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名词解释
秩名词解释
秩/释义
1.次序。 2.俸禄,也指官的品级。 3.姓。4.十年。
[拼音][zhì]
[部首]禾
[笔画]10
[繁体]秩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武帝实行的封建思想统治政策,也是儒学在中国文化中居于统治地位的标志。西汉初年,在学术思想发展的低潮中,道家的黄老无为思想为汉初统治者所提倡居于支配地位。文、景时期,出现了由无为到有为、由道家到儒家的嬗变趋势。武帝即位时,历 景之治,社会经济已得到很大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主张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已不能满足政治需要,更与汉武帝的好大喜功相抵触。儒家的春秋大—统思想、仁义思想及君臣伦理观念,又恰恰与汉王朝当时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相适应。于是,在思想领域,儒家思想终于取代了道家的统治地位。成为此后2000年间统治人民的正统思想。虽然这样做不利于学术文化的发展,但在当时却有益于专制制度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其时代的特点。董仲舒推崇的儒术,与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有所不同。董仲舒还特别强调法治,把儒法两家糅合为一体,既主张“以教化为大务”,又主张“正法度之宜”。汉武帝把儒术与刑名法术相糅合,形成了“霸王道杂之”的统治手段,其实质就是“外儒内法”,而法家思想实际上支持着他的统治。这种统治思想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一直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奉行。即以儒家文饰政治,以法家支持政治,以道家调剂政治。
2、唐代科举制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强盛统一的封建朝代。在文化上,唐代以儒家学说为封建统治的主要思想工具,并全面推行科举取仕制度,把文化教育与政治活动结合起来。所谓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期以后,通过设科考试的手段来选拔官吏的制度。因分科取士,所以称之为科举。科举制度始于隋代。隋文帝开皇七年(公元587年)
秩:线性代数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