蛰是什么意思
关键词:蛰是什么意思 来源:汉字笔顺查询 浏览:182次 时间:2021-08-12
蛰的本义:动物冬眠,藏起来不食不动。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蛰的意思是指各种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
该节气在历史上曾被称为“启蛰”。西汉时期辑录的《大戴礼记·夏小正》曰:“正月启蛰”。在现今的汉字文化圈中,日本仍然使用“启蛰”这个名称。
据说汉朝第六代皇帝汉景帝的讳为“启”,为了避讳而将“启”改为了意思相近的“惊”字。进入唐代以后,“启”字的避讳已无必要,“启蛰”的名称又重新被使用。但由于也有不用惯的原因,大衍历再次使用了“惊蛰”一词,并沿用至今。
习俗:
日本与中国一样,在历代的具注历中使用“惊蛰”。此后,日本也采用了大衍历与宣明历。“启蛰”的名称在日本的使用始于贞享改历的时候。
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于每年公历3月5日或6日交节。惊蛰作为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至0℃以上。南方沿江江南地区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已达10至15℃以上,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日照时数也有了明显的增加。
蛰
拼音:
zhé
解释:
动物冬眠,藏起来不吃不动:入~。惊~。~伏。~虫。~居(像虫子冬眠长期躲在一个地方,不出头露面)。~藏(cáng )。
蛰:zhé此意旧读zhí,本义:动物冬眠,藏起来不食不动。台湾除惊蛰外仍保留此读。词析:形声。从虫,执声。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蛰的意思是指各种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该节气在历史上曾被称为“启蛰”。西汉时期辑录的《大戴礼记·夏小正》曰:“正月启蛰”。在现今的汉字文化圈中,日本仍然使用“启蛰”这个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