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的拼音
楹联的拼音:yíng lián。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楹联等,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发展起源: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一说起源于桃符。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对联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骈文与律诗是对联的两大直接源头。对联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古体诗、散文、词曲等的特点。因而对联所用句式,除了律诗句式、骈文句式外,还有古体诗句式、散文句式、仿词曲句式。
不同句式适用格律不同、宽严不同。其中律诗句式平仄要求最严,古体诗句式则除了对句末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不拘。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对联出现在三国时代。明洪武年间(1368年-1399年),在江西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地方,出土一尊特大铁十字架,上铸有三国时代孙权赤乌年号(238-250年)。
在铁十字架上又铸有艺术精美的对联云:“四海庆安澜,铁柱宝光留十字;万民怀大泽,金炉香篆蔼千秋。”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办丧事的对联叫挽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
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汉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楹的拼音、意思、组词
您查询的词语 楹联 已在下文中以红色、粗体字显示:
楹,楹拼音:yíng,笔画数:13画,部首:木。动画:楹的笔顺。中国二级汉字,编号5407。
■ 基本字义
• 楹
yíng ㄧㄥˊ
• 堂屋前部的柱子:楹联(亦称“楹帖”)。
• 量词,古代计算房屋的单位,一说一列为一楹;一说一间为一楹。
■ 楹组词
楹联、门楹、丹楹刻桷、连楹、楹柱、两楹、檐楹、雕楹碧槛、凿楹纳书、楹帖、两楹梦、丹楹、山楹、桓楹、楹栋、雕楹、九楹、倚楹、楹书、百楹、凤楹、午楹、株楹、东楹、栋楹、奠楹、旅楹、画楹、楹础、凿楹、刮楹、金楹、楯楹、梁楹、楹桷、楹席、絜楹、雕楹、弥楹、岩楹,含楹的成语
■ 详细解释
• 楹 yíng
〈名〉
(1) (形声。从木,盈声。本义:厅堂前部的柱子)
(2) 同本义 [principal columns of a hall]
楹,柱也。——《说文》
旅楹有闲。——《诗·商颂·殷武》
刮楹达乡。——《礼记·明堂位》
丹桓宫楹。——《春秋·庄公二十三年》
(3) 又如:楹柱(厅堂前部的柱子)
(4) 量词。计算房屋多少的单位,一列为一楹 [a unit to count the quantity of houses]。如:有屋三楹