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字-衿
读音:jīn
基本字义
1. 古代服装下连到前襟的衣领:青~(代称秀才)。
2. 系衣裳的带子。
详细字义
〈名〉
1. (形声。从衣,今声。本义:古代衣服的交领)
2. 同本义 [the lapel of coat]
泣下沾衿。——《汉书·李广苏建传》
落衿袖间。——《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青衿(青领);衿喉(衣领和咽喉。比喻险要之地);衿褵(衿襘。施衿结褵。古代女子出嫁时,由母亲将佩巾系上女儿领衿的一种礼节)
4. 衣下两旁掩裳际处 [the front of a Chinese gown]。如:衿带(衣带。比喻形势险要之地);衿肘(衣襟与袖子);衿袖(衿与袖相连,用以比喻亲密的友谊)
5. 胸怀 [breast]。如:衿曲(心怀,衷曲);衿抱(怀抱);衿契(情意相投的朋友)
6. 专指古代读书人穿的衣服 [gown]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郑风》。毛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
7. 秀才 [scholar]
合城绅衿都来吊唁。——《儒林外史》
〈动〉
1. 结上带子,以带束衣 [lace]
皆衿甲面缚。——《左传》
2. 又如:衿甲(穿着盔甲)
衿 j ī n
楷体
部首:衤,部外笔画:4,总笔画:9 ; 繁体部首:衣,部外笔画:4,总笔画:10 五笔86&98:PUWN 仓颉:LOIN 笔顺编号:452343445 四角号码:38227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887F 衿〈名〉 (形声。从衣,今声。本义:古代衣服的交领) 同本义 泣下沾衿。――《汉书·李广苏建传》《资治通鉴》 落衿袖间。――《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青衿(青领);衿喉(衣领和咽喉。比喻险要之地);衿褵(衿襘。施衿结褵。古代女子出嫁时,由母亲将佩巾系上女儿领衿的一种礼节) 衣下两旁掩裳际处 胸怀 专指古代读书人穿的衣服 青青子 衿jīn ⒈同"襟":衣~。青~(旧时读书人穿的衣服)。 ⒉系,结。 衿jìn 1.结住,带上。 ● 衿 jīnㄐㄧㄣˉ ◎ 古代服装下连到前襟的衣领:青~(代称秀才)。 ◎ 系衣裳的带子。
详细字义
◎ 衿 jīn 〈名〉 (1) (形声。从衣,从今,今亦声。“今”意为“当面的”。“衣”与“今”联合起来表示“正装”(指常服中的出客服,但非礼服。相当于今日正式场合所穿的中山装或西装)。本义:正装。引申义:正装交领(这是因为正装与便装的主要区别在于衣领的式样)) (2) 同本义 [the lapel of coat] 泣下沾衿。——《汉书·李广苏建传》 落衿袖间。——《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青衿(青领);衿喉(衣领和咽喉。比喻险要之地);衿褵(衿襘。施衿结褵。古代女子出嫁时,由母亲将佩巾系上女儿领衿的一种礼节) (4) 衣下两旁掩裳际处 [the front of a Chinese gown]。如:衿带(衣带。比喻形势险要之地);衿肘(衣襟与袖子);衿袖(衿与袖相连,用以比喻亲密的友谊) (5) 胸怀 [breast]。如:衿曲(心怀,衷曲);衿抱(怀抱);衿契(情意相投的朋友) (6) 专指古代读书人穿的衣服 [gown]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郑风》。毛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 (7) 秀才 [scholar] 合城绅衿都来吊唁。——《儒林外史》
词性变化
◎ 衿 jīn 〈动〉 (1) 结上带子,以带束衣 [lace] 皆衿甲面缚。——《左传》 (2) 又如:衿甲(穿着盔甲)
编辑本段《康熙字典》
【申集下】【衣字部】 衿 -------------------------------------------------------------------------------- 【唐韵】【集韵】【正韵】𠀤居吟切,音今。【尔雅】衿谓之袸。【注】衣小带也。 又【扬子·方言】衿谓之交。【注】衣交领也。【诗·郑风】靑靑子衿。【传】靑衿,靑领也。 又【类篇】渠金切,音琴。其淹切,音箝。义𠀤同。 又【玉篇】巨禁切,音妗。【礼·内则】衿缨、綦屦。【注】衿犹结也。【仪礼·士昏礼】母施衿结帨。 又【前汉·扬雄传】衿芰茄之缘衣兮。【注】衿,带也。 又【通志·六书略】与襟同。 【韵会】作紟。 考证:〔【说文】衿谓之袸。〕 谨照原书说文改尔雅。
