为姓氏,称董氏,世代相传至今。其中一个叫董狐的,时为晋侯史官,其后代则世代为侯氏。

董明珠

扩展资料:
迁徙分布
董氏是一个典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十九位,属于超级大姓系列,人口约七百二十六万一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45%左右。
董氏主源出自高阳氏颛顼帝之后裔。据史料所载,董氏的发源地在山东定陶北部、山西运城、山东平原县三个地方。
今日董氏以河北、山东、山西、云南、辽宁、浙江等省最为集中,冀、豫、晋这三省就占董氏总人口的31%,滇、鲁、辽、浙、川、鄂这六省又占38%,而冀州地区居住了董氏总人口的10%,为董氏第一大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董姓

  董姓是一个古老的姓,董姓的由来,有两种说法:其中一支持起源很早,相传黄帝的己姓子孙中有个叫叔安的,被封于飂(又作蓼,在今河南唐河县),称为飂叔安。飂叔安的儿子董父,为帝舜驯养龙,被舜赐姓为董,任为豢龙氏,封之于鬷川(今山东定陶县),他的后代便以董为姓。主要以第一种为主。
  姓氏起源:
  源流一:
  源于己姓,出自帝舜赐予颛顼后裔飂之子的姓氏,属于帝王赐姓为氏。相传,颛顼的己姓后裔中有个人叫飂叔安,史书上亦称廖叔安。飂叔安有个儿子叫董父,他对龙(马)的习性很有研究,于是舜帝就任命董父为豢龙氏,让他专门养龙。在董父的精心驯养下,许多龙学会了表演各种舞蹈,帝舜很是喜欢,就封董父为鬷川侯(今山东定陶),还赐他以董为姓氏,他的后代就是董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史称董氏正宗。
  董氏族人大多尊奉董父为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周朝大夫辛有的儿子,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春秋时期,周王朝有个大夫叫辛有,辛有的两个儿子都在晋国任太史,负责董督(考察并收藏之意)晋国的典籍史册,以官名称为董督。在史籍《左传·昭公十五年》中记载:“辛有,周人也。其二子适晋为大史,籍黡与之共董督晋典,因为董氏。”
  这两个董督的后代世袭晋国史官,一直担当晋国的太史令,其后裔子孙遂以先祖的官称为姓氏,称董氏,世代相传至今。其中一个叫董狐的,时为晋侯史官,其后代则世代为侯氏。
  源流三:
  源于己姓,出自颛顼帝之孙子吴回的后裔,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传说重黎是一位氏族首领以谆耀敦大,光明四海。颛顼任命其为火正,专门管理火。颛顼逝世后,其侄子高辛(玄嚣的孙子)继位,即帝喾(帝俊),帝喾任命重黎为“祝融”之官称。后来共工氏作乱,帝喾派遣重黎前去镇压,重黎多次镇压而不成功,帝喾大怒,将重黎召回论罪处斩,然后以重黎的弟弟吴回接替重黎的官位,继续为祝融之官。
  吴回有个儿子名终,因为封在陆乡(今山东平原),所以叫陆终。陆终有个儿子叫参胡,因住董地(今山东濮城),其后裔子孙就以居邑名称为姓氏,称董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四:
  源于地名,出自汉朝时期董泽,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董泽,是古代的一个大湖泊的名称。在史籍《后汉书·郡国志》中记载:“文喜邑有董池陂,古董泽。”古籍中所指的“文喜邑”,就是汉朝时期的“河东闻喜”,即今山西省运城地区,是“千古山西二雄”之一关羽的家乡,其时有一巨大的湿地地貌,因水中盛产“董蕖”因而称“董泽”。“董蕖”,就是古人对莲藕的一种称谓,在今天山西、陕西地区,菜市场上仍有称莲藕为“董菜”者。传说,董泽曾“浩淼数百里”,后被人类破坏,逐渐成为盐湖,最后干涸,消失得无影无踪,今只留得一个“运城市盐湖区”的行政名称。
  在董泽周围生活的住民,很早就有以其居住地名为姓氏者,称董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五:
  源于蒙古族,出自汉朝时期南匈奴族屠各部奥矣·毛都氏部落,属于文化上汉化改汉字姓为氏。蒙古族呼勒都古德氏,源出汉朝时期南匈奴屠各部奥矣·毛都氏部落,其实是古肃慎民族的一个分支,在东汉时期曾一度改汉姓为胡氏。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奥矣·毛都氏部落的一个分支,逐渐北迁居于大青山一带原始林区(今蒙古肯特山区),因此被称为“林中之民”,辽国的契丹族人和后来西夏国的党项族人则称其为“蒂奇斯族”,金国时期的女真族人称其为“呼勒都古德”。与古突厥语“奥矣·毛都”的意思一样,古女真语“呼勒都古德”也是“林木、林中人、森林猎人”之义,后因以为部落名称和姓氏。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的历史过程中,奥矣·毛都氏部落以及呼勒都古德氏部落皆成为蒙古兀良哈部落下属诸部,逐渐成为蒙古族。
  明朝初期,蒙古族呼勒都古德氏即有取汉姓为董氏、胡氏者,至清朝中叶以后,大多数族人冠汉姓为董氏,少部分人称胡氏,世代相传至今。
  加入董姓群体中的北方外族、西南、南方和主要出现的事件有:西汉初期的匈奴族、三国时吴国的山越族、晋朝时的氐族、南北朝北魏时的羌族、唐朝吐蕃人的董部落、五代后梁时羌人、宋朝时的高句丽人等均有董姓人融入汉人之中,清朝时满洲八旗姓董鄂氏、栋鄂氏、佟佳氏、珠赫勒氏等全体族人的改汉字姓董。致使北方地区多董姓,这些少数民族与汉人长期混居,逐步文化上同化而成为当地的董姓汉族。自汉至唐,云贵地区的董姓已成为大姓,云贵地区的土著董姓后来逐渐同化为西南地区的汉族。
  源流六: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董鄂氏,亦称栋鄂氏,满语为Donggo Hala,世居董鄂(今辽宁桓仁、宽甸一带),是满族著姓之一,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董氏、栋氏等。
  ⑵.满族栋佳氏,亦称董家氏、董佳氏,满语为Dong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融入鲜卑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董佳城(今辽宁新宾)、嘉木湖(今辽宁新宾)、嘉哈(今辽宁新宾夹河村)、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等地,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董氏、邓氏、陈氏等。
  ⑶.满族珠格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术虎部,以部为氏,满语为Juge Hala,世居乌喇(今吉林永吉)、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萨哈尔察(今黑龙江北岸俄罗斯境内布列亚河流域)等地,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董氏。
  ⑷.满族珠赫哷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术虎部,满语为Juhere Hala,汉义“冰冻”,世居乌喇(今吉林永吉),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董氏、术氏等。
  ⑸.满族朱胡氏,源出元朝时期女真海通猛安朱胡氏族,满语为Juhu Hala,在明朝时期的汉姓即为董氏。

