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马》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 《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而此诗在比兴手法运用上却待有意味。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象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其六)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写景实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兴义。 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其一云:“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此诗与《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但《南园》是直抒胸臆,此诗则属寓言体或比体。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觉婉曲耐味。而诗的一、二句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作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意,且有唱叹味;而“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盖“清秋”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恰是“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杜甫《房兵曹胡马》)。所以字句的锻炼。也是此诗艺术表现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金秋。”《马诗》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逢入京使》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夜看尽长安花。”
“香车宝马照九陌,家家花下扶醉人。”
“好山好水看不够,马蹄催趁月明归。”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萧萧马鸣,悠悠旆旌。
《诗经小雅车攻》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楚辞离骚》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白马饰金羁,边翩西北邓。
三国魏曹植《白马篇》
蹀足绊中愤,摇头枥上嘶。
南朝梁萧纲《系马诗》
懔懔边风激,萧萧征马烦。
隋虞世基《出塞》诗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唐王维《观猎》诗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唐杜甫《房兵曹胡马》诗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孟郊《登科后》诗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唐刘禹锡《始闻秋风》诗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栖。
宋柳咏《少年游》词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宋陆游《十五月四日风雨大作》诗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曲
马蹄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
元刘因《山家》诗
马嘶落日青山暮雁度西风白草新。
明王越《与李布政彦硕冯佥宪景阳对饮》诗
四山旗似晴霞卷,万马蹄如骤雨来。
清徐《大猎》诗
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大漠的沙如雪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