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字写法
关键词:有字写法 来源:汉字笔顺查询 浏览:432次 时间:2022-12-21
有字笔画顺序为:一、ノ、丨、㇆、一、一。
名称:横、撇、竖、横折钩、横、横。
《唐韵》:云久切,《集韵》、《韵会》、《正韵》:云九切,并音友。《说文》:不宜有也。《春秋传》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声。《九经字样》:有,从月。从冃,譌。又《玉篇》:不无也。《易·大有疏》:能大所有。又《系辞》:富有之谓大业。又《诗·商颂》:奄有九有。传:九有,九州也。
又《左传·桓三年》:有年。注:五谷皆熟书有年。又《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质也,寀也。又姓。《论语》:有子。注:孔子弟子有若。又《集韵》:尤救切。与又通。《书·尧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诗·邶风》:不日有曀。注:有,又也。
演变过程:
有,象形兼会意字。图(A)是甲骨文的“有”字,上部是一只悬臂下垂的右手,下部是一块肉(“肉”字是一脔肉的横断面的形状),表示手里“有”肉,“有”吃的了。这个由上“手”下“肉”所构成的“有”字,“肉”也表音,起声符作用。图(B)也是甲骨文的“有”字,是一只右手形。
因为这只右手后来发展为“又”,也用作左右的“右”;故此便以“手”形及借其“又”音以表示“有”意。在商代卜辞里是多用图(B)的甲骨文的“又”来作为“有”字的。图(C)是金文的“有”字,字的构造。
又恢复了图(A)甲骨文“上手下肉”的形体,并且以粗重圆厚的“肥笔”来写手肘部分;手下的“肉”,已摆到肘的左旁去了。于是以此为基文,便发展为图(D)的小篆、图(E)的汉隶和今天的楷书“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