1、出自己姓。相传颛顼(传说中古代部族首领)的己姓(颛顼之孙叫吴回,吴回之子陆终,陆终的大儿子名樊,赐己姓,封在昆吾国。)之后裔飂(音刘)有个儿子叫董父,相传对龙的习性很有研究,帝舜就任命董父为豢龙氏,让他专门养龙。在董父的精心驯养下,许多龙学会了表演各种舞蹈,帝舜很是喜欢,就封董父为鬷川(今山东定陶北)侯,还赐他以董为姓氏,他的后代就是董氏。

2、出自姬姓,以官为氏。春秋时,周朝有大夫辛有,辛有有两个儿子在晋国任太史,董督(考察并收藏之意)晋国的典籍史册,他的子孙世袭晋国史官,以官为氏,称董氏。

3、也出自己姓,以姓为氏。相传颛顼的孙子吴回爱帝尧时任火神祝融,他有个儿子名终,因为封在陆乡(今山东平原县一带),所以叫陆终。他的儿子有叫参胡的,姓董,其后裔就以姓为氏,也称董氏。

中国人的姓,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127位,在当今以人口多少排名的中国百家大姓中,董姓位居第29位。
一、姓氏源流
有三大支: 一支出自已姓:据《元和姓纂》、《古今姓氏书辨证》等资料所载,相传颛顼(传说中古代部族
首领)的己姓(颛顼之孙叫吴回,吴回之子陆终,陆终的大儿子名樊,赐己姓,封在昆吾国。)之后裔飂(音刘)有个儿子叫董父,相传对龙的习性很有研究,帝舜就任命董父为豢龙氏,让他专门养龙,在董父的精心驯养下,许多龙学会了表演各种舞蹈,帝舜很是喜欢,就封董父为鬷川据《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记载:魏献子问龙,晋蔡墨(晋太史)答曰:‘“昔有飂叔安,有裔子,曰 董父,实甚好龙,能求其嗜欲以饮食之,龙多归之,乃擅畜龙以服事帝舜。帝舜赐之姓曰 董,氏曰豢龙,封诸鬷川”。 这是我国最早见诸史书的关于豢龙的记载。(晋杜预注:“闻喜东北有董池陂,是鬷川,即 董泽,舜所封 董父之国也。”),《史记,夏本纪》载:继董父之后,刘累豢龙也发生在 董泽。闻喜 董泽湖-- 董父养龙的地方,在闻喜县东,东镇礼元一带,位于凤凰原和峨嵋岭之间,是一个周长20公里的狭长湖泊,即昔“ 鬷川”,又称 董泽,现叫白水滩。尧舜时期天灾水祸不断,飂叔安有个儿子叫父,学过驯服龙的本领(据后来考证龙即鳄鱼之古名),熟悉龙的习性,为舜帝驯养龙有功,舜帝自然很高兴,便根据这一职业赐他们氏族称豢龙氏,被舜帝赐姓董,称 董父。分封在 董父之国,从此,董父的子孙后代便以董为姓,其后代亦以赐姓董为氏,董父也被尊称为董姓始祖。古书所谓封诸鬷川,鬷夷氏其后也。鬷水上夷,皆董姓。古董国者,乃虞舜所始封董父之国,夏商赓为侯国者也。新近考古证明:绛山(在今山西绛县西北)南有倗国,倗国西有董国。 董国的古址在今山西闻喜县东北,是夏商时代的侯国,临近其父祖居地山西平陆的吴山,后来为晋国所并。 一支出自姬姓,以官为氏。据《姓氏急就篇注》、西汉史游《急就篇》及宋人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所载,春秋时,周朝有大夫辛有,辛有有两个儿子在晋国任太史,即太史,董督(考察并收藏之意)晋国的典籍史册,其职责是“董督晋史”,他的子孙世袭晋国史官,以官为氏,称董氏,这一时期晋国的都城在绛(今山西翼城东南),故此支董氏出自今山西翼城。 一支出自少数民族及其他,匈奴及南蛮均有董姓。另外,据《董氏世谱》所载,帝颛顼的后代陆终有一子叫参胡,姓董,参胡的子孙便有以董为姓者。
二、繁衍播迁
