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里面立幡是什么意思?
关键词:佛教里面立幡是什么意思? 来源:汉字笔顺查询 浏览:389次 时间:2014-07-04
幡(梵pataka,pataka、dhvaja、ketu),幡为旌旗的总称,又作旛。音译波哆迦、驮缚若、计都。与“幢”同为供养佛菩萨的庄严具,用以象徵佛菩萨之威德。在经典中多用为降魔的象徵,在《观心论灌顶法师疏》中说:“缯幡,即翻法界上迷生动出之解。幡坛不相离,即动出不动出不相离也。”
幡之形状,一般是由三角形的幡头、长方形的幡身、置于幡身左右的幡手,及幡身下方的幡足构成,有大有小。通常是以布制成,也有金铜制、杂玉制、纸制等类。其所悬挂之场所,有时是堂内柱上,有时树立在佛堂之前庭,或附着于天盖之四隅。
经典中亦常谓造立佛幡,能得福德,避苦难,往生诸佛净土,又说供养幡可得菩提及其功德,故寺院、道场常加使用,因而成为庄严之法具。在《长阿含》卷四<游行经>中说:“以佛舍利置于床上,使末罗童子举床四角,擎持幡盖,散华烧香,作众伎乐,供养舍利。”
关于供养幢旛的功德,《撰集百缘经》卷七<顶上有宝盖缘>记载,迦毗罗卫国有一个长者之妻子,诞生时空中悬有大幡盖,因此名其为波多迦(即“幡”)。波多迦后出家得阿罗汉果,受世人敬仰。此外,《药师本愿经》、《十方随愿往生经》及《释门正统》卷四等亦说命终时悬幡可廷寿或招福,此即是“续命神幡”与“命过幡”。《释迦谱》卷五<阿育王造八万四千塔记>中说:“塔成造千二百织成幡及杂华,未得悬幡。王身有疾,伏枕慷慨曰:‘若威灵有感,愿察我至诚,(中略)由是病愈增算十二,故因名为续命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