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禅甓轩是什么意思
大道存乎瓦甓间,砖文作为民间书法的重要部分,其艺术风貌主要表现在:气势浑厚雄强、线条潇洒劲健、结字奇诡多变、构图空灵自然,它所流露的稚拙天真之美倍受书画家特别是篆刻家所喜爱和借鉴,安吉籍艺术大师吴昌硕在这方面卓有成效。
吴昌硕自幼生活在安吉,残断汉砖随处可见,幼时正逢战乱,家境贫困,故常将断砖磨平以代印石,学习刻印。而立之后曾寄寓湖州陆心源家,获观千甓亭藏砖,并协助陆氏整理藏砖。吴氏所刻“既寿”一印,边款“仿汉砖文,俊卿”,实是仿千甓亭藏“既寿考宜孙子”砖。在吴昌硕的篆刻中,有不少仿砖文之作,如“仓石”印,边款“盐城得仓字砖,兹仿之”;“不雄成”印边款署“光绪乙酉于吴下获大贵昌砖,摹此”;“八百石洞天仙客”亦为“拟汉砖文”;“道在瓦甓”印边款“旧藏汉晋砖甚多,性所好也,爰取庄子语摹印”。他在《缶庐别存自序》中提到:“予嗜古砖,绌于资,不能多得,得则琢为研,且镌铭焉。”在诗文中也屡屡提到砖文,如“缶庐道亦在,残甓抱左右”、“瓦甓幸饶秦汉意,乾坤道在一盘桓”、“始皇焚书书浩劫,道在瓦甓未易磨”、“赤乌残砖偶拾得,寄穷措大胜金错”、“赤乌认八分,波磔谢古茂”、“天纪篆文蟠云雷,阿仓获此如获碑”、“以砖颜虚室,人诗两劲瘦”(吴昌硕曾以“禅甓轩”颜其室)等。可以看出吴昌硕对古砖朴拙天然之美的深切感受和理解,对其艺术起到某种决定作用。吴昌硕借鉴砖文,早年尚取其形,三十二岁刻的“既寿”一印直接摹仿砖文,三十三岁刻的“道在瓦甓”印中“在”字直接以砖文入印。中年后所作,如“听有音之音者聋”、“泰山残石楼”等,完全取汉砖神韵,将砖文粗率自然之美、朴拙天真之趣融人印中,其作品中流露的高古雄浑、朴陋古拙金石风味的审美感受,正是他艺术的灵魂所在,而这一切无不与砖文的气质相通。
吴昌硕的艺术实践,为印人治印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当然,吴氏对砖文的借鉴还未达尽头,但已为我们如何学习借鉴汉晋砖文提供了极为有益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