据史料所载董姓的发源地在山东定陶北部、山西西南部、山东平原县一带三个地方。 秦汉时,董姓在今山西、甘肃、河北、河南较为集中。 另外,陕西,山东定陶、高青,广东广州,四川资阳、德阳,浙江余姚、湖北襄阳、枝江,福建福州,河南禹州、伊川、南阳、开封、杞县、信阳、灵宝等地也散居有董姓族人。 后在不断的繁衍过程中,甘肃、山东两地董姓发展成当地望族。 这一时期,据史书所载的董姓族人繁衍迁徙情况有:出自晋国太史一支的辛有后裔董狐裔孙董翳被封为翟王,都高奴(今陕西延安市城东延河东岸),后其子孙又迁居陇西(今甘肃临洮);西汉董仲舒为广川(今河北枣强东)人,其曾孙由广川迁至陇西,后人又迁往河东(今山西夏县西北)。董仲舒的儿子董安从广川迁回陇西,裔孙再迁河东,从元至正年间(公元1341—公元1369)28年间,到明代洪武年间(公元一三六九年至一三七一年中的某一年(以一三六九年为可信),与山东定陶等地族人一起转迁至朔州马邑县烟墩村圪针沟,迁居到忻州紫郡。明代洪武年间,本族从山东聚集至朔州马邑县烟墩村圪针沟,在公元一三六九年至一三七一年中的某一年(以一三六九年为可信),迁居到忻州紫郡,后几经迁徙。山西董氏历史上有登仕郎和将军者,在田间考古发现过古董将军墓志铭巨型蛟龙碑,登仕郎者则记录于族谱。山西秀荣紫郡董氏从始祖算起,截止2008年,均是董氏第220--225世。从董仲舒算起,为董仲舒第70--73代嫡孙,目前延续之世系辈份,从19世到23世均为可信。听说过四世同堂吧? 截止2008年,均是董氏第220--225世。从董仲舒算起,为董仲舒第70--73代嫡孙,目前延续之世系辈份,从19世到23世均为可信。按照辈份,现在本地董家老老爷和玄孙仍然一起在世,就是说5世同世,为啥世系间隔很大?因为生育速度有间隔。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百姓四处流散,大举迁往南方,安徽、江西、江苏、湖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均有董姓迁徙而来者。 隋唐时期,是董姓一大繁衍时期,唐代的《元和姓纂》记载董氏有四个郡望:即陇西、弘农(今河南灵宝)、河东、范阳(今河北涿州)。此外还有济阴(今山东曹县)。唐末,固始(今属河南)董氏又有随王潮、王审知入闽者。福建、广东又有董姓迁居者。 又唐代固始(今属河南)人陈元光父子开漳入闽及王潮、王审知入闽时都有董姓加入。宋元时期,金兵入主中原及蒙古军队的南下再度迫使董姓南迁,浙江余杭一带此时出现董姓族人。从清康熙年间开始,董氏有族人陆续移居台湾,此后,有的又徙居南洋群岛及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董姓这一时期可谓遍布海内外了。今日董姓以河北、山东、山西、云南、辽宁、浙江等省最为集中。 郡望堂号 董姓郡望主要有陇西郡、济阴郡等,其中以陇西郡最旺。 1、陇西郡,战国时治所在狄道(今甘肃临洮南),三国时治所在襄武(今甘肃陇西南); 2、济阴郡,治所在定陶(今山东定陶县西北)。 堂号有:“陇西”、“直笔”、“良史”、“豢龙”、“正谊”、“三策”等。? 宗族特征 1、纵观董姓名人,可以看出董姓是一个多武夫将帅和画家的姓氏,忠臣良将辈出,在历史舞台上争相竞妍,各展风姿。 2、董姓字行辈份层次分明,特征显著,如董贻玖所修《董氏族谱》中载有湖南一支字行为:“名初怡世业,继序振家声,祖泽由来远,诗书裕后昆。”又董德庵所修《董氏宗谱》中载有河北一支为:“维士生亨,初伯叔仲,汝文继夭,圣国祯祥。