编辑本段《汉语大词典》
衿1 [jīn ㄐㄧㄣ] [《广韵》居吟切,平侵,见。] 亦作“ 紟1 ”。 1.古代衣服的交领。《诗·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毛 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按:古者,斜领下连於衿,故谓领为衿。”青衿为学子所服,故沿称秀才为“青衿”, 郑观应 《盛世危言·禁烟上》:“如逾限未戒,官则削职,士则褫衿。” 严复 《救亡决论》:“如是而博一衿矣,则其荣可以夸乡里。”2.衣的前幅,衣襟。《庄子·让王》:“ 曾子 居 卫 ……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纳履而踵决。”《新唐书·方技传·桑道茂》:“已又以缣愿易 晟 衫,请题衿膺曰:‘它日为信。’” 赵树理 《孟祥英翻身》:“﹝ 祥英 ﹞在纸墙下哭得最多,常把个布衫衿擦得湿湿的。”3.衣下两旁掩裳际处。《战国策·齐策三》:“臣辄以颈血湔足下衿。”4.胸怀,心怀。《北史·魏彭城王勰传》:“初, 勰 之定 寿春 ,获 齐 汝阴 太守 王果 、 豫州 中从事 庾稷 等数人, 勰 倾衿礼之,常参坐席。” 唐 贾岛 《寄友人》诗:“我常倦投迹,君亦知此衿。”5.衣上代纽扣的带子。《仪礼·士昏礼》:“母施衿结帨曰:‘勉之敬之,夙夜无违宫事。’” 胡培翚 正义:“衿,衣小带。”《尔雅·释器》:“衿谓之袸。” 邢昺 疏:“衿,衣小带也,一名袸。”6.星名。《史记·天官书》:“房为府,曰天驷。其阴,右骖。旁有两星曰衿;北一星曰舝。” 司马贞 索隐:“房有两星曰衿。一音其炎反。《元命包》云:‘钩、衿两星。’” 衿2 [jìn ㄐㄧㄣˋ] [《集韵》巨禁切,去沁,羣。] 结住,带上。《汉书·扬雄传上》:“衿芰茄之绿衣兮,被夫容之朱裳。” 【衿士】指秀才。亦泛指年轻的读书人。 清 黄本铨 《枭林小史》:“城中设义学。贼欲羁縻诸衿士,使二十馀人分教之。” 【衿2甲】系甲。谓不解甲。《左传·襄公十八年》:“﹝ 齐殖绰 、 郭最 ﹞皆衿甲面缚,坐于中军之鼓下。” 杜预 注:“衿甲,不解甲。”《北史·周纪下·武帝》:“ 延宗 众散,衿甲军门。”《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元年》:“掬指舟中,衿甲鼓下,同宗异姓,缧绁相望。” 【衿曲】内心。 南朝 梁 陶弘景 《答虞中书书》:“辞动情端,志交衿曲。” 【衿肘】1.比喻近旁。《新唐书·苑君璋传》:“今粮尽众携,不即决,恐衿肘变生, 孝政 不忍见祸之酷也。”2.谓衣襟与袖子。 宋 刘克庄 《念奴娇》词:“彷佛 曾子 当年,商歌满屋,衣不完衿肘。”自注:“ 曾子 捉衿而肘见。” 【衿抱】襟怀,怀抱。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轻诋》:“ 谢太傅 谓子侄曰:‘中郎始是独有千载!’车骑曰:‘中郎衿抱未虚,复那得独有?’” 隋 张公礼 《龙藏寺碑》:“慈爱之旨,形於翰墨;哀慇之情,发於衿抱。” 【衿佩】指青年学子。语出《诗·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毛 传:“佩,佩玉也。士佩瓀珉而青组绶。” 明 李东阳 《拟进<宪宗纯皇帝实录>表》:“衿佩三千,听桥门之警跸;豆籩十二,增 阙里 之褒崇。” 【衿服】儒服。 南朝 宋 鲍照 《学古》诗:“衿服杂缇缋,首饰乱琼珍。” 【衿契】襟怀相合的好友。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 顾孟著 尝以酒劝 周伯仁 , 伯仁 不受。 顾 因移劝柱而语柱曰:‘讵可便作栋梁自遇?’ 周 得之欣然,遂为衿契。” 清 朱彝尊 《曹先生溶挽诗》:“投分怀衿契,忘年比漆胶。” 【衿要】谓地势冲要;亦指要害之地。《魏书·裴庆孙传》:“朝廷以此地被山带 河 ,衿要之所, 肃宗 末,遂立 邵郡 。”《新唐书·李芃传》:“ 芃 请以 秋浦 置州,扼衿要,使不得合从。” 清 钱谦益 《福建道监察御史李思启授文林郎制》:“命尔相视衿要,筹阨塞於屏幛之中;抚驭师徒,宣国威於种落之外。” 【衿计】胸中的打算。 三国 魏 嵇康 《与阮德如》诗:“南土旱不凉,衿计宜早完。” 【衿耆】儒生中的耆老。 