中国人的姓,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127位,在当今以人口多少排名的中国百家大姓中,董姓位居第29位。
一、姓氏源流
有三大支: 一支出自已姓:据《元和姓纂》、《古今姓氏书辨证》等资料所载,相传颛顼(传说中古代部族
首领)的己姓(颛顼之孙叫吴回,吴回之子陆终,陆终的大儿子名樊,赐己姓,封在昆吾国。)之后裔飂(音刘)有个儿子叫董父,相传对龙的习性很有研究,帝舜就任命董父为豢龙氏,让他专门养龙,在董父的精心驯养下,许多龙学会了表演各种舞蹈,帝舜很是喜欢,就封董父为鬷川据《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记载:魏献子问龙,晋蔡墨(晋太史)答曰:‘“昔有飂叔安,有裔子,曰 董父,实甚好龙,能求其嗜欲以饮食之,龙多归之,乃擅畜龙以服事帝舜。帝舜赐之姓曰 董,氏曰豢龙,封诸鬷川”。 这是我国最早见诸史书的关于豢龙的记载。(晋杜预注:“闻喜东北有董池陂,是鬷川,即 董泽,舜所封 董父之国也。”),《史记,夏本纪》载:继董父之后,刘累豢龙也发生在 董泽。闻喜 董泽湖-- 董父养龙的地方,在闻喜县东,东镇礼元一带,位于凤凰原和峨嵋岭之间,是一个周长20公里的狭长湖泊,即昔“ 鬷川”,又称 董泽,现叫白水滩。尧舜时期天灾水祸不断,飂叔安有个儿子叫父,学过驯服龙的本领(据后来考证龙即鳄鱼之古名),熟悉龙的习性,为舜帝驯养龙有功,舜帝自然很高兴,便根据这一职业赐他们氏族称豢龙氏,被舜帝赐姓董,称 董父。分封在 董父之国,从此,董父的子孙后代便以董为姓,其后代亦以赐姓董为氏,董父也被尊称为董姓始祖。古书所谓封诸鬷川,鬷夷氏其后也。鬷水上夷,皆董姓。古董国者,乃虞舜所始封董父之国,夏商赓为侯国者也。新近考古证明:绛山(在今山西绛县西北)南有倗国,倗国西有董国。 董国的古址在今山西闻喜县东北,是夏商时代的侯国,临近其父祖居地山西平陆的吴山,后来为晋国所并。 一支出自姬姓,以官为氏。据《姓氏急就篇注》、西汉史游《急就篇》及宋人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所载,春秋时,周朝有大夫辛有,辛有有两个儿子在晋国任太史,即太史,董督(考察并收藏之意)晋国的典籍史册,其职责是“董督晋史”,他的子孙世袭晋国史官,以官为氏,称董氏,这一时期晋国的都城在绛(今山西翼城东南),故此支董氏出自今山西翼城。 一支出自少数民族及其他,匈奴及南蛮均有董姓。另外,据《董氏世谱》所载,帝颛顼的后代陆终有一子叫参胡,姓董,参胡的子孙便有以董为姓者。
二、繁衍播迁
据史料所载董姓的发源地在山东定陶北部、山西西南部、山东平原县一带三个地方。 秦汉时,董姓在今山西、甘肃、河北、河南较为集中。 另外,陕西,山东定陶、高青,广东广州,四川资阳、德阳,浙江余姚、湖北襄阳、枝江,福建福州,河南禹州、伊川、南阳、开封、杞县、信阳、灵宝等地也散居有董姓族人。 后在不断的繁衍过程中,甘肃、山东两地董姓发展成当地望族。 这一时期,据史书所载的董姓族人繁衍迁徙情况有:出自晋国太史一支的辛有后裔董狐裔孙董翳被封为翟王,都高奴(今陕西延安市城东延河东岸),后其子孙又迁居陇西(今甘肃临洮);西汉董仲舒为广川(今河北枣强东)人,其曾孙由广川迁至陇西,后人又迁往河东(今山西夏县西北)。董仲舒的儿子董安从广川迁回陇西,裔孙再迁河东,从元至正年间(公元1341—公元1369)28年间,到明代洪武年间(公元一三六九年至一三七一年中的某一年(以一三六九年为可信),与山东定陶等地族人一起转迁至朔州马邑县烟墩村圪针沟,迁居到忻州紫郡。明代洪武年间,本族从山东聚集至朔州马邑县烟墩村圪针沟,在公元一三六九年至一三七一年中的某一年(以一三六九年为可信),迁居到忻州紫郡,后几经迁徙。山西董氏历史上有登仕郎和将军者,在田间考古发现过古董将军墓志铭巨型蛟龙碑,登仕郎者则记录于族谱。山西秀荣紫郡董氏从始祖算起,截止2008年,均是董氏第220--225世。从董仲舒算起,为董仲舒第70--73代嫡孙,目前延续之世系辈份,从19世到23世均为可信。听说过四世同堂吧? 截止2008年,均是董氏第220--225世。从董仲舒算起,为董仲舒第70--73代嫡孙,目前延续之世系辈份,从19世到23世均为可信。按照辈份,现在本地董家老老爷和玄孙仍然一起在世,就是说5世同世,为啥世系间隔很大?因为生育速度有间隔。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百姓四处流散,大举迁往南方,安徽、江西、江苏、湖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均有董姓迁徙而来者。 隋唐时期,是董姓一大繁衍时期,唐代的《元和姓纂》记载董氏有四个郡望:即陇西、弘农(今河南灵宝)、河东、范阳(今河北涿州)。此外还有济阴(今山东曹县)。唐末,固始(今属河南)董氏又有随王潮、王审知入闽者。福建、广东又有董姓迁居者。 又唐代固始(今属河南)人陈元光父子开漳入闽及王潮、王审知入闽时都有董姓加入。宋元时期,金兵入主中原及蒙古军队的南下再度迫使董姓南迁,浙江余杭一带此时出现董姓族人。从清康熙年间开始,董氏有族人陆续移居台湾,此后,有的又徙居南洋群岛及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董姓这一时期可谓遍布海内外了。今日董姓以河北、山东、山西、云南、辽宁、浙江等省最为集中。 郡望堂号 董姓郡望主要有陇西郡、济阴郡等,其中以陇西郡最旺。 1、陇西郡,战国时治所在狄道(今甘肃临洮南),三国时治所在襄武(今甘肃陇西南); 2、济阴郡,治所在定陶(今山东定陶县西北)。 堂号有:“陇西”、“直笔”、“良史”、“豢龙”、“正谊”、“三策”等。? 宗族特征 1、纵观董姓名人,可以看出董姓是一个多武夫将帅和画家的姓氏,忠臣良将辈出,在历史舞台上争相竞妍,各展风姿。 2、董姓字行辈份层次分明,特征显著,如董贻玖所修《董氏族谱》中载有湖南一支字行为:“名初怡世业,继序振家声,祖泽由来远,诗书裕后昆。”又董德庵所修《董氏宗谱》中载有河北一支为:“维士生亨,初伯叔仲,汝文继夭,圣国祯祥。