清 林则徐 《札发编查保甲告示条款转发衿耆查照办理》:“兹本大臣明定章程,悉由地方官敦请邑中公正绅士为之总理,再由绅士公举各乡公正衿耆分理本乡事宜。”《廿载繁华梦》第二十回:“先由乡内衿耆,在码头一揖迎接,也一齐到了祖祠。” 【衿袖】衿与袖相连,因用以比喻亲密的友谊。 南朝 齐 王融 《萧谘议西上夜禁》诗:“衿袖三春隔,江山千里长。” 【衿带】1.衣带。 三国 魏 曹植 《闺情》诗之一:“齎身奉衿带,朝夕不堕倾。”《宋书·乐志二》:“礼仪焕帝庭,要荒服遐外。被发袭缨冕,左袵回衿带。” 明 陈子龙 《拟古》诗之一:“容华日缅邈,衿带有馀芳。”2.比喻形势回互环绕的要害之地。 汉 张衡 《西京赋》:“巖险周固,衿带易守。”《後汉书·文苑传上·杜笃》:“城池百尺,阸塞要害,关梁之险,多所衿带。” 王闿运 《<桂阳州志>序》:“五领衿带,民夷畔换。”3.引申为防守险要之地。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昔 子晋 舍视膳之役,弃储贰之重,而 灵王 不责之以不孝; 尹生 委衿带之职,违式遏之任,而 有周 不罪之以不忠。” 王明 校释:“言弃形势险要关塞之职守。” 【衿情】心情,情怀。 清 吴伟业 《梅村诗话》六:“近年以来,蓬转江湖, 仲宣 登楼,衿情难忍; 嗣宗 怀抱,歌哭无端,未极斐然,不无驱染。” 【衿绅】穿儒服,束绅。古代士绅打扮。亦借指士绅。 宋 叶适 《安人张氏墓志铭》:“两叔尚毁齿未毕,夫人则旦旦洗面束发衿绅之,趣使向学。” 明 袁宗道 《赠太湖知县王公墓志铭》:“谓公不衿绅兮,而竹素之业邃于 申 辕 。” 【衿期】犹心期。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期许。《魏书·崔休传》:“ 仲文 弟 叔仁 ,性轻侠,重衿期。” 【衿棍】文人中的恶棍。指讼棍。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驭衙役》:“于是县官屡被参罚,邑务愈致废弛,衿棍把持衙门,胥蠹恣行侵扰。” 【衿喉】衣领和咽喉。比喻要害之地。《新唐书·李晟传》:“当先变制备,请假裨佐 赵光铣 、 唐良臣 、 张彧 为 洋 、 利 、 剑 三州刺史,各勒兵以通 蜀 汉 衿喉。” 【衿裾】1.青衿为儒者所服,因以借指文人学士。 明 王世贞 《孙郎行·赠云梦山人斯亿》:“衿裾潦倒颇自厌,瓦砾往往从人憎。”2.像衿裾之于衣服一样地扼其要,概其全。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七:“始见 于鳞 选 明 诗,余谓如此何以鼓吹 唐 音。及见 唐 诗,谓何以衿裾古《选》。及见古《选》,谓何以箕裘《风》《雅》。” 【衿虑】犹襟怀。 宋 曾巩 《延庆寺》诗:“泊无势利心,自觉衿虑适。” 【衿褵】施衿结褵。古代女子出嫁时,由母亲将佩巾系上女儿领衿的一种礼节。 汉 刘向 《列女传·齐孝孟姬》:“母醮之房中,结其衿褵。必敬必戒,无违宫事。”《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导衿褵於未萌,申烱戒於兹日。” 李善 注:“衿褵,於衿结褵也。《仪礼》曰:‘女嫁,母施衿结帨,曰:勉之敬之。’” 吕向 注:“褵,带也。” 【衿录】旧时指入泮的簿籍。 清 钮琇 《觚賸·潜窜衿录》:“﹝ 张生 ﹞浮沈黉宫十馀载,忽梦神仓皇前诉曰:‘吾因与君一日之契,潜窜衿录,已蒙帝谴,法当远戍。’” 【衿襘】犹衿褵。指婚配。 清 钮琇 《觚賸续编·妙霓》:“情忘衿襘,道悦苾蒭,坚守不字之贞,妙解无生之谛。” 【衿鞶】古代男女系于衣带上用于佩饰的小囊。《仪礼·士昏礼》:“庶母及门内施鞶,申之以父母之命,命之曰:敬恭听宗尔父母之言,夙夜无愆,视之衿鞶。” 郑玄 注:“鞶,鞶囊也。男鞶革,女鞶丝,所以盛帨巾之属,为谨敬。”后以“衿鞶”用作敬奉公婆的典实。 元 范梈 《节妇王氏》诗:“十九嫁夫家,事姑施衿鞶。” 明 陆采 《怀香记·奉诏班师》:“申戒在衿鞶,光辉满褘翟。” 【衿缨】指衣冠楚楚的士大夫、读书人。 康有为 《闻菽园居士欲为政变说部诗以速之》:“闻君 董狐 说小说,以敌八股功最深;衿缨市井皆快覩,上达下达真妙音。” 陈去病 《论戏剧之有益》:“凡衿缨冠带之伦,苟其稍具普通知识,固罔不知戴异族之为非。” 【衿灵】胸襟,心灵。 唐 韩偓 《山驿》诗:“萧洒衿灵遗世虑,驿楼红叶自纷纷。”
扩展阅读:
1
汉典
2
汉语大词典
开放分类:
文化,汉字,语言,文字,字典
“衿”在汉英词典中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