董的姓氏怎么来的
董的姓氏怎么来的
我来答
超级晨雾的光
LV.4 2019-06-17
董姓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周朝大夫辛有的儿子,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春秋时期,周王朝有个大夫叫辛有,辛有的两个儿子都在晋国任太史,负责董督(考察并收藏之意)晋国的典籍史册,以官名称为董督。
在史籍《左传·昭公十五年》中记载:“辛有,周人也。其二子适晋为大史,籍黡与之共董督晋典,因为董氏。”
这两个董督的后代世袭晋国史官,一直担当晋国的太史令,其后裔子孙遂以先祖的官称为姓氏,称董氏,世代相传至今。其中一个叫董狐的,时为晋侯史官,其后代则世代为侯氏。
扩展资料
董姓名人:
1,董仲舒
西汉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汉武帝举贤良文学之士,他对以"天人三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为汉武帝采纳,开此后两千余年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的先声。
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串在一起,形成封建神学体系。提出"天人感应"说和"三纲五常"说。
2,董和
董和,字幼宰、枝江董市人蜀汉掌军中郎将;与诸葛亮共事多年,许多建议被诸葛亮采纳,为官二十余年,外牧殊域,内干机衡,清正廉明,深受人民信任和爱戴。

8分钟分享姓氏“董”的楷行草写法,顺带解析草字头的四种写法。